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產後出血

晚期產後出血

晚期產後出血是指分娩24小時后,在產褥期發生的子宮大量出血,出血量超過500ml,剖宮產術后出血超過1000ml,是產褥期常見的、嚴重的併發症。晚期產後出血以產後1~2周發病最常見,也有在產後2個月發病者,發生率的高低與各地產前保健及產科質量水平密切相關。晚期產後出血主要是因胎盤、胎膜殘留,蛻膜殘留,子宮胎盤附著部位復舊不全,感染及剖宮產後子宮切口裂開等因素引起的。晚期產後出血表現為持續或間斷陰道流血,有時是突然陰道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伴有寒戰、低熱。晚期產後出血的治療主要是針對病因進行藥物和手術治療,以迅速止血。晚期產後出血可以合併或引起多種併發症,如繼發感染、貧血、失血性休克等。預后與多方面因素有關,及時採取處理措施,有利於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就診科室


● 產科或婦產科

病因


● 晚期產後出血的病因非常複雜,與多種因素有關,常見病因如下:
● 胎盤、胎膜殘留。
● 蛻膜殘留。
● 子宮胎盤附著部位復舊不全。
● 感染:以子宮內膜炎比較多見,炎症可引起胎盤附著面復舊不全或者是子宮收縮不佳導致產後出血。
● 剖宮產後子宮切口裂開:子宮切口感染、切口選擇過低或過高。

癥狀


● 晚期產後出血主要表現為持續或間斷陰道流血,同時伴有其他表現。
● 典型癥狀:陰道出血增多,超過平時的月經量
● ● 胎盤胎膜殘留、蛻膜殘留者多在產後10天內出血。
● ● 胎盤附著部位復舊不良常在產後2周左右出血,可反覆多次出血也可突然大量出血。
● ● 剖宮產子宮切口裂開或癒合不良者多在術后2~3周突然大量出血,可發生失血性休克。
● 腹痛、發熱
● 惡露增加,惡臭
● 貧血

檢查


● 確診晚期產後出血主要依靠體格檢查、實驗室及影像學檢查。

體格檢查

● 應在嚴格消毒、輸液、備血等及有搶救條件下進行雙合診檢查。
● 檢查可發現子宮增大、軟、宮口鬆弛,子宮下段剖宮產者,應以食指輕觸切口部位,可了解切口癒合情況。

實驗室檢查

● 血尿常規可了解感染及貧血情況。
● 需做宮腔分泌物培養或塗片檢查,有助於選擇抗生素。
● 血HCG測定有助於排除胎盤殘留及絨毛膜癌。

影像檢查

● 超聲檢查可顯示子宮大小,宮腔內有無殘留物,剖宮產切口癒合情況等。
● 磁共振檢查有助於了解子宮切口癒合情況,是否有憩室形成。

病理檢查

● 將宮腔刮出物或子宮切除標本送病理檢查有助於鑒別診斷。

診斷


● 醫生診斷晚期產後出血,主要依據典型癥狀及實驗室、影像檢查。
● 持續性或間斷陰道出血伴有寒戰、低熱是診斷晚期產後出血的重要依據。
● 實驗室檢查可見血象升高、血色素降低;超聲可提示宮內混合回聲(血塊或組織),子宮下段切口處局部血腫形成,嚴重者有盆腹腔積液;病理檢查可見胎盤或胎膜組織。

鑒別診斷


● 產後出血臨床不難診斷,重點與難點在於明確出血原因,需要將引起產後出血的4大原因即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因素,軟產道損傷及凝血機制障礙加以鑒別診斷。
● 如果出現持續或間斷性陰道出血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
● 醫生主要通過病史、臨床表現、體征和輔助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晚期產後出血治療主要是針對病因進行藥物或手術治療。
● 少量或中等量陰道出血,給予廣譜抗生素、子宮收縮劑、支持療法及中藥治療。
● 懷疑有胎盤、胎膜、蛻膜殘留者,應行清宮術,刮出物做病理檢查。
● 子宮切口裂開者,少量的給予廣譜抗生素及支持治療;多量的可清創縫合及動脈結紮止血。若切口組織壞死範圍較大,可酌情行子宮次全切或全子宮切除。
● 腫瘤引起的出血,按腫瘤性質做相應處理。

危害


● 產後持續出血或間斷出血給患者生活帶來不便。
● 患者容易產生緊張、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可能會加重病情。
● 晚期產後出血會導致感染或失血性休克,不及時正確治療危及生命,可導致產婦死亡。

預后


● 晚期產後出血的治療效果與多方面因素有關,如出血的原因、出血量多少及處理措施的選擇、基礎身體狀況等。總體來說,及時、規範治療,對於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有重要意義。

預防


● 術前措施
● ● 剖宮產時醫生應合理選擇切口位置;避免子宮下段橫切口兩側角部撕裂併合理縫合。
● 術后措施
● ● 產後醫生應仔細檢查胎盤、胎膜,注意是否完整,若有殘缺應及時取出。在不能排除胎盤殘留時應行宮腔探查。
● 預防感染
● ● 醫生應嚴格無菌操作,術后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