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損傷標誌物

心肌損傷標誌物

心肌損傷標誌物(biomarkers of cardiac injury)是心肌損傷后迅速釋放到血清的物質,具有心肌特異性,其含量變化可以敏感反應心肌細胞損傷程度。具有高度心肌特異性、受損後上升速度快等特點。心肌損傷標誌物包括:肌紅蛋白(Mb)、心肌肌鈣蛋白I(cTnI)、心肌肌鈣蛋白T(cTnT)、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乳酸脫氫酶(LDH)及其同工酶、α-羥丁酸脫氫酶(α-HBDH)、N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

簡介


● 英文名稱:biomarkers of cardiac injury
● 標本類型:血清或血漿
● 所屬項目:心功能生化檢查
● 相關疾病:心肌梗死、病毒性心肌炎等

適合檢查的人群


● 懷疑心肌疾病的患者。
● 接受溶栓治療的患者。

標本採集


● 採集方法:靜脈采血。

檢查前

● 是否空腹:否。
● 檢查前,白天清淡飲食,忌煙酒。

檢查后

● 抽血后,需在針孔處進行局部按壓3~5分鐘,注意不要揉。
● 若出現暈針癥狀,如頭暈、眼花、乏力等情況時,應立即平卧,並可飲少量糖水,待癥狀緩解后再進行其他檢測。

相關指標


● 肌紅蛋白(Mb)、心肌肌鈣蛋白I(cTnI)、心肌肌鈣蛋白T(cTnT)、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乳酸脫氫酶(LDH)及其同工酶、α-羥丁酸脫氫酶(α-HBDH)、N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

臨床意義


肌紅蛋白(Mb)

● 升高
● ● 心血管疾病,見於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等。
● ● 其他,見於嚴重的休克、開放性外傷、嚴重中毒、腎衰竭終末期、心肌炎、急性感染性疾病以及肌病。
● 診斷
● ● 急性心肌梗死,肌紅蛋白在出現胸痛癥狀后2~3小時后即可出現在外周血中,比CK-MB早2~3小時達到病理值。肌紅蛋白的峰值在疾病發生后6~9小時出現,提高心肌梗死的早期診斷率。
● ● 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發作時,Mb可輕度升高。
● ● 鑒別診斷急性心肌炎與慢性心肌炎,前者Mb升高,後者Mb不升高。

肌鈣蛋白I(cTnI)

● 升高
● ● 心臟疾病,見於穩定或不穩定心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炎、心臟手術或侵入性測試等。
● ● 其他,見於動脈炎、冠狀動脈解剖、冠狀栓塞以及服用可卡因或安非他明等藥物。
● 診斷
● ● 診斷急性心肌梗死,在胸腔開始疼痛后的3~6個小時內可檢測出肌鈣蛋白I水平。在12~16 個小時后肌鈣蛋白I水平達到最高值並在急性心肌梗死後持續升高4~9 天。

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

● 升高
● ● 心肌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絞痛、心包炎、慢性心房顫動、安裝起搏器等。
● ● 鑒別診斷心肌損傷和骨骼肌疾病,骨骼肌疾病時CK-MB也增高,但CK-MB/CK常小於6%。
● 診斷
● ● 診斷心肌梗死,心肌壞死後釋放的CK-MB進入外周血,在12小時內達到其高峰值,隨後逐漸降低,於36~72小時后恢復正常。CK-MB的升高和下降、心電圖(ECG)的改變以及臨床主訴胸痛通常可用來考慮診斷急性心肌梗死。
● ● CK-MB測定還可作為溶栓治療后心肌再灌注的非創傷性評估指標。

乳酸脫氫酶(LDH)及其同工酶

● LD升高常見於以下疾病:
● 心臟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由於LD的半衰期長,可用於入院較晚患者疾病的診斷與病情監控。
● 肝臟疾病,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 惡性腫瘤,如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白血病、神經母細胞瘤、乳腺癌、結腸癌、胃癌和肺癌等。
● 其他疾病,如貧血、肺梗死、骨骼肌損傷、進行性營養不良、休克等。

α-羥丁酸脫氫酶

● 臨床上常與LDH聯合檢測,鑒別診斷心臟疾病和肝臟疾病,血清HBDH/LDH比值升高常見於心臟疾病;比值較低常見於肝臟疾病。
● 升高常見於以下情況:
● 心臟疾病,如心肌梗死、心肌炎等。
● 血液疾病,如溶血性貧血等。

N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

● 診斷
● ● NT-proBNP 是慢性心力衰竭最強的獨立預后因素,並適用於不同嚴重程度的心力衰竭患者。
● ● NT-proBNP 是穩定和不穩定性冠心病重要的獨立預后因素,有助於預測以後發生心力衰竭和死亡的危險。
● 升高
● ● 常見於急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肌肥大症,慢性腎病等。
檢驗結果的臨床意義必須由臨床專業醫師結合病史、癥狀、體征及其他輔助檢查結果,全面綜合分析判斷。

參考文獻


● [1] 叢玉隆。實用檢驗醫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 [2] 王前,王建中。臨床檢驗醫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 [3] 府偉靈。臨床生物化學檢驗。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 [4] 潘祥林,王鴻利。實用診斷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
● [5] 尚紅。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