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中

革命軍陸軍少將,代表作《會昌城邊》

李奇中(1901—1989),湖南省資興人,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黃埔軍校一期,先入中國共產黨,后入中國國民黨,任國民革命軍第十六綏靖區(咸陽)副司令。1949年中共新政權成立后,任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專員,著有 《黃埔精神永存》 、《棉湖戰役一鱗半爪》、《會昌城邊》、《統一廣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等。

人物簡介


李奇中(左1)與周恩來等合影
李奇中(左1)與周恩來等合影
李奇中(1901—1989),又名奇忠,湖南資興人;父從教,有薄田40餘畝。資興東鄉高等小學、湖南省立第三中學、長沙廣雅英數專門學校畢業。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修業年半,中央訓練團黨政班第八期、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二期畢業。
1924年春由湖南省出席國民黨一大代表林祖涵(林伯渠)、鄒永成保薦投考黃埔軍校。同年5月到廣州,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第二隊學習。
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黃埔軍校第三、四期區隊附,黨軍第一旅連指導員、第三團黨代表辦公室主任,國民革命軍第九軍第三師少校營附。
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任第二十軍第三師五團團副,隨軍南下參加會昌戰鬥,潮汕失利后隨朱德等轉戰贛南,大庾整編時任營長兼教導大隊大隊長,后參加湘南起義。
1928年春,所率資興農民武裝改編為工農革命軍資興獨立團,任團長。同年5月任紅軍第四軍第十二師三十六團團長,不久因戰事失利,部隊潰散,於1929年脫離中共組織關係;後任廬山中央軍官訓練團教官,軍訓部上校參謀。
1937年8月畢業於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二期,任軍訓部兵役研究班少將副主任;1948年任第十六綏靖區(咸陽)少將副司令。
1949年後,任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專員,著有《黃埔精神永存》、《棉湖戰役一鱗半爪》、《會昌城邊》、《統一廣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等;1950年任政務院參事,1954年任國務院參事;1986年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1989年9月28日在北京逝世,終年83歲。

參事上書


1956年,根據“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李奇中和范朴齋、李一平、陳修和、張志和、安若定、左宗綸、章友江、廖華、李仲公、余遂辛、林志鈞、胡公冕、舒宗鎏、萬保邦、徐行之、王卓然、張知行等18位國務院參事聯名向周恩來總理彙報工作,直言中共的統戰工作有偏差:“我們的意見是:切實檢查統戰工作的作風,糾正偏差;同非黨人士接觸應方式多樣,深入實際,個別訪問談心容易聽到盡情盡意的真話,而不是在檯面上的‘官腔’;多在行動及事實上予人以鼓舞以開新風;真正展開批評與自我批評,多聽意見,有錯認錯。”報告希望及時解決這些問題,以消除有關人士的疑慮。這便是當時著名的“十八參事上書” 。
根據國務院參事們的意見,黨中央和國務院在全國範圍內全面檢查黨的內外關係,國務院也開始著手提高參事的政治、生活待遇。國務院全體會議開會時允許參事室派三位代表列席會議,允許國務院參事列席政協全國委員會全體會議,允許國務院參事輪流參加政府舉辦的一些大型招待宴會等等。當年國慶節,全體參事還應邀登上了天安門,與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一起參加了國慶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