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1條詞條名為馮潔的結果 展開
馮潔
上海交大微納米科學技術研究院研究員
馮潔,1968年出生於江蘇宜興陶藝世家,自幼受陶瓷文化的氛圍熏陶,熟悉和了解陶瓷藝術。八六年隨母親劉彬芬學習制壺技術,走上了從事紫砂陶藝的製作與創新之路,后又受到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紹培先生的親自指點,專業技術得到了新的進步。期間多次赴南京師範大學、南京藝術學院深造。2012年畢業於江蘇經貿學院工美專業大專學歷,作品造型端莊秀麗,儒雅大度,製作工藝均無瑕疵,用泥講究,作品曾多次獲獎,被眾多海內外紫砂愛好者收藏。
另外有上海交大微納米科學技術研究院研究員,1984和1987年畢業於四川大學,物理系,固體物理專業,分別獲得理學學士和碩士學位。2000年畢業於日本東京工業大學電子物理工學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2001年回國。現任上海交通大學微納科學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馮潔,1968年出生於宜興陶都世家,自幼受到陶瓷文化的氛圍熏陶,熟悉和了解陶瓷藝術。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宜興紫砂行業協會會員,優秀的中青年陶藝家、高級技工、工藝美師。86年隨母親劉彬芬學習制壺技藝,走上了從事紫砂陶藝的製作與創新之路上,由於勤奮、悟性以及創新的精神,讓她對壺有了新的領悟。后又受到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紹培先生的親自指點,技藝日臻完善。
苦於對藝術的追求與堅持,多次赴南京師範大學、南京藝術學院學習造型與設計。多年來逐漸的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作品尤以筋紋器、花器、方器見長。作品造型端莊秀麗,儒雅大度,製作工藝均無瑕疵,用泥講究,作品曾多次獲得金銀獎,被海內外眾多紫砂愛好者收藏。
做工嚴謹、儒雅大度、自然逼真、用泥講究。其作品充滿文化氣息和雅俗共賞給紫砂賦予了新的內涵。一把壺,一個生命力,“瘦而無骨,肥而有力”形容她的作品,最為不過了。在傳統中加以創新,在創新中回歸自然。馮潔,這位來自宜興的女人,被宜興紫砂界視為公認的實力派。
個人榮譽
2004年《祥瑞壺》榮獲第二屆中國無錫太湖博覽會銀獎
2006年《雙龍壺》榮獲第八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
2007年《紫韻》榮獲第九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
2009年《旭日東升》榮獲第十一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
2011年《事事如意》榮獲第十三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博覽會金獎
2013年《節節高》榮獲第二屆“茶博杯”紫砂新品精品評比中金獎
2張
文化交流
(1)與徐悲鴻大師夫人廖靜文女士合影
(2)與中國國家工藝美術大師顧紹培先生的合影
(3)與中國當代蕉墨山水第一人李顛先生合影
(4)與畫家林小康先生的合影
(5)與書法(篆刻家)黃征先生合作
(6)與著名書畫家景永明先生合影
(7)與書法家莊希祖先生合作
(8)與影視演員戴春榮合影
(9)與著名書畫家景永明先生合作
(10)與劉少奇扮演者郭法曾先生合影
(11)與鄧小平扮演者盧奇先生的合影
(12)與著名特型演員朱德扮演者王五福先生的合影
2張
個人作品
《菱花石瓢》,《六方井泉》,《四方抽角》,《八方雪華》,《六方平安》,《茗香》,《段泥竹節》,
《三腳梅花壺》,《品香》,《圓鍾》,《多子多福》,《秦權》,《子冶石瓢》,《漢玉》,吳徑提梁》等。
指導博士生4人,現有博士生1人。長期從事微納電子薄膜材料及器件方面的研究,研究方向涉及非晶半導體薄膜、磁性薄膜和介質薄膜及其相關器件。近年來在微/納電子薄膜材料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包括硫系化合物半導體薄膜、磁敏感薄膜(巨磁電阻GMR薄膜、NiFe薄膜等)、納米電介質薄膜、存儲器電極薄膜等電子薄膜材料;同時進行與上述電子薄膜相關的器件的研究。目前兩個主要的研究方向,其一是微磁感測器(GMR,AMR)及其生物檢測應用,包括磁敏感器件工藝實現以及信號處理,並與微流體技術結合,開發新型磁性生物晶元系統。目標是研究開發針對疾病診斷和篩查的微晶元檢測系統。另一個研究方向是新型相變材料及不揮發存儲器的研究,包括研究開發新型含硅系列硫系化合物相變介質以降低存儲器寫操作電流;研究開發層疊式相變存儲介質以實現多位存儲,提高存儲密度;研究新型相變介質,以滿足存儲器高溫應用的需求等。
馮潔
近5年來承擔包括國家“863”計劃項目,“863”計劃重點項目-子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上海市納米專項,國際合作項目等科研項目。發表學術論文60篇,其中SCI、或EI收錄論文超過36篇。獲授權發明專利4項。擔任英國物理學會(IOP)、美國《Journal of Electronic Materials》雜誌、德國《Appl. Phys. A》、中國《Chinese Physics Letters》雜誌、德國《Physica Status Solidi》雜誌和中國《半導體學報》等雜誌的特約評審人。
1)微納電子薄膜材料與器件
2)相變薄膜材料及相變存儲器
3)微磁感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