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山寺
佛教寺院名稱
夾山寺又名靈泉禪院,位於湖南省石門縣夾山國家森林公園內,夾山景區核心景點,距石門縣城8公里,寺周圍山水環繞,景色秀麗。唐代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善會大和尚獲賜領眾僧開山建寺。享有“三朝御修”的盛譽,規模宏大有“騎馬關山門”之稱。至明代,由於兵火連年,殿宇大多毀落,佛事衰退,僅有僧眾60餘名。到清順治初年,有奉天玉大和尚駐錫於此,率眾僧建寺,使禪關重啟,規模遠超唐、宋、元時期,擴建有大雄寶殿,大悲殿,經殿、天王殿、韋駝庄、山門、涌花亭、洗墨池、玉璽井、放生池、塔林、紫石碑坊以及鍾、鼓樓等,譽稱為“楚南名剎”。
夾山寺
夾山寺
夾山寺鼎盛時期,其規模宏大,有九殿一宮,后屢經兵荒馬亂數度興廢,現已修復六殿一宮。
夾山寺是佛教禪宗祖師講經說法之所,宋代高僧圓悟克勤在此住持說法評唱的《碧岩錄》,被譽為天下“禪門第一書”,在中國、日本及東南亞國家影響深遠。
夾山是譽滿東亞的茶禪祖庭。夾山牛抵茶自宋至清一直被列為貢品。
夾山寺
夾山寺在清初為鼎盛時期,至民國時期,殿廂年久失修加之人為的毀拆,日益衰落。
新中國建立前只存三殿一廂,1949年後,又經土地改革,“大躍進”、“文革”期間的拆改,大部分建築無存,僅存唐建大雄寶殿。
該殿於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維修,磚木結構,重檐歇山頂,九脊琉璃,黃瓦屋面,下檐外部不用柱,而用磚牆,翼角起翹,角山牆成45度輻射,自金磚砌至檐柱,高出下檐成弓山牆,為本省其他寺宇中所少見。
寶殿殿面闊7間,合27米,進深5間共17米,通高13米,面積459平方米。
青石台基,寶柱石欄桿,柱墩多為乳釘鼓形狀,內金柱置覆盆柱礎(為唐、宋遺物),棱花格扇裝修,后檐牆立園門一道,殿前東側封牆有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重修夾山靈泉功德》碑一方,西側與之相對立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重修夾山靈泉寺》碑一方,均為楷書陰刻,剛勁有力,兩碑上方牆上存有《娛樂圖》和《唐僧取經》墨彩壁畫2幅。
殿內原有佛像20尊和一口宋鍾均已毀。
兩碑上記載該寺興廢和李自成與該寺淵源,原“大雄寶殿”橫額,相傳即“奉天玉”和尚親筆所書。清乾隆時,澧州知州何璘,親巡此地考察,撰有《書李自成傳后》一文,論述“奉天玉”和尚即李自成,並對其隱居夾山寺記述其詳。
夾山寺因有奉天明玉和尚而名噪一時。今寺左大路西側存奉天明玉和尚石塔墓。
民國初年,章太炎受孫中山派遣作為“湘西勞軍使”經石門皂市,訪得了李自成《梅花百韻》詩五首。
1980年石門縣文化部門在夾山寺附近獲得了許多珍貴實物資料,如奉天明玉和尚墓誌、明瓷骨灰罈、《梅花百韻》木刻板等,都說明持奉天明玉即李自成之說者不無根據。
今夾山寺一帶還流傳有“闖王殿”、“玉璽井”等故事。玉璽井傳為李自成退出北京城時,將明皇室一顆玉璽帶來夾山,因恐官府搜索而棄於此井。
雍正間,有寺僧撈出,獻於知縣,知縣轉呈於朝,後人即稱此井為“玉璽井”。與夾山寺相鄰近的天門山,以及大庸、慈利、臨澧等縣城,都陸續發現一些和奉天明玉有關的文物資料,引起人們興趣。
據說李自成隱居夾山時,法名即奉天明玉和尚,在寺院最後一進院所專辟殿堂作為其住所,當地居民稱為“金殿”。
在其舊址重建殿堂名“藏經殿”,鄉民仍稱“金殿”,另有舊時“金殿”對聯可證:“馬上得來,帝座魂銷金殿黯;鹿猶失去,禪居夢醒夾山青。”
夾山景區分布圖
夾山寺
1958年,為“國營十九峰林場”辦公場所。
1959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980年,石門縣文物工作者在夾山寺附近發現奉天大和尚墓、《梅花百韻詩》木刻殘版等一批珍貴實物資料,加之史料考證,奉天玉和尚即為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引起國內外史學界的高度關注與爭鳴。
198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再次核定夾山寺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990年經國家、省宗教部門批准。
由石門縣人民政府正式公布夾山寺為宗教活動場所,並列入重點寺廟,載入《中國名勝詞典》。
1992年石門縣人民政府投入資金,按清朝澧洲知府何璘親臨夾山勘訪所記述的原貌,對夾山寺、闖王陵園進行修復重建。夾山寺內現有建築主要有山門、九曲橋、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法堂、藏經樓、靈泉塔、齋堂。整個闖王陵園建築佔地30餘畝,由陵衛、永昌池、大順橋、紫石牌坊、神道、陵寢、明樓、神廚、碑廊、紀念館、野拂塔等建築組成,夾山寺已成為集闖王陵園、佛教聖地、茶道源頭、森林風光於一體的旅遊佳境。
1993年12月16日,縣政府發文:同意授予僧人組織對夾山寺若干管理使用權。
1998年12月15日,依據宗教政策將夾山寺全面移交佛教團體經營管理。
夾山寺 1
夾山寺 2
夾山寺由夾山國家森林公園及其境內的夾山寺、闖王陵、碧岩泉等組成,總面積3平方公里,是以人文景觀為主,融自然風光於一體的國內外知名風景旅遊區。
1993年,被林業部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
1994年,被林業部確定為全國20家森林公園示範園。
2002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AAA級景區。
2014年,晉級為國家AAAA級景區。
此前,夾山寺曾於1959、1983年先後2次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湖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闖王陵於1996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湖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夾山寺於2013年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9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為湖南省重點宗教活動場所;夾山風景區於1998年被湖南省旅遊局評為 ’97湖南省最佳景區(點)、2014年通過“國際生態休閑景區”檢查驗收。
夾山寺聞名於世的另一因緣是碧岩禪學緣起於該寺。
夾山寺 碧岩泉
該書在錄出“百則”的每一則之前,先加“垂示”以作解題提示,列出“本則”后逐句評論,介紹公案提出者的簡歷,並就其警句加以評唱,自作頌語,最後又評唱之。圓悟大師的思想精義和這種獨特的傳法方式,形成了該寺特有的碧岩禪風,並逐漸流傳於國內外。
《碧岩錄》因此成為中國禪學臨濟宗的主要典籍,尤其對日本佛教禪宗產生極大影響,被譽為“宗門第一書”。
1998年8月28日,日本佛教文化考察團一行20餘人,在文學博士石井修道團長的帶領下,專程來夾山寺尋根問祖,參觀碧岩禪的源頭——碧岩靈泉和祖師塔。因之有聯曰:“僧入碧岩參佛果,客來禪院品靈泉。”
夾山寺 茶禪
南宋末年,日本茶道的鼻祖榮西高僧兩次來到中國參禪,並將圓悟禪師的《碧岩錄》以及“茶禪一味”墨寶帶回日本,於1191年寫成《吃茶養生記》一書,成為日本佛教臨濟宗和日本茶道的開山祖師。
15世紀中葉,日本高僧村田珠光入寺學禪,師從大名鼎鼎的千利休和尚。然而,珠光參禪念經常打瞌睡,醫生建議他“吃茶去”,結果立竿見影。
夾山八坪牛抵茶自宋至清一直被列為貢品,碧岩泉已有上千年歷史,依舊誦珠如玉,泉水清澈,甘甜清冽,是煮茶的優質泉水,也是極有價值的礦泉水泉。據中國茶禪學會專家考證,夾山是“茶禪”、“茶道”的正宗源頭。
夾山寺
善會駐錫夾山10餘年,一時“學者交湊”,僅嗣法弟子就達44人,其中有機緣語錄傳世者33人。
唐代洛浦元安禪師、石門獻蘊禪師、台州瑞岩師彥禪師、杭州佛日禪師、黃山月輪禪師、大梅法常禪師等一批高僧大德都是夾山善會的法嗣。
夾山遂成為唐代著名的禪宗道場,與朗州(常德)德山、長沙溈山“相鼎峙焉”。
北宋政和初年,圓悟克勤禪師辭去成都昭覺寺教席之職,出三峽南遊。當時,丞相張無盡寓居荊南,以禪學造詣精深而自居。克勤聞之,停船拜謁。
兩人商討《華嚴經》旨要,克勤之論時而玄遠空靈,時而平實貼近。張無盡贊之曰:“美哉之論,豈易得聞乎?”於是以師禮邀留克勤住持夾山靈泉禪院。
克勤住持夾山,潛心著述。其傳世之作《碧岩錄》被譽為“禪門第一書”。後來,樞密鄧子常奏請高宗皇帝趙構賜克勤以紫服,詔克勤住金陵蔣山、天寧萬壽等寺。
高宗皇帝又召見克勤,褒寵甚渥,賜號“圓悟”。後來,《碧岩錄》一書被當時在杭州留學的日本僧人帶回日本。該書流傳到日本后,開啟了日本禪宗先驅者榮西、村田珠光、千利休等人的心智,對禪宗文化在日本的普及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明末清初,闖王李自成兵敗,“禪隱”夾山,吟出了“英雄一代赴飄萍,大塊空留百戰身。搗碎乾坤驚日月,踏翻宇宙走雷霆。時來作惡天還怕,運去看經佛不靈。事業盡隨流水去,禪房夢醒夾山青”的悲涼詩章。在夾山寺,李自成“夾著尾巴”做皇帝30餘年,最後圓寂於此。
夾山寺
夾山寺 闖王陵
關於李自成的歸宿,史學界主要有二說,二說目前都缺乏最直接的證據。一位同山說。此說認為李自成是在1644年(順治二年)於湖北通山九宮山遭地主武裝殺害,年僅三十九歲。另為夾山說,即順治七至八年李自成被清軍擊敗,出家於石門夾山寺,法名奉天玉大和尚,卒於1674年(康熙十三年),終年約七十歲。到底哪種說法可靠?何璘《書李自成傳后》云:“李自成實竄澧州。因旁詢故老,聞自成由公安(今湖北公安縣)奔澧(今湖南澧縣),其下多散亡,至清化驛(今澧縣境),隨十餘騎走牯牛壩(今臨澧縣境),復棄騎去,獨竄石門夾山寺為僧,今其墳尚在雲。”《湖南通志》載:何璘,號十樵,宛平舉人,乾隆十一年(1746)調澧州知州,因修澧志,周訪日聞,得九溪衛教授孫某所告,謂石門夾山寺已故和尚奉天玉即李自成,經過一翻實地考察和考證,撰寫《書李自成傳后》一篇,以糾正《明史》李傳所記。根據周新國先生“武陵藏珍”中收集到的流散在澧水流域的文物說明,何璘所記“李自成禪隱夾山寺”應是可信的。
最早提出李自成“禪隱”之說的,是明太史嚴首升。嚴首升,字平子,明朝澧州華容縣人。授明太史之職,專負修史之任。清順治元年(1644),南明弘光朝內閣首輔馬士英等擁立福王朱由崧於南京,起用阮大誠,與晚明東林黨人為敵,不撫政抗清,排斥抗清英雄史可法等人。嚴首升深感前途黯然,棄官回到華容,衲衣髡頂,皈依佛教,成“在家僧”。順治十一年,清軍進駐華容,嚴首升赴與石門交界的容美土司處(今湖北鶴峰)避難。嚴首升贊同大順軍聯明抗清。在容美土司避亂時的一些著述中,對大順將領王光興、王昌、王有進、郝永忠、劉體純等都冠以荊侯、襄侯、寧國侯、臨國公、安國侯、皖國公等。康熙二十一年,嚴首升病逝。臨終前寫有《夾山紀》,以“隱喻”的手法,高度肯定闖王李自成的“禪隱”——
君山桓氏廣稱大道,雲“天下神人五,隱淪居一”。是時,佛未入東土,不知“禪隱”也……獨某師安住石門郡,人跡稀闊,建場其中。而予友舊為華令者,一日擲版出家,歸依茲山。予年近八旬,躬耕岩端,稱在家僧,可四十年矣。三者皆有隱意。適某不遠五百里,一盂一笠來瀨園,屬予為紀。予色然如入歡喜地,曰:“此同心之言也。”爰盥手燃炷而紀之曰——古石門郡,今為縣,薄近溪洞,有夾山,古所稱“猿抱子歸青嶂嶺,鳥銜花落碧岩泉”,蓋最勝也。《傳燈》、《指月》諸錄及《高僧傳》所載,善會祖師說法於此。唐咸通十一年,奉旨捐州邑賦建道場,銅鐘象鼓,為吾楚大觀,師塔至今存。迨宋神宗朝,丞相張無盡奏請圓悟禪師住持,著《碧岩集》。元世祖特使敕修,爰有“三朝御修”之敕,勒石題額。明三百年,鐘鼓不替。丁亂灰燼,賴茲興復。眾六十人,甘苦與共,皆令力耕自食。
釋氏云:苦行莫如力田,則僧家南州高士乎!且未得為得,永斷精進,諸經所戒,以為邪妄,辟如亂賊,才上尊號,旋破滅也。學稼學圃,吾門所小,而禹稷躬稼,正復可大。尼山氏亦有隱致焉。師之督眾,峰壑自怡,則古所謂隱者也,乃所謂神人也……
類似的記載和說法,在明清時代石門及周邊地區的地方史志《澧州志林》《石門縣誌》《永定鄉土志》中都有記載,並有當地的民間傳說和出土的大量文物以為印證。
1992年,根據清乾隆澧洲知府何磷所述原貌乃修復重建闖王陵。陵園佔地面積30餘畝,由紀念館、陵寢、陵衛、紫石牌坊、神道、明樓、神廚、碑廊、野佛塔等組成。
森林公園規劃區域面積1530公頃,現經營面積740公頃,夾山森林風光宜人,峰谷相間的低山丘陵地貌和自然條件適宜多種林木生長,加上長期封禁造育有效保護,形成了今日夾山蒼翠的森林植被和冬暖夏涼的小氣候,森林覆蓋率達96%以上,呈現多種林相景觀。園內群巒疊翠、萬木崢嶸,空氣清新、環境幽雅,以人文歷史悠久,自然風光秀美成為江南名勝,是邑郊園型森林公園,2014年被評為“中國AAAA級景區”。
夾山國家森林公園境內西北一字排列海拔180米至420米的高山,南面是一排丘陵低山,構成西高東低馬蹄形盆地,全園林木茂盛,形成天然氧吧的小氣候。
夾山風景區現有五個景區,即夾山寺景區、佛光閣景區、犀牛溝景區、紫和寺森林生態區、森林生態區。各景區主要景點如下:
夾山寺景區:靈泉禪院(俗稱夾山寺)、闖王陵、碧岩泉、洗墨池、玉璽井、善會墓、圓悟塔、玉帶湖等。
佛光閣(青嶂嶺)景區:佛光閣、狐仙洞、野人灣、桃花山等。
犀牛溝景區:犀牛溝等。
紫和寺森林生態區:紫和寺(即存心觀)等。
夾山靈泉禪院俗稱夾山寺,是公開佛教活動場所,省級和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享唐、宋、元“三朝御修”盛譽,曾長期居於澧水流域文化中心位置,有禪宗宋門第一書《碧岩錄》傳世,是佛教重點寺院,被載入《中國名勝辭典》。寺院內現有如下景點景觀:山門殿、南清池、鐘鼓二樓、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法堂、金殿、闖王迷秘宮、靈泉寶塔、齋堂、寺院古樹群落景觀。
山門殿
位於寺院南牆正中,仿古重檐紅牆金瓦,由中廳與東西廂房組成。中門上牆鑲嵌著趙朴初居士題名“夾山靈泉禪院”,兩邊是李鐵映手書“寺古追唐宋,林深隱帝君”木刻對聯。北面正中懸掛趙朴初題字“夾山寺”匾牌。殿前鋪就青石台階、護欄,前台一對石獅,兩邊山牆外為綠化帶,對稱植銀杏兩株,山茶、杜鵑、萬年青上點綴草坪,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石碑立於台基西側,莊嚴壯觀。
南清池
進寺即至約5畝水面的南清池又稱放生池,居中通過的九曲橋將池闢為東西兩半,橋南曲北直,中建六角重檐的南清亭,行人至此可坐靠小憩,乘涼或扶欄觀魚。橋西北池中置假山,塑濟公,盤龍隱一水井,小景佳致有趣。池周塊石砌就,岸植花木。
鐘樓、鼓樓
橋頭上岸兩邊對稱建外形一致的八角重檐小樓鐘樓、鼓樓,進門旋梯而上二層,即可敲鐘、擊鼓,但寺院有嚴格規定,不可隨意敲擊。雙樓周圍花木草坪配襯。
天王殿
拾級而上至一全木構架仿古建築,正門上懸“天王殿”匾牌,居中供奉彌勒佛金色塑像,東西兩廂是風、雨、雷、電四大天王彩塑神像,殿內東北角辟有經書,佛教用品銷售專櫃,殿前有一小廣場置方形鑄鐵香爐,一排古柳綠樹成蔭。
大雄寶殿、中心廣場
大雄寶殿
大悲殿
為夾山寺唯一僅存的清代磚木結構古建築,趙朴初題名垂檐之上,周圍線磚斗牆,四角封火牆立,圓角方塊石鋪地,殿中正面供奉觀間菩薩塑像,背面供奉藥王菩薩泥塑像。該殿是文物古迹的重要載體:前牆東西兩邊分別鑲嵌“康熙碑”和“道光碑”,后牆上保留著紅二方面軍書寫的“消滅常備隊”、“打倒土豪劣紳”兩條標語,東廂房牆邊置“夾山紀事”碑,殿後有一株珍稀古木“痒痒樹”。
法堂
在大悲殿後10米處,為仿古重檐建築,堂中供奉地藏王菩薩。從東西兩側登上丈余高台階進殿,殿前堪下空地植雪松、桂花、玉蘭等樹,綠蔭連片。
金殿
結構規模與法堂相似,分上下二層,上層為藏經閣樓,下層供夾山祖師及歷代名僧塑畫像,是主持和尚親自掌管的殿堂,處各殿堂最後最高位置,須手扶鐵鏈攔登二丈陡梯台階方能入殿。背靠夾山東峰轎頂山、古樹蓋頂。
闖王秘宮
位於法堂、金殿東側地下並連通這兩殿,由議事堂、寢宮和地下通道組成,相傳是李自成化名奉天玉禪隱夾山寺的秘密行宮,修復時發現的斷喉屍骨陳列在通道之中。
僧房、齋堂、居士樓
位於天王殿至大悲殿東側,三棟連接前置走廊並聯大雄寶殿前廊,均為二層仿古建築,是僧人、居士生活居住場所,可接納100人用齋、住宿。
靈泉寶塔
位於金殿後山密林中,高47米,底層四方形佔地約0.6畝,其上是七層重檐塔式建築,內置樓梯通達頂層。是供奉僧居故人靈位,保管陳列骨灰的專門場所,並承辦亡靈超度等法事活動。
古樹群落景觀
寺院區內保存古樹比較集中,列入重點保護古樹名錄的有八株,為香樟、楓香、柏樹、楓楊樹等樹種。參天蔽日的連片森林襯托出古寺畫般的景色。
古人讚美夾山寺景有詩為證,唐朝傳明,受佛戒云:“金烏漸漸墜西偏,玉兔東升掛碧天;猿抱子歸青嶂嶺,鳥銜花落碧岩泉”。明代張觀·鸞鳳夾山詩:“兩山夾峙亂去堆,重鎖禪林合復開。矗矗岩石從地起,翩翩鸞鳳自天來。氣薰芬馥花徑眼,影射扶疏竹映懷。此地清幽宜養靜,何須入海訪蓬萊。”
闖王陵
闖王陵佔地2公頃,由陵衛、紫石牌坊、神道、陵寢、明樓等組成。闖王陵氣勢恢宏,莊嚴肅穆,被譽為“湖湘第一陵”。是現代人為李自成建的皇陵,為江南最大的皇家園林。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碧岩泉
碧岩泉為天下茶禪第一泉,牌坊兩邊的對聯是夾山的開山祖師善會的師傅送給他的兩句偈語——“猿抱子歸青樟嶺,鳥銜花落碧岩泉”,這也是夾山最真實的寫照。整個景點按碧泉噴涌、小橋流水、磨牙石刻設計,碧岩石形成於白堊紀約1億4550萬年,碧岩泉水PH為7.8,為可直接飲用的天然蘇打水。
碧岩泉風景區以碧岩泉為中心,由碧岩溪、碧岩橋、碧岩池、碧岩湖、碧岩亭、碧岩洞、碧岩茶園、碧岩廣場、碧岩摩崖石刻等景點組成,遊人在這裡品茶悟禪,可以體會到一種清寂明凈、純潔秀美、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茶禪一味”境界。
為夾山開寺祖先善會的埋骨處,善會自唐咸通十一年,(即公元870年)來到夾山開闢道場,當時“海眾聞名彙集,盛稱冠絕蓋世”。
為“真覺禪師”圓悟的墳墓,他在夾山講經說法十年被其弟子結輯為《碧岩錄》,此書為禪宗第一書,此人道德高尚,弟子遍布東南亞。
青嶂嶺位於夾山寺北,古木蒼蒼,氣勢磅礴,如青獅卧息,故又名青獅嶺。相傳唐時,嶺藏猿群,常出沒林間,抱子戲謔,人來不去。“猿抱子歸青嶂嶺,鳥銜花落碧岩前”是其幽靜清秀風景的真實寫照。站在山頂,可見古木參天,濃郁蔽日,奇花異草,幽香襲人,清風送爽,鳥鳴谷應,令人心曠神怡。若春和景明,晴空萬里,藍天白雲,綠海揚波,紅牆黃瓦,金碧輝煌,叫人眼花繚亂。極目遠眺,可見華安津澧;俯視澧江,青山碧流在目,山巒重重,遠出崑崙;遇細雨紛紛,雲纏霧繞,群峰古寺,若隱若現,真乃風光無限,晃若仙境。
唐.??
金烏漸漸墜西偏,玉兔東升掛碧天;
猿抱子歸青嶂嶺,鳥銜花落碧岩泉。
五代。周朴
華亭參后最幽怨,一句能教萬古傳。
猿抱子歸青嶂后,鳥銜花落碧岩前。
雖知物理無窮際,卻恐滄溟有盡年。
為報五湖雲外客,何妨來此老林泉。
明。張觀
兩山夾峙亂去堆,重鎖禪林合復開。
矗矗岩石從地起,翩翩鸞鳳自天來。
氣薰芬馥花徑眼,影射扶疏竹映懷。
此地清幽宜養靜,何須入海問蓬萊。
明。李自成
英雄一代赴飄萍,大塊空留百戰身。
搗碎乾坤驚日月,踏翻宇宙走雷霆。
時來作惡天還怕,運去看經佛不靈。
事業盡隨流水去,禪房夢醒夾山青。
李鐵映
寺古追唐宋,林深隱帝君。
下一步,夾山將以“禪宗、禪隱、禪茶”三禪文化為核心,深度開發“禪”文化特色,建設夾山禪茶文化旅遊產業園,打造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中國禪茶之都”、“世界茶禪之源”,成為世界茶禪文化溯源地、世界茶禪文化祖庭朝聖地、世界茶禪文化傳播地和世界級文化休閑型旅遊目的地,融入大湘西旅遊圈和大三峽旅遊圈,成為長江風光帶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