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羆的結果 展開
- 食肉目熊科動物
- 漢字
羆
漢字
羆是一個漢字,讀音pí,14畫,字義為哺乳動物,體大,肩部隆起,能爬樹、游水。掌和肉可食,皮可做褥子,膽入葯。亦稱“棕熊”、“馬熊”、“人熊”。
羆
拼音:pí,筆劃:14
部首:罒五筆:lfco
基本解釋:羆pí
【典故】
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毛澤東《七律·冬雲》
赤豹黃羆。——《詩·大雅·韓奕》
又如:羆九(古代傳說中的獸名);羆褥(羆皮褥子);羆貅(猶貔貅。古代傳說中的猛獸);羆虎(喻勇士)
康熙字典
〔古文〕???《廣韻》彼為切《集韻》《韻會》班麋切《正韻》逋眉切,?音陂。《爾雅·釋獸》羆如熊,黃白文。《注》似熊而長頭高腳,憨猛多力,能拔樹木。《陸璣詩疏》羆有黃羆,有赤羆,大於熊,其脂如熊,白而麤理,不如熊白美也。《爾雅翼》羆則熊之雌者,力尤猛。《書·禹貢》熊羆狐狸織皮。《詩·小雅》維熊維羆。
又人名。《書·舜典》讓於朱虎熊羆。《注》四臣名。
又《韻補》葉甫委切《張衡·西京賦》若驚鶴之羣羆。葉上綺字下纚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