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石少華的結果 展開
- 原國務院文化組秘書長、新華出版社社長
- 海鹽縣開發區(西塘橋街道)黨工委委員
- 吳忠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副局長
石少華
原國務院文化組秘書長、新華出版社社長
石少華,多用於人名,最為知名者為中國著名攝影家石少華(1918—1998),廣東番禺人,1918年5月生於香港;早年在廣東求學,1938年相繼在陝北公學、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9月隨抗大總校遷往華北敵後,歷任記者團攝影記者、冀中軍區政治部宣傳部攝影組長、攝影科科長;1943年任晉察冀軍區晉察冀畫報社副主任;1948年任華北畫報副主任。1952年4月任新華通訊社新聞攝影部主任。1956年任中國攝影學會主席。1959年8月任新華社副社長兼攝影部主任。1970年任國務院文化組秘書長。1981年兼任新華出版社社長。石少華同志是中共九、十屆中央候補委員,第三屆全國文聯委員,第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1998年6月30日在北京逝世。
石少華(1918—1998),廣東番禺人,1932年起在廣州嶺南大學附屬初中和高中讀書;1938年春赴延安,先後進入陝北公學、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9月隨抗大總校遷往華北敵後,歷任記者團攝影記者、冀中軍區政治部宣傳部攝影組長、攝影科科長;1943年任晉察冀軍區晉察冀畫報社副主任;1948年任華北畫報副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央新聞攝影局副秘書長兼新聞攝影處處長;1952年4月任新華通訊社新聞攝影部主任;1956年任中國攝影學會主席;1959年8月任副社長兼攝影部主任;1969年4月在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1970年任國務院文化組秘書長;1973年在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繼續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1979年11月任副社長、黨組成員;1981年兼任新華出版社社長。
1982年離休后,先後當選中國老年攝影家協會第一、二屆主席;1986年獲“國際影聯榮譽傑出活動家”榮銜,1989年獲日本第五屆東川國際攝影節海外作家獎;1988年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石少華作品選》,輯入他不同時期的部分作品;1995年,為紀念抗日戰爭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周年,由中國攝影家協會、中國老年攝影家協會、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等單位共同主辦的《沙飛、石少華攝影作品展》在廣州、深圳展出。
1998年6月30日,石少華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0歲。
1918 出生於香港。
1923 隨父母回廣州定居。
1932 在嶺南大學西關分校附中和康樂嶺南大學附屬高中讀書;愛好攝影,從事業餘攝影活動。
1938 帶著照相機奔赴革命聖地延安。
1938—1939 先後在陝北公學、抗日軍政大學學習並擔負攝影工作。拍攝了《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楊家嶺和農民親切談話》以及反映1938年國際青聯訪問延安、抗大建校三周年紀念等活動的大量作品。1939年抗大遷往華北抗日根據地時擔任記者團攝影記者。后被分配到冀中軍區,任攝影組長。
1940 在冀中開辦攝影訓練隊,培訓攝影幹部。
1941--1942 任冀中軍區攝影科長。繼續主辦訓練隊,培訓學員百餘人。同時拍攝了《鐵騎——冀中八路軍騎兵部隊》、《狠狠打擊侵略者》、《兒童團》等作品。
1943--1944 任晉察冀畫報社副主任,繼續開辦攝影訓練隊。拍攝了《埋地雷》、《白洋淀上的雁翎隊——冀中水上游擊隊》、《冀中軍民的地道戰》等作品。
1945 日軍投降后,隨軍進駐華北重鎮張家口。拍攝了《突進張家口》、《大好河山重放光明》等作品。
1946 在解放戰爭前線。拍攝了《懷來前線的炮兵陣地》、《搶修懷來人橋》等作品。
1947 收到鄧穎超同志來信,信中對《晉察冀畫報》提供很多照片紿婦聯送往國外展覽表示讚揚。
1948 任華北畫報社副主任,主持《華北畫報》工作。
1949 隨團長郭沫若參加在捷克舉行的世界和平,大會進行採訪。之後到蘇聯訪問。
1950 任國家新聞總署新聞攝影局副秘書長,兼攝影處長。參加籌備出版《人民畫報》,並任該刊編委。同時籌建中國圖片社。組織抗美援朝的攝影報道工作。
1952 新華社新聞攝影部成立,任部主任。
1953 隨新華社代表團訪問蘇聯。
1955 參加籌備全國攝影藝術展覽。受聘北京大學講授攝影課。
1956 籌建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全國性攝影團體:中國攝影學會,並任第一屆、第二屆主席。
1957 籌備並出版了《中國攝影》、《大眾攝影》雜誌。
1958 出席在匈牙利召開的社會主義國家通訊社攝影部主任會議,並任新聞攝影作品展覽評委。
1959 參加紀念新中國成立10周年而出版的大型畫冊《中國》的拍攝工作,並主持畫冊的編輯,工作。在此期間拍攝了《鋼錠》等作品。任新華通訊社副社長兼攝影部主任。
1960 出席在柏林召開的國際新聞攝影記者和圖片編輯會議,並擔任此間舉辦的國際影展的評委。
1961 出席在莫斯科舉辦的國際攝影藝術展覽,並任評委。
1962 在北京舉辦個人作品展覽,展出1940—1961年拍攝的部分作品154幅。受毛澤東接見和鼓勵,毛澤東對戰爭年代和新中國成立后的攝影事業給予肯定;參加在布達佩斯舉行的國際新聞工作會議。
1963 受周恩來、鄧穎超同志接見,同時被接見的還有部分女攝影工作者。赴越南訪問。之後舉辦了《石少華、陳勃訪越攝影展覽》。
1964 到新疆攝影。拍攝了《山林之晨》、《晾葡萄乾》、《放牧》等作品。
1971 率中國新聞代表團先後訪問了越南、朝鮮。
1972 訪問阿爾巴尼亞。籌備中國圖片社大樓的建設工程。
1980 訪問英國路透社,同時訪問了英國皇家攝影學會。
1981 籌建新華出版社,併兼任社長。
1982 參加畫集《中南海》的編輯出版工作。
1983 先後兩次到陝西進行攝影創作。
1984 籌建並成立了中國老年攝影學會,任會長。
1985 在中國攝影家協會第四屆代表大會上再次被選為協會主席。在廣州舉辦《石少華攝影作品展覽》,展出作品110幅。出席第三屆全國攝影理論年會,並發表長篇講話。
1986 為瀋陽魯迅美術學院藝術攝影專修科講學,同時分別在瀋陽軍區軍事攝影協會和中國攝影家協會遼寧分會作了題為《軍事攝影工作》和《再談攝影術的產生以及藝術攝影與新聞攝影的關係》的報告。在丹東等地進行攝影創作和講學活動。赴杭州主持中國攝影家協會第二期全國攝影創作讀書班,在開學典禮上發表講話並作了《攝影事業組織者應有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的報告。出席上海第一屆國際影展開幕式,並擔任影展顧問。赴蕪湖、九華山和黃山進行攝影創作。獲得國際攝影藝術聯合會頒發的“國際影聯榮譽傑出活動家”榮銜。
1987 擔任第四屆國際影展評委會主任,主持影展的評選工作。赴聯邦德國出席國際攝影藝術聯合會會議。
1998 石少華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
石少華攝影作品集
在革命戰爭年代,他拍攝了大量的新聞照片,記錄了我黨領導人的革命活動,反映了解放區軍民英勇戰鬥的光輝事迹。
主要代表作品有《毛主席和小八路》、《埋地雷》、《白洋淀上的雁翎隊》、《地道戰》、《子弟兵母親戎冠秀》、《飛檐走壁》、《解放張家口》等;這些作品是他在戰爭年代那特定的環境里深入生活,和廣大指戰員一起戰鬥,敏銳地捕捉典型形象的產物,是作者高度的思想水平和藝術修養相結合的結晶。不少作品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被載入中國人民革命鬥爭的史冊。其中《白洋淀上的雁翎隊——冀中水上游擊隊》,是他六進六齣白洋淀,體察水上游擊隊的戰鬥生活而後精心構思拍攝成的。
石少華不僅富有探索和創新精神,而且善於總結實踐經驗。從戰爭年代開始,他就勤奮地開墾攝影理論的處女地,撰寫了大量攝影理論文章。一版再版的《攝影理論與實踐》一書,是他五十年攝影創作實踐與理論研究成果的重要概括。此外,還寫有《談新聞攝影》、《攝影記者的工作》、《中國攝影簡史》等論文,及專著《新聞攝影與攝影記者》、《攝影與實踐》。
石少華對攝影藝術有很深的造詣,他不僅擅長新聞攝影,同時在人像、風光、舞台攝影等方面都有極深的功底。他的作品題材廣泛,表現形式新穎多樣,具有真實、自然、生動、質樸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