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福寺

植福寺

植福寺,位於南陽市車站南路卧龍崗南隅的王營村(原名關帝廟)。始建於公元1869年。興盛時期,30餘畝,建築面積2000多平方米。曾是宛城一座著名的護法伽藍道場。素有“十里廟王營”之稱。

簡介


時過境遷,文革中關帝廟土地被占,僅剩一個破舊小院落。三間石棉瓦大殿及兩邊已成危房的廂房。
改革開放,宗教政策落實,1998年由王營村劉玉敏居士發心進住。得到村委的支持,將12間破房歸還寺廟。劉居士苦守六年,等待有緣人來恢復重建。
在二OO三年暑假任廣東尼眾佛學院教務長的心光法師回鄉探親,梁桂芝居士邀請來宛城觀光,並請師發心修復關帝廟。師出於對家鄉人的熱愛及不忍道場破敗的悲心,發心重建,並改名植福寺。在王營父老鄉親請求下,得到各級黨政領導的支持,市宗教局頒發宛民宗6號文件批准允許重建。
一心不能兩用,師辭退佛學院職務,專心籌建植福寺。經多方努力,在市、區、鄉、村及市佛協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於二OO四年農曆五月十三日大雄寶殿奠基。至二OO六年農曆九月竣工。期間承蒙深圳黃明泰、蔡素芬伉儷及其它大護法們鼎力資助,工程得以圓滿完成。
歷時二年多,植福寺從一個破落小院變成今日的莊嚴道場。
有佛殿就有佛像,二OO五年師親自去緬甸請回緬玉佛八尊(釋迦佛、彌陀佛、藥師佛、文殊、普賢、觀音、地藏),從廣州請回彌勒佛、韋馱、伽蘭等菩薩像。又從浙江請回一口大鐘、一對光明燈等法器。
寺內佛像齊備,法寶亦具全。二OO六年有深圳黃太太等贈送乾隆大藏經一部,四川省佛協贈洪武南藏一部為鎮寺法寶。
新建的植福寺,佔地二畝多,總建築面積1800多平方米,建築風格,古今兼融,南北相揉。既有北方的雄偉氣勢,又有南方那種飛椽翹角、亭台樓閣式的小巧玲瓏。如今的講堂,莊嚴整潔,古樸典雅。是市區一所尼眾道場,是鬧市中的一片凈土,是善男信女們祈福修慧的心靈皈依處,是遊人觀賞的勝地。

願景


植福寺與卧龍崗為鄰,相信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和佛法的日益興盛。植福寺將會成為宛城最好的聖妙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