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劑

片劑

片劑是藥物與輔料均勻混合后壓制而成的片狀製劑。片劑以口服普通片為主,也有含片、舌下片、口腔貼片、咀嚼片、分散片、泡騰片、陰道片、速釋或緩釋或控釋片與腸溶片等。從總體上看,片劑是由兩大類物質構成的,一類是發揮治療作用的藥物(即主葯),另一類是沒有生理活性的一些物質,它們所起的作用主要包括:填充作用、粘合作用、崩解作用和潤滑作用,有時,還起到著色作用、矯味作用以及美觀作用等。

簡介


● 英文名稱:Tablet Preparation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方劑學

名詞解釋


● 將藥材提取物、藥材提取物加藥材細粉或藥材細粉與適宜輔料混勻壓制而成的圓片狀或異形片狀的製劑。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片劑,是指中藥提取物或藥材細粉與輔料混勻壓制而成的片狀劑型。

片劑的特點

● 中藥片劑是對湯劑、丸劑等傳統劑型的改進,其研究和生產始於20世紀50年代,近年來工藝技術和品種質量均發展較快,目前已成為臨床應用最廣的中藥劑型之一。片劑具有以下優點:
● 吸收及生物利用度較丸劑好。
● 劑量準確,標準規範。
● 產品質量穩定,質量控制體系較完善,受外界空氣、光照、水分影響小。
● 新技術、工藝和設備不斷發展,易於工業化,成本低,產量高。
● 服用、攜帶、貯存、運輸均較方便。
● ● 片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 溶出度較散劑及膠囊劑差。
● 含揮發性成分的片劑,含量隨貯存時間增加而減少。
● 兒童及昏迷者難以吞服。

片劑的分類

● 粉末片:將處方中的藥物粉碎成細粉,加入輔料製成,如安胃片等。
● 半浸膏片:將部分中藥細粉與浸膏混合加輔料製成,在中藥片劑中占最大比例,如藿香正氣片、銀翹解毒片等。
● 全浸膏片:將處方中的全部藥物提取濃縮成浸膏后加輔料製成,如穿心蓮片等。
● 提純片:將中藥經提純得到的單體或有效部位製成片劑,如銀黃片等。

片劑的製備

● 濕法制顆粒壓片法:
● ● 處理中藥材原料,包括清潔、炮製、粉碎和提取;
● ● 處理化學藥物和輔料,一般需經粉碎、過篩、乾燥等,避免壓片時裂片、粘沖;
● ● 加入輔料混勻制軟材,濕製法需用到的輔料較多,包括便於製片的稀釋劑與吸收劑;便於壓片的濕潤劑和黏合劑;有助片劑溶解、崩解的崩解劑;便於出片、減少粘沖的潤滑劑等;
● ● 制顆粒;
● ● 乾燥;
● ● 整粒;
● ● 壓片;
● ● 部分藥物需包衣;
● ● 質量檢查;
● ● 包裝。
● 干法制顆粒壓片法:工藝與濕法制粒壓片法相同,唯一區別在於干法通常使用滾壓法或重壓法制粒。
● 粉末直接壓片法:指將藥物粉末與輔料混合后,不製成顆粒,直接壓片的方法。直接壓片法的關鍵是選取合適的填充劑和黏合劑,此外還需加入助流劑和崩解劑。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鄧中甲。方劑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
● [3] 張兆旺。中藥藥劑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