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反應素試驗

梅毒反應素試驗

梅毒螺旋體旦感染人體,人體迅速對被損害的宿主細胞以及梅毒螺旋體細胞表面所釋放的類脂物質做出免疫應答,在3~4周產生抗類脂抗原的抗體(也稱為反應素)。這些抗體主要是IgG和IgM型混合抗體。梅毒反應素試驗,是使用心磷脂、卵磷脂及膽固醇作為抗原的絮狀凝集試驗。主要有快速血漿反應素環狀卡片試驗(RPR)、性病研究實驗室玻片試驗(VDRL)及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試驗(TRUST)。梅毒反應素試驗方法簡便、快速,敏感性較高。對期梅毒的敏感性為74%~87%,二期梅毒達100%,三期梅毒34%~94%。

簡介


● 檢驗別稱:非梅毒螺旋體血清學試驗、梅毒非特異性抗體試驗
● 標本類型:血清
● 所屬項目:梅毒螺旋體檢測
● 相關疾病:梅毒

適合檢查的人群


● 隱性梅毒患者。
● 健康體檢的人群。
● 產前檢查的孕期女性。
● 有過不潔性接觸人群。
● 多性伴人群。

標本採集


● 採集方法:靜脈采血。

檢查前

● 是否空腹:否。
● 該項檢驗指標屬無需空腹。若與肝功能、腎功能、血糖、血脂等生化項目同時檢測,建議空腹。檢查前天,白天宜清淡飲食,忌煙酒。晚上10點以後禁食水,次日早晨空腹檢查。

檢查后

● 抽血后,需在針孔處進行局部按壓3~5分鐘,注意不要揉。
● 若出現暈針癥狀,如頭暈、眼花、乏力等情況時,應立即平卧,並可飲少量糖水,待癥狀緩解后再進行其他檢測。

參考區間


● 正常人血清梅毒反應素試驗:陰性
● (數據來源:尚紅,王毓,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

臨床意義


● 梅毒反應素試驗主要用於初篩實驗、療效觀察,適用於各期梅毒的診斷。
● 早期梅毒經治療后血清滴度可下降或轉陰,故可用於療效觀察、判定治癒、複發或再感染。
● 也適用於人群的篩查、產前檢查及健康體檢等。
● VDRL試驗,適用於神經梅毒的腦脊液檢查,特異性高,但敏感性低。
梅毒反應素試驗可在某些傳染病及膠原性疾病時出現假陽性反應,因此對陽性反應結合臨床進行鑒別,或作梅毒螺旋體血清學試驗以進步證實。梅毒感染的較早期,機體尚未產生抗體,非特異性和特異性血清學試驗均可陰性,需跟蹤觀察。檢驗結果的臨床意義必須由臨床專業醫師結合臨床病史、癥狀、體征以及其他輔助檢查等資料,全面綜合分析判斷。

參考文獻


● [1] 萬學紅,盧雪峰。診斷學。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2] 潘祥林,王鴻利。實用診斷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
● [3] 尚紅,王毓,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