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犁國

蒲犁國

《漢書·西域傳》云:“蒲犁國,王治蒲犁谷,去長安九千五百五十里。戶六百五十,口五千勝兵二千人。東北至都護治所五千三百九十六里,東至莎車五百四十里,北至疏勒五百五十里,商與西夜、子合接,西至無雷五百四十里。侯、都尉各一人。寄田莎車。種俗與子合同。”蒲犁國雖歸於氐羌系,為游牧行國,但其先族卻是華夏族番禺氏族部落。其祖先是帝舜(名俊)。《山海經·海內經》云:“帝俊生禺號,禺號生搖梁,搖梁生番禺,是始為舟。”

番禺的後裔族


番禺的後裔族以“番禺”為號,又形成許多支裔族。其中的一支又和京(又寫作禺京、吾京)人居導,遷於蒲(今山西永濟),又稱蒲人。蒲人在漫長的發展、遷徙歷史中又結合了戎族(含氐羌),又稱蒲戎。蒲戎的一支約於戰國時期遷入今甘肅西部至新疆東部,再遷入蔥嶺而立國。《西域圖志》卷一八記載:“喀爾楚在蔥嶺中,由塞爾勒克西行一百五十里至其地,有小城,葉爾羌諤斯騰南源經流其陽,東距葉爾羌五百餘里,東北至喀什噶爾亦如之。自塞爾克以西,在葉爾羌西境外,於漢當為蒲犁國地。後漢無蒲犁而有德若,且雲東與子合接;今塞爾勒克與裕勒阿里克、庫克雅爾相接,知德若即蒲犁地矣。《魏略》滿犁、億若二國並載,而滿之與蒲,億之與德,應屬傳寫之訛。”岑仲勉《秦漢史》認為:以喀爾擬漢蒲犁,失在偏於東南。何光岳《百越源流史·蒲戎的分佈》則認為“喀爾楚”是漢蒲犁國故地。他說:“《漢西域圖考》一謂蒲犁當乾竺特部北境,亦屬無據。沙蜿言,乞兒吉思人所稱咯爾楚,即塔什庫爾干,今蒲犁縣治,大食人呼為塞勒庫勒。

地域


蒲犁又在莎車西五百里,則應於大帕米爾求之。”他又說:“漢代西域三十六國中,又有蒲犁國。蒲犁與蒲類、蒲離音相近,疑為蒲戎人西遷至西域時分為兩支,一支走天山北路而建蒲類國,一支走天山南路而建蒲犁國。兩國同源”。“波密卻番母之意,帕米爾乃因蒲犁人遷此,而謂此山為‘蒲人之母親’,即蒲犁人的神山和祖母山之意”;“蒲犁是帕米爾最古老的居民,故叫其為帕米爾,即波密爾,與蒲犁乃一音之轉。塔什庫爾為‘八帕米爾’之一,在帕米爾東部,說是蒲犁故地亦是有道理的。”並將他們歸入氐羌按《漢書·西域傳》記載的蒲犁國方位(不確切),說它在今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克自治縣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