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團山的結果 展開

團山

遼寧團山

團山,俗稱“小鱉山”在遼寧省蓋州市西南方約五公里處。因山體酷似龜形,故名。

基本介紹


3.遼寧團山
團山海拔24.6米,方圓約一里許。山雖不高,但因其周圍十里範圍內並無其他任何高山或土丘(離西面最近的鶴羊寺山也有近十里),且周圍地勢平灘開闊,其孤零零倒也顯得突兀。
遠看團山,好似一鐵鍋倒扣於地。由近觀之,則恰如一小鱉背北朝南,橫卧平川。小鱉形神兼備,神靈活現。不但頭、頸、身體齊備,而且尾巴、四足齊全。山坡地勢平緩,山上雜草叢生、樹木稀少。山的周邊為橢圓形。團山之名,一說是因為鱉又叫做“甲魚”或“團魚”;另一說是由於山的周邊為圓形,而“圓”在當地又被常常說成“團”,故有此名。
關於“小鱉山”的來歷,在民間曾有一個動人的傳說。說是在鄭家屯西面的鶴羊寺山上,有一個小道童因無意中服下一顆寶珠,變成海中一隻神鱉。道童看到寺院和當地百姓因缺少耕地而生活困苦,就決心用自己的力量退海造田,為民造福。真的到了那一天,道童卻因為吞食海水過多,無法返回大海,最後化成這座“小鱉山”。還有一個傳說,說小鱉從海裡帶來無數珍寶,都藏在自己的肚子里。為此曾招惹無數人到此來挖珍寶。他們甚至挖掉了“小鱉山”的四足,結果根本沒有挖到什麼珍寶,只不過挖到一些蛤皮魚骨的化石。不過,這也恰恰證明了無數年前這裡確曾是退海之地。
山東部有一村子,名叫“團山(子)村”,蓋因此山而得名。解放后曾在此設“團山鄉”(駐地團山村),后陸續改為“團山公社”、“團山鄉”、“團山鎮”、“團山街道辦事處”,皆因此山而名。
起初,村民們都在山東部居住。後來有人陸續遷至山南,依山而居,漸成氣候。因為位於村子西部,村民呼之為“西山”。
解放后曾在“小鱉山”的“脖頸”上建鄉初級中學一所。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鄉初級中學搬遷至山北800米團山公路一側,此處遂被改建為團山糧庫。“農業學大寨”時,村裡曾派人在“小鱉山”上修建梯田並栽種果樹。后因山上土壤貧瘠,水土不保,果樹全部枯死,梯田荒蕪。
1985年,沈大高速公路開工修建。因“小鱉山”緊臨其側,作為沿途數十個土石方供應地之一也投入到繁忙而緊張的建設中。隨著挖掘機、推土機日夜不停地採挖,“小鱉山”日漸瘦削。等到五年後高速公路建成,“小鱉山”已被挖掉總山體的大約四分之三。若不是聳立在山頂上的那根測量標誌,怕是這四分之一也很難保留下來。
今天的“小鱉山”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風采,連他的相貌都變得醜陋不堪。然而它卻應該為此感到驕傲和自豪:因為它以用身軀鋪就了現代化的康庄大道,它也再次實現了自己為民造福的理想。
如今我們再要出中長鐵路或是在沈大高速公路上行進,如果路過那座醜陋的荒丘,請不要忘記它,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