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日托夫·扎努西
克里日托夫·扎努西
克里日托夫·扎努西,1939年6月17日出生於波蘭華沙,波蘭導演、編劇、製作人。
在1960年進入羅茲電影學院之前,曾經學過四年的物理,並一度對哲學很感興趣,但當他意識到自己對於人的關注遠遠超過對客觀自然的研究時,他轉向了電影的學習。扎努西在羅茲電影學院的畢業作品是《主教之死》。
《主教之死》是一部關於死亡和希望的電影,黑白默片,用時近30分鐘。大概由於時間久遠,所以無論是畫面質量,還是拍攝技巧,都無法與現在的大片相提並論。但正是《主教之死》一切都在沉默中進行,充滿了對於生命和精神世界的理性思考。此片分別獲得莫斯科電影節藝術家評委會大獎和德國曼海姆電影節的基督教信徒獎。在扎努西從事電影的幾十年中,曾拍攝了大量的紀錄片、故事片和電視片,其中有11部影片先後在23個國際電影節上獲得大獎。如《季度報告》,獲1974年柏林國際電影節大獎;
2005年,執導劇情電影《不受歡迎的人》,該片講述了維克托是駐烏拉圭的波蘭大使,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成為“不受歡迎的人”,影片入圍第62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2014年 | 《異物》 | 電影 |
2013年 | 《威尼斯70周年:重啟未來》 | 電影 |
2009年 | 《熱心腸》 | 電影 |
2009年 | 《驀然回望》 | 電影 |
2007年 | 《黑太陽》 | 電影 |
2005年 | 《不受歡迎的人》 | 電影 |
2002年 | 《愛在山的那一邊》 | 電影 |
2000年 | 《生命宛如致命性疾病》 | 電影 |
1997年 | 《周末故事》 | 電影 |
1997年 | 《我們神的兄弟》 | 電影 |
1996年 | 《狂奔歲月》 | 電影 |
1992年 | 《無聲的接觸》 | 電影 |
1991年 | 《仁慈之心》 | 電影 |
1988年 | 《無論你在哪》 | 電影 |
1985年 | 《邪惡力量》 | 電影 |
1984年 | 《寂靜太陽年》 | 電影 |
1982年 | 《定理》 | 電影 |
1981年 | 《來自遙遠的國家》 | 電影 |
1980年 | 《山巔的呼喚》》 | 電影 |
1979年 | 《忠誠》 | 電影 |
1977年 | 《黑幕風雲》 | 電影 |
1975年 | 《波蘭式出軌》 | 電影 |
1974年 | 《《獵殺美洲豹》 | 電影 |
1973年 | 《靈性之光》 | 電影 |
1971年 | 《家庭生活》 | 電影 |
1971年 | 《Za sciana》 | 電影 |
1970年 | 《Góry o zmierzchu》 | 電影 |
1969年 | 《水晶結構》 | 電影 |
1969年 | 《水晶的結構》 | 電影 |
1966年 | 《外省人之死》 | 電影 |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2014年 | 《異物》 | 電影 |
2009年 | 《熱心腸》 | 電影 |
2009年 | 《驀然回望》 | 電影 |
2007年 | 《黑太陽》 | 電影 |
2005年 | 《不受歡迎的人》 | 電影 |
2002年 | 《愛在山的那一邊》 | 電影 |
2000年 | 《生命宛如致命性疾病》 | 電影 |
1997年 | 《周末故事》 | 電影 |
1997年 | 《我們神的兄弟》 | 電影 |
1996年 | 《狂奔歲月》 | 電影 |
1991年 | 《仁慈之心》 | 電影 |
1988年 | 《無論你在哪》 | 電影 |
1985年 | 《邪惡力量》 | 電影 |
1984年 | 《寂靜太陽年》 | 電影 |
1982年 | 《定理》 | 電影 |
1981年 | 《來自遙遠的國家》 | 電影 |
1980年 | 《山巔的呼喚》 | 電影 |
1977年 | 《黑幕風雲》 | 電影 |
1975年 | 《波蘭式出軌》 | 電影 |
1974年 | 《獵殺美洲豹》 | 電影 |
1973年 | 《靈性之光》 | 電影 |
1971年 | 《家庭生活 | 電影 |
1971年 | 《Za sciana》 | 電影 |
1970年 | 《Góry o zmierzchu》 | 電影 |
1969年 | 《水晶結構》 | 電影 |
1966年 | 《外省人之死》 | 電影 |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2017年 | 《糜骨之壤》 | 電影 |
2015年 | 《電雲之下》 | 電影 |
2014年 | 《異物》 | 電影 |
2011年 | 《羅絲的遭遇》 | 電影 |
2010年 | 《回到你懷抱》 | 電影 |
2008年 | 《昏睡》 | 電影 |
2004年 | 《鞭打》 | 電影 |
2002年 | 《愛在山的那一邊》 | 電影 |
2002年 | 《朱麗回家》 | 電影 |
2001年 | 《韋澤》 | 電影 |
1998年 | 《烈焰騎者》 | 電影 |
1997年 | 《我們神的兄弟》 | 電影 |
1996年 | 《狂奔歲月》 | 電影 |
1988年 | 《小提琴不再演奏》 | 電影 |
時間 | 名稱 |
1994年 | 《Jan Strzelecki》 |
1979年 | 《影迷》 |
戛納國際電影節 |
▪ 1980 第3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獎 山巔的呼喚(獲獎) ▪ 1980 第3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天主教人道精神獎 山巔的呼喚(獲獎) ▪ 1980 第3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山巔的呼喚(提名) ▪ 1978 第3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天主教人道精神獎 忠誠(獲獎) ▪ 1978 第3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忠誠(提名) ▪ 1971 第24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家庭生活(提名) |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
▪ 2005 第62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不受歡迎的人(提名) ▪ 1984 第4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寂靜太陽年(獲獎) ▪ 1984 第4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帕西內蒂獎-最佳電影獎 寂靜太陽年(獲獎) ▪ 1982 第3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 定理(獲獎) ▪ 1982 第3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國際天主教電影視聽協會獎-榮譽提及 定理(獲獎) ▪ 1982 第3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定理(獲獎) ▪ 1982 第3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帕西內蒂獎-最佳電影獎 定理(提名) ▪ 1981 第3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國際天主教電影視聽協會獎-榮譽提及 來自遙遠的國家(獲獎) ▪ 1980 第3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國際天主教電影視聽協會獎-榮譽提及 The Contract (獲獎) ▪ 1980 第3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特別提及 The Contract (獲獎) ▪ 1980 第3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義大利演藝協會獎 The Contract (獲獎) |
柏林國際電影節 |
▪ 1975 第2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天主教人道精神獎-競賽單元 波蘭式出軌(獲獎) ▪ 1975 第2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波蘭式出軌(提名) |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 1973 第26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豹獎 靈性之光(獲獎) ▪ 1973 第26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費比西獎 靈性之光(獲獎) ▪ 1973 第26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天主教人道精神獎 靈性之光(獲獎) |
東京國際電影節 |
▪ 1997 第10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東京電影節大獎 我們神的兄弟(提名) ▪ 1996 第9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會特別獎 狂奔歲月(獲獎) ▪ 1996 第9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東京電影節大獎 狂奔歲月(提名) ▪ 1992 第5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東京電影節大獎 無聲的接觸(提名) |
釜山國際電影節 |
▪ 2000 第5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榮譽獎(獲獎) |
義大利大衛獎 |
▪ 1981 第25屆義大利大衛獎歐洲大衛獎(獲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