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說話

不懂說話

本書是一本日本職場青年的社交讀物,作者是吉田幸弘。

編輯推薦


本書是一本日本職場青年的社交讀物。展示一個好上司所需的元素。

內容介紹


作者吉田幸弘是日本溝通培訓師。本書是他的職場和後來的發奮努力學習的經驗總結。全書對上下級之間經常存在的溝通死角無一遺漏作了示範舉例。比如對業績不好的年長下屬該怎麼溝通,對匠人式追求完美的員工該怎麼引導等等。本書分為幾大場景,眾多個措辭句式,每個場景錯誤和正確的說話方式以及原因分析都很清晰,可以起到即學即用的效果,對各層級的領導都有極大的借鑒作用。

作者介紹


吉田幸弘refresh communications公司代表、日本溝通培訓師。
1970年出生於日本東京。大學畢業后,曾就職於某大型旅遊代理公司,后在學校、外企、廣告代理公司擔任管理人員。他採用獨特的培訓方法,為經營者和中層管理人員提供人才培養、銷售額提升等方面的諮詢服務。

精彩片段


假設你在工作中犯下嚴重失誤,向上司彙報時受到了批評。作為下屬,你更希望上司使用下面的哪種說法?
“辛苦了,謝謝彙報。能詳細說說嗎?”“你是怎麼做事的!為什麼會搞成這樣!”
想必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1吧。1是對下屬表示慰問,2則是詰問。
這兩種說法大相徑庭,會讓下屬做出完全不同的反應,但實際上,兩者所要表達的內容是一樣的。
由此可見,即使向下屬傳達同樣的內容,只要改變說話方式——即“措辭”,效果就會截然不同。
只要妥善措辭,就能使交流變得順暢,下屬的幹勁也會高漲。
在這裡,我想講一講我本人的相關經歷。
如今,我幾乎每天都會出席學習會、研討會、諮詢會等活動,向商務人士講授交流和措辭技巧。
但在以前,我其實是這方面的失敗者,曾因為使用下面這樣的措辭,給我和下屬的上下級關係造成了極大的障礙。
當反覆犯錯的下屬來彙報時,我是這樣說的:“夠了!作為社會人你完全不合格,趕緊寫辭呈吧。”
對通宵兩晚才做好企劃書的下屬,我是這樣說的:“你加班的結果就是做出這樣一份無聊的企劃嗎?簡直浪費加班費和紙張費。”
對前來彙報卻不得要領的下屬,我是這樣說的:“搞不懂你在說什麼。你母語是怎麼學的?”
對犯下失誤而陷入沮喪的下屬,我是這樣落井下石的:“大家一直在笑話你呢。”
對費盡心力提出好方案的下屬,我是這樣予以駁回的:“公司有規矩,這是公司的決定。”
為了樹立威嚴,我是這樣當著眾人的面,對業績不佳的下屬窮追猛打的:“銷售額為什麼毫無起色?”“到底是怎麼回事?”
在進行角色扮演時,我一個勁兒地指摘新人的諸多缺點
當初我以為,下屬是上司的棋子,上司要想樹立威嚴,讓下屬乖乖服從,就應該大聲斥責,令其心懷畏懼,而誇獎無異於縱容。
然而,我的態度造成了如下結果:
一個月內有四名下屬同時辭職
我本人被三次降職
團隊年銷售額三次大幅下滑
“匯聯商”(彙報、聯繫、商量)幾近癱瘓,工作陷入困境,重要客戶流失
下屬對失誤隱瞞不報
這樣的狀態始終不得好轉,我又急又氣,患上胃腸炎住進了醫院。入院時,我深刻地反省自己,意識到必須做出改變才行,於是重新振作精神,決心改正錯誤。後來,我頻頻參加各類研討會,還以每年至少500本的節奏不停讀書。就這樣,我終於徹底學會了應該如何交流。
多虧如此,我的業績才能在短時間內得到明顯改善,我本人也得以升遷,重新坐回了經理的位子。從以前的“威壓風格”變為“認可風格”,成效可謂顯著,不僅團隊離職率降至十分之一,銷售額也逐年提升20%,使我連續三年被評為MVP。
最終我認識到,即使傳達同樣的內容,結果也會因“對方如何理解”而產生很大差別。上司的“措辭”若能輕易讓下屬接受,自然就會激發下屬的幹勁,使其主動投入工作。
基於現有經驗,我將“激發下屬幹勁的措辭小技巧”歸納匯總,寫成本書,由附和、詢問、誇獎、委託、鼓勵、傳達、批評等七章構成,讀者可從任一章開始閱讀。
我在處理上下級關係時曾吃盡苦頭,也給下屬添了許多麻煩,你肯定不想重蹈我的覆轍。
上司若能激發下屬的幹勁,使其發揮出全部實力,就能建設起一個最棒的團隊。
你難道不想以此為目標,學學“措辭小技巧”嗎?
那麼,我們就儘快開始吧。

人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往往只能看到對方的缺點,忽視對方的優點。尤其在上下級關係中,更是如此。
一般來說,上司比下屬擁有更豐富的經驗和知識,若以自身為標準,下屬的缺點自然就會被無限放大,結果上司不是對下屬發火,就是在交流時顯得很不耐煩。而在這樣的關係中,下屬自然做不出令人滿意的行動。
其實仔細想想,優點和缺點是表裡一體的關係。是積極思考還是消極思考,完全由上司自己決定。哪怕面對消極的問題,只要改變意識,也能以積極的姿態去應對。
在這裡,我想先明確一下消極和積極的含義,看看它們究竟是指什麼樣的狀態。
所謂消極,是指在精神上困於一隅,只能一味片面思考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上司只會用負面心態去看待下屬。
相反,所謂積極,是指能從多角度看待事物,思路豐富而不局限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的眼界很開闊,所以能用正面心態去看待下屬。
理想的上司,應該是時刻都能積極思考的人。
的確,上司難免會對下屬不滿,也會在意下屬的缺點,但只要做到積極思考,就能發現其優點,從而使用能激發下屬幹勁的措辭。反之,消極思考只會讓上司使用打擊下屬幹勁的措辭。
作為上司,必須在任何時候都能保持冷靜。為此,多角度的思考——積極思考——是不可或缺的。
有人可能會說,如果下屬犯錯甚至不斷犯錯,只能叫人看到缺點,該怎麼辦呢?
就算在那種情況下,也應該積極思考。人本來就是同時具備長處和短處的,二者表裡一體,我們需要做的只是改變觀點即可。
舉個例子:
容易厭煩→好奇心旺盛
不挑戰新事物→踏實
過度執著於細節→周到
認死理→有邏輯性
漫無計劃→隨機應變
經驗少→不會受到既有思路的束縛
只要像這樣改變觀念,就能做到積極思考。消極思考並不是好事,希望大家都能積極思考。
積極思考是順暢交流的基礎。只有以開闊的眼界看待下屬,才能進行正確的詢問、誇獎、委託、傳達、批評。
好了,下面進入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