河唇鎮

廣東省湛江市下轄鎮

河唇鎮,隸屬於廣東省湛江市廉江市,位於廉江市北部,東界化州市,南連城北街道,西南連吉水鎮,西連塘蓬鎮,西北鄰和寮鎮,北接石角鎮。區域面積為160.02平方千米(2018年)。 

2019年,河唇鎮下轄2個社區、18個行政村和紅湖農場。2018年,河唇鎮戶籍人口為110564人。 

2018年,河唇鎮生產總值21.1億元,增長6.2%;農業總產值8.4億元,增長5.9%;工業總產值7.6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4.8億元,增長16.4%;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6億元,增長9.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7億元,增長9.6%;公共財政收入1441萬元,增長1.6%;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06.9元;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3.3億元。

歷史沿革


1950年,分屬第一區、第二區。 
1953年,分屬第一區、第三區、第四區。 
1957年1月,分屬廉城區、石角區。 
1957年,分屬太平鄉、新屋仔鄉。 
河唇鎮
河唇鎮
1958年夏修鶴地水庫時,石角圩、太平圩受淹地區居民遷黎湛鐵路與河茂鐵路交接處成圩,因近河唇仔村,故稱河唇圩。河唇鎮因河唇圩而名。是年,先分屬城東鄉、吉水鄉、太平鄉,後分屬紅旗公社、火箭公社。 
1959年,分屬河唇公社、廉城公社。 
1961年,分屬河唇公社、坡脊公社。 
1963年,並為河唇公社。 
1983年11月,改為河唇區。 
1987年3月,改為河唇鎮。 

行政區劃


2005年,河唇鎮下轄白藤、風梢、橫窩、良塘、新屋仔、黃竹山、蓮塘口、河唇、青湖、龍湖、蘇州垌、上村、茅倉、山祖、燈草、姜家垌、龍平、東村18個行政村和河唇社區,共有185個自然村。 
2019年,河唇鎮下轄河唇社區、紅星社區2個社區,白藤村、風梢村、橫窩村、良塘村、新屋仔村、黃竹山村、蓮塘口村、河唇村、青湖村、龍湖村、蘇州垌村、上村、茅倉村、山祖村、燈草村、姜家垌村、龍平村、東村18個行政村,以及紅湖農場。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河唇鎮位於廉江市北部,東界化州市,南連城北街道,西南連吉水鎮,西連塘蓬鎮,西北鄰和寮鎮,北接石角鎮。區域面積為160.02平方千米(2018年)。 

地形地貌

河唇鎮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屬丘陵地帶。 

氣候

河唇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在1600-1650毫米之間(1955年-1985年)。 

自然資源


河唇鎮內有豐富的花崗岩、石灰石、瓷土、黏土、磁鐵礦、石英沙等礦產資源。同時有鶴地水庫和16座小型水庫、231宗山塘水陂,乾渠總長435千米,九洲江從東到西橫貫鎮境;九洲江以南的新屋仔、黃竹山、蓮塘口、河唇、青湖、龍湖6個行政村有雷州青年運河水灌溉,其餘行政村主要靠小型水庫或山塘水陂灌溉。 

人口民族


人口

2000年,河唇鎮有居民18769戶,總人口為77004人,其中男性40854人,女性36150人。
2005年,河唇鎮有居民17950戶,總人口為76483人,其中男性40535人,男女比例為112:100。 
2010年,河唇鎮家庭戶21707戶,集體戶162戶,總人口為82496人,其中男性43763人,女性38733人。 
2017年,河唇鎮常住人口為84186人。 
2018年,河唇鎮戶籍人口為110564人。 

民族

2005年,河唇鎮有漢族、黎族、壯族、苗族、水族、布依族、毛南族、傣族、么佬族、彝族、納西族、朝鮮族12個民族。其中,漢族占人口總人口的99%,少數民族人口是外地嫁到該鎮的婦女。 
2005年,河唇鎮有鍾姓、羅姓、吳姓、陳姓、黃姓、劉姓、李姓等35個姓氏。其中,鍾姓人口佔總人口的15.6%,羅姓人口、吳姓人口各佔總人口的14%。 

經濟


改革開放前,河唇鎮經濟以種養業為主,主要是種植水稻、花生、番薯、紅煙和養殖豬、牛、羊、雞、鴨、鵝等。 
2005年,河唇鎮種植業有水稻、番薯、花生、甘蔗、蔬菜、柑橙、荔枝、龍眼、芒果、楊桃、黃皮果、石榴、花卉等,養殖業主要有雞、鵝、鴨、豬、牛、羊和淡水魚。糧食種植面積3646.3公頃,總產量17985噸,其中稻穀13529噸,薯類2691噸;經濟作物種植面積701.3公頃,花生總產量1172噸,甘蔗總產量4672噸;蔬菜總產量18210噸;水果總產量15078噸,其中紅楊桃3838噸;生豬飼養出欄量55462頭,存欄量57859頭;牛存欄量9421頭;三鳥飼養出欄量46.30萬隻,存欄量21.67萬隻;淡水養殖面積188.7公頃,漁業總產量1727噸。全鎮有商業網點1030個,個體商戶825戶,日均銷售額35萬元,農貿市場日成交額15萬元,運輸總收入13324萬元。全年生產總值3.5202億元,農業總產值2.0283億元,工業總產值2.658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04元,人均居住面積14平方米,年末各類存款餘額1.79億元。 
河唇鎮
河唇鎮
2012年,河唇鎮生產總產值10.8億元,增長17%;農業總產值2.9億元,增長12.5%;農民人均純收入4259元,增長10%;工業總產值15.2億元,增長17%,其中15家規模以上企業生產總值12.7億元,增長15%;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9億元,增長20%;各旅遊景點共接待遊客31萬人次,帶動果品銷售及其他相關行業增收2200多萬元;公共財政收入907萬元。 
2013年,河唇鎮生產總值11.4億元,增長15%;農業總產值6.5億元,增長10.6%,農民人均純收入4729元,增長11%;工業總產值19.9億元,增長30.7%,其中規模以上企業產值17.1億元,增長31.5%;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1億元,增長46.9%;外貿出口總值2.3億元;公共財政收入1096萬元,增長20.7%。 
2014年,河唇鎮生產總值13.9億元,比2013年增長14.4%;農業總產值6.62億元,增長11.2%;農民人均純收入5226元,增長10.5%;工業總產值28.5億元,增長42.1%;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6億元,同比增長60.3%;各旅遊景點共接待遊客50萬人次,帶動果品銷售及其他相關行業增收2000多萬元;公共財政收入1013.2萬元;金融機構存款餘額7.52億元。 
2015年,河唇鎮生產總值16.11億元,比2010年增長98.2%,年均增長19.6%;農業總產值7.48億元,比2010年增長74.1%,年均增長14.8%;農民人均純收入5760元,比2010年增長81%,年均增長16.2%;工業總產值30.48億元,比2010年增長151%,年均增長30.2%;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75億元,比2010年增長121%,年均增長24.2%;第三產業增加值4.34億元,比2010年增長80%,年均增長16%;公共財政收入1135萬元;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1.1億元,比2010年增長127%,年均增長25.4%。 
2016年,河唇鎮生產總值18.04億元,同比增長9.6%;農業總產值8.3億元,增長5.8%;農民年均純收入6330元,同比增長10%;工業總產值24.27億元,同比增長24.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1.6億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21億元,同比增長31.7%;第三產業增加值48826萬元,同比增長1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億元,同比增長11.3%;公共財政收入1141萬元,同比增長14.1%;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1.5億元,同比增長9.6%。 
2017年,河唇鎮生產總值19.6億元,增長8.4%;農業總產值8.3億元,增長1.9%;農民年均純收入7279元,增長15%;工業總產值13.9億元,增長1.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1.8億元,增長15.5%;第三產業增加值5.4億元,增長9.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0億元,增長11.7%;公共財政收入1419萬元,增長39.1%;金融機構存款餘額達11.5億元。 
2018年,河唇鎮生產總值21.1億元,增長6.2%;農業總產值8.4億元,增長5.9%;工業總產值7.6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4.8億元,增長16.4%;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6億元,增長9.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7億元,增長9.6%;公共財政收入1441萬元,增長1.6%;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06.9元;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3.3億元。 

政治


機構設置

河唇鎮政府機構
機構名稱主要職能
黨政辦公室負責黨委、政府日常事務,協調各綜合性辦公室之間的關係;承擔工會、共青團和婦聯等的日常工作。
經濟發展辦公室負責經濟建設的發展規劃;協調經濟綜合管理和監督部門的工作;負責環保和安全生產管理等工作。
社會事務辦公室負責民政等社會事務;負責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和廣播電視等工作。
規劃建設辦公室負責鎮、村建設規劃;協調鎮、村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的建設管理。
農業辦公室負責農林牧、水利、水產等工作;負責農村經營管理工作。
計劃生育辦公室貫徹執行有關計劃生育工作的方針、政策、法規,落實計劃生育的任務。
綜治信訪維穩中心負責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信訪工作,協調政法工作。
人大辦公室負責鎮人大主席團會議決定的事項及鎮人大領導交辦的事項的組織實施、督促和檢查,抓好鎮人大年度工作計劃的組織,起草和初步擬定工作,市、鎮人代會、人大主席團會議和其他重要工作會議的組織籌備、文書材料、會議記錄、宣傳報道工作。

政黨組織

河唇鎮領導班子
職務姓名
鎮委書記徐騫
鎮委副書記、鎮長袁漢武

社會


教育事業

1983年,河唇中心小學附設的初中部析出,設立河唇鎮初級中學(今河唇鎮一中)。 
1984年至1985年,實行初中並點,全鎮並為11所初中。 
1995年,成立河唇鎮二中。同年進一步實行初中並點,僅有河唇鎮一中、河唇鎮二中和河唇中學。 
1994年,河唇鎮設立中心幼兒園,入園兒童180人。 
2005年,河唇鎮有完全中學1所、初級中學2所、小學23所、小學分教點38個、幼兒園5所,中小學生1697人。 
2012年,河唇鎮創建廣東省教育強鎮工作順利通過廣東省督導驗收,獲得廉江市首個“廣東省教育強鎮”稱號;同時,新屋仔小學、蘇州垌小學被評為“廉江市德育示範學校”;河唇中學被評為湛江市文明單位,湛江市德育規範化學校,湛江市中考先進單位,廉江市高考先進單位。 
2014年,河唇鎮投入80多萬元將原河南小學改建成鎮中心幼兒園。同年,河唇鎮中心小學被授予“2014年度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河唇鎮
河唇鎮
2016年,河唇鎮小學教育獲得“廉江市2016年教育教學工作綜合評價一等獎”。同年,河唇鎮中心小學獲得“湛江市文明校園”稱號。 
2017年,河唇鎮教育強鎮複評順利通過廣東省考核驗收,獲“廉江市小學教學質量管理先進單位一等獎”。 

文化體育

1980年,成立河唇鎮文化站。 
1981年,建成河唇電影院。 
2005年,河唇鎮有文化站和廣播電視站各1個、閱覽室1間、文化室6間、籃球場47個、田徑場6個、門球場2個、舞場1個。 
2012年,河唇鎮新建成村級文化樓1間、農家書屋3間,累計建成農家書屋20間。 
2014年,河唇鎮投資90多萬元建設河唇文化廣場1個。 
2016年,河唇鎮新建文化樓7座,成功舉辦了2016年度河唇鎮分賽區籃球賽、乒乓球賽及廣場舞等文體娛樂活動。 
2017年,河唇鎮新建村級文化樓7座,山祖農家書屋榮獲“全國示範農家書屋”稱號;成功舉辦了“舞動精彩人生,共創文明鄉鎮”為主題的首屆廣場舞大賽及全鎮讀書演講比賽等活動;新增公共體育場地6500平方米。 
2018年,河唇鎮完成鎮文化廣場提升工程改造,新建村級文化樓6座;成功舉辦全鎮讀書演講比賽、書畫培訓競賽、太極拳培訓班以及各種文藝晚會等形式多樣的文體娛樂活動10場。 

醫療衛生

2005年,河唇鎮有醫院1所、衛生站20個、藥店34家。 
2017年,河唇鎮衛生院綜合住院大樓建設工程基本完成,上村、燈草、蘇州垌、黃竹山、風梢、白藤行政村建成6間公建民營規範化村衛生站。 
2018年,河唇鎮完成5間公建民營規範化村衛生站建設。 

社會保障

2012年,河唇鎮投入資金3840萬元,實現6條貧困村、923戶貧困戶、3717人成功脫貧;完成130戶農村低收入住房困難戶住房改建,支持10戶家庭因災倒房重建家園;新建成村級敬老院1所,累計建成6所村級敬老院;組織各類職業技能培訓3000多人次,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259人。 
2013年,河唇鎮完成農村安居工程危房改造110戶;支持23戶因災全倒戶重建家園,2014年元旦前全部建成入住;對“五保”、低保提供醫療救助214人次,救助金額23萬多元。 
2015年,河唇鎮累計投入幫扶資金7246.6萬元,實現了11條貧困村、1535戶6665人脫貧;完成農村危房改造764戶,因災“全倒戶”86戶重建家園;完成良塘、山祖、上村等7個村委23條自然村“村村通自來水”工程,解決了2.3萬人飲水安全問題;新建村級敬老院3所。 
2016年,河唇鎮投入扶貧資金700萬元實施精準扶貧項目11個,實現407戶、700多人脫貧;完成141戶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任務,建成公共租賃保障房35套。 
2017年,河唇鎮投入扶貧資金2021.9萬元,實施村幫扶項目42個、戶幫扶項目5488個,完成85戶農村危房戶改造,2戶因災全倒戶重建家園,280戶、673人穩定脫貧,脫貧率達到31.6%;龍湖、新屋仔“村村通”自來水工程竣工並投入使用,解決5100多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2018年,河唇鎮投入扶貧資金2171.5萬元,實施鎮級統籌產業扶貧項目4個、村級產業扶貧項目19個;開展貧困戶技能培訓124人次,轉移就業519人;完成136戶貧困戶危房改造;落實貧困學生教育生活補貼389人。同時,成51條自然村村村通自來水工程,解決20652人安全飲水問題。 

交通


1997年,河唇鎮到各行政村已通四級公路,總長91.4千米。 
2005年,河唇鎮內有二級公路廉(江)石(角)公路經過鎮境,河唇圩設有公共汽車上落站,每日來往廉江的公共汽車有10餘個班次;黎(塘)湛(江)鐵路、廣(州)湛(江)鐵路在河唇圩交匯,設有河唇站、高田站、龍田面站、飛鳳坡站、山尾站共5個火車站,每日在河唇站上下客的列車20餘個班次。 
2012年,河唇鎮投入資金640多萬元,完成圩鎮街道硬底化3.5千米、村道硬底化23千米。 
2013年,河唇鎮完成24千米鄉道硬底化。 
2014年,河唇鎮投入資金40多萬元完成新橋路硬化建設,全年完成鄉道硬化26千米、村道硬底化10.1千米。 
2015年,河唇鎮完成燈草、鴨嶺、黃鱔埇等30多條鄉道、村道200千米的硬化工程。 
2016年,河唇鎮完成縣道X726線新屋仔至風梢段路面升級改造工程,完成燈草鄉道等30千米道路硬底化。 

文化


羅州故城遺址在河唇鎮西南2.5千米的龍湖村東側。《〔道光〕廣東通志》載:“唐武德五年始置石城縣,屬羅州。六年,羅州自石龍徙治於此。天寶元年更名廉江。宋開寶五年,廢羅州並廢縣,治吳川。”城址始建於唐代武德五年(622年),時為石城縣治。次年(623年),羅州自石龍(今化州市境)遷治於此,遂為羅州城。宋代開寶五年(972年)廢,歷時350年。
城址位於一個比較平緩的山崗頂部,面積約6萬平方米,平面呈曲尺形,由幾個獨立而又聯結的城區組成,方向正南。北城區為主城,城貌保持較為清楚,殘牆高3至5米,平面方形,南北長101米,東西寬95米,面積約1萬平方米,南牆開有一門,寬1.75米,其餘城區,破壞程度較大。中城區,平面方形,僅存牆殘跡,有東、南、西、北四門,東西及南北門各相對立。南城區,城牆已難識別,發現南、北兩門,北門也即是中城區南門。兩門間有一條寬11米的幹道貫通,正對北城區的南門,上同時是北城區、中城區、南城區通往南郊的交通要道。東城區,由南城東牆擴展而成,平面方形。城外有護城河遺跡,城牆以黃泥、石灰混合夯築,土質較純,城址內遺物以磚、布紋瓦最多,其次為蓮花瓦當、板瓦、筒瓦、餅足碗、平底碟等唐代常見的器物碎片。整體布局有效仿唐代長安城的明顯跡象:以官署為主,並且有明顯的區域界線,有集中的市場,還結合防衛、用水、交通運輸等項需要。
1961年,羅州故城遺址被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燈草戰鬥——張炎指揮部舊址
燈草戰鬥——張炎指揮部舊址位於河唇鎮燈草村,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風景名勝
龍溪山
龍溪山位於河唇鎮境內,長1000米,海拔140米,北枕山祖嶂。因山勢起伏多姿,宛若舞龍,山腰又有清泉長流,故名。頂部有一石壁,高約30米,中有石洞,可容十數人,孩童可從石壁南面地門入,可從壁頂天門出,古稱“石室堆瓊”,為廉江古八景之一。石室南約400米有華藏寺,為明末清初由武陵凌雲庵和尚化緣修建,建築面積600平方米,直三進,橫七間過,大門額書“龍溪山”,有門對“龍登勝地;溪繞名山”。 
鶴地水庫
鶴地水庫處於河唇鎮、石角鎮兩鎮,是廣東省第二大水庫,庫區容積約12億立方米,主要景點有青年亭、渠道、庫中諸小島。其中青年亭建於一座小山之山頂上,“青年亭”三字是郭沫若所書;渠首,即運河水渠之首,建有一座大閘;庫中有小島100多個,島原是小山,被水包圍而成島。 
楊桃溝
楊桃溝由湛江市“科技興果”示範基地拓展而成,中心點位於河唇鎮蓮塘口村,全長8千米,景區境內一邊群山疊翠,一邊懸崖峭壁,盛產紅楊桃,因北面有葡萄溝,故取名楊桃溝,以示呼應。溝內種植紅楊桃、黃皮、石榴、荔枝、龍眼、芒果、木菠蘿、紅橙、楊梅、香蕉等水果十多種,種植面積約2000多畝。

特產美食

河唇紅楊桃
河唇紅楊桃是20世紀90年代初從馬來西亞引進的品種,因其成熟時果實肉色金黃而得名。2001年,河唇紅楊桃通過了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綠色食品A級”認證。 
河唇魚頭湯
河唇魚頭湯以鶴地水庫的鱅魚(俗稱大頭魚)為原材料,加入少量的滋補藥材熬成。製法:選用鶴地水庫產的新鮮鱅魚一條(5斤以上),取鱅魚頭、豆腐、防黨、北芪、杞子、紅棗、薑片、料酒、精鹽、味精等材料,將油放入鍋內燒至四成熟後放入魚頭,煎透后倒入清湯、加入豆腐,然後蓋上蓋子大火燒至沸騰,湯色變白後放入胡椒粉。 
黃竹山山姜頭雞湯
黃竹山山姜頭雞湯是用黃竹山產的山姜頭及獨特的湯料配製而成的,純白如牛奶,味道微甘。 

獲得榮譽


2014年,河唇鎮被公布為湛江市第四批宜居城鎮。 
此外,河唇鎮還曾被評為廣東省宜居城鎮、廣東省生態示範鎮、湛江市生態文明鎮、廉江特色旅遊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