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宋家鎮的結果 展開

宋家鎮

山東招遠市宋家鎮

舊鎮名。原宋家鎮位於山東招遠市東北部山區,山多地少,山地丘陵占土地總面積的80%以上。宋家鎮有著養雞的傳統優勢,為膠東最大的鮮蛋生產基地,被譽為“膠東蛋雞生產第一鎮”。宋家鎮也因柿子產量高、質量好、名聲大而被譽為“柿子之鄉”。

2000年12月19日,撤銷宋家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張星鎮

歷史沿革


宋家鎮自設招遠置縣以來,即為招屬,曆數百年而不變;境內區鄉歷代均有設置,駐地不穩,撤併時有。
清屬黃山鄉王曹、大里、川里、阜陰4社,民國初年屬第二區,1928年改屬第九區。
1958年5月撤區建鄉,設為大里鄉、宋家鄉,10月改置超美、躍進兩處人民公社,11月並為宋家基層公社,1959年5月改稱紀山人民公社。
1966年10月將垛石口后析為徐家人民公社,1975年3月又併入紀山公社。
1984年3月撤銷人民公社改設宋家鄉。
1988年11月,撤鄉設宋家鎮。
2001年1月撤消宋家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張星鎮。

經濟建設


宋家鎮的柿子做為一個有著300多年栽培歷史的傳統品種,又極適宜于山區乾旱、酸性土質、光照充足的地理地質條件,在宋家境內主要產於東北部山區,尤以口子后諸村最為著名。據膠東在線網資料顯示,全鎮共有柿子2000多畝,年產量達140多萬公斤,其中“口后柿子”更以其個大而均勻,色金黃鮮潤,味甘甜純厚等特點,享譽省內外,併入選山東省名優土特產品之列。
為了進一步發展壯大柿子這一特色產業,宋家鎮主要採取了三條措施:一是引優納新,由於前幾年果品注重發展紅富士蘋果,忽視了柿子,從而導致柿子樹齡大品種老化,產量多年徘徊不前。為了落實“發展傳統開發特色”的果業發展思路,該鎮積極組織引進旗杆頂等柿子新品種和嫁接、修剪、管理等新技術,為促進柿子種植業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二是發揚品牌效應拓市場,宋家鎮的口后柿子在省內省外都有較高的知名度,鎮上還通過統一包裝,統一品牌及在大中城市設柿子專賣店等方式,把口后柿子這一特色叫得更響,該鎮還投資80多萬元建成一處大型果品批發市場,進一步暢通了柿子銷售環節,使宋家柿子能更快更多地進入市場。三是建基地,擴規模,前幾年宋家柿子多是零星發展,單兵作戰,形不成規模,該鎮加大了農業結構調整的山區綜合開發的力度,以柿子等干雜果為重點,統一規劃了干雜果基地10處,其中1000多畝以上的就有兩處,品種多以柿子為主,到2001年,全鎮柿子面積可達到3000畝,總產量180萬公斤。
自1980年該鎮就開始有計劃地發動群眾發展養雞業,並先後建成十處規模在5萬隻以上的大型養雞場,品種以肉食雞為主。隨著市場的變化,該鎮適時調整發展方向,把重點放在蛋雞養殖上,提出了建設“膠東蛋雞生產第一鎮”的工作目標,採取各種有效措施,抓好規模與群體的有機結合,生產與市場的良好對接,管理與服務的配套完善,便蛋雞養殖業得以迅猛發展,使這一優勢產業優勢更優。特色更特,並創出了“小規模,大群體”的獨具特色的發展模式,到1999年底全鎮蛋雞飼養量達到120萬隻,日產鮮蛋5萬公斤,年產蛋1800萬公斤,直接經濟收入達2500萬元,所產鮮蛋遠銷江南十幾個省市,覆蓋了周邊的大部分地區。
宋家鎮在發展蛋雞養殖業過程機主要抓了三點:一是科學定位,在當前農業結構調整的大氣候下,宋家鎮在充分的市場調查和分析論證的基礎上,結合群眾思想保守、科技素質較低、風險意識較差的實際,發揮蛋雞養殖的傳統優勢,因勢利導,把主攻方向放在基礎好風險小、投資少、見效快的蛋雞養殖項目上,為農民增收開闢了一條捷徑。二是合理髮展,宋家鎮堅持群體和規模同步擴大,產量和效益同步增產的原則,保證了蛋雞養殖業合理有序、健康穩定發展,一方面通過輿論宣傳,發動群眾發展蛋雞養殖,不斷擴大群體數量,使全鎮養殖戶數達到700多戶,另一方面統籌規劃,重點扶持,建小區、樹龍頭、帶群體,全鎮先後建成12個養殖小區,最大的規模達到10萬隻以上,初步形成以龍頭連基地、基地帶農戶的發展模式。三是服務到位,宋家鎮村兩級為鼓勵蛋雞養殖業發展。先後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並通過建設農產品批發市場,組建養雞協會等方式,不斷強化行業的自我管理和服務功能,形成了一個寬鬆良好的發展環境,促進了養雞業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