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核

柚核

柚核,中藥名。為芸香科植物柚Citrus maxima (Burm.) Merr.的種子。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均有栽培。具有疏肝理氣,宣肺止咳之功效。常用於疝氣,肺寒咳嗽。

入葯部位


種子。

性味


味辛、苦,性溫。

歸經


歸肝經。

功效


疏肝理氣,宣肺止咳。

主治


疝氣,肺寒咳嗽。

相關配伍


1、治疝:金橘2個,柑核30g,柚核15g,白糖30g。將前三味葯入鍋中,用清水兩碗煮至一碗,去渣,白糖調服。(《農家常用飲食醫療便方彙集》)
2、治寒咳:柚子種子20餘顆,加冰糖適量,水一大茶杯煎服。每日2-3次。(《常見病驗方研究參考資料》)
3、治發黃、發落(包括斑禿):柚子核15g,開水浸泡,每日2-3次,塗拭患部。(《食物中藥與便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外用:適量,開水浸泡,塗擦。

使用注意


孕婦慎用。

採集加工


秋、冬季,將成熟的果實剝開果皮,食果瓤,取出種子,洗凈,曬乾備用。

形態特徵


柚,又名香拋、四季拋、沙田柚、香柚。喬木。嫩枝、葉背、花梗、花萼及子房均被柔毛,嫩葉通常暗紫紅色,嫩枝扁且有棱。葉質頗厚,色濃綠,闊卵形或橢圓形,連冀葉長9-16厘米,寬4-8厘米,或更大,頂端鈍或圓,有時短尖,基部圓,翼葉長2-4厘米,寬0.5-3厘米,個別品種的翼葉甚狹窄。總狀花序,有時兼有腋生單花;花蕾淡紫紅色,稀乳白色;花萼不規則5-3淺裂;花瓣長1.5-2厘米;雄蕊25-35枚,有時部分雄蕊不育;花柱粗長,柱頭略較子房大。果圓球形,扁圓形,梨形或闊圓錐狀,橫徑通常10厘米以上,淡黃或黃綠色,雜交種有硃紅色的,果皮甚厚或薄,海綿質,油胞大,凸起,果心實但鬆軟,瓢囊10-15或多至19瓣,汁胞白色、粉紅或鮮紅色,少有帶乳黃色;種子多達200餘粒,亦有無子的,形狀不規則,通常近似長方形,上部質薄且常截平,下部飽滿,多兼有發育不全的,有明顯縱肋棱,子葉乳白色,單胚。花期4-5月,果期9-12月。

生長環境


栽培於丘陵或低山地帶。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均有栽培。

性狀鑒別


種子呈扁長條形,長1.4-1.7cm,寬6-10mm,厚2-5mm。表面淡黃色或黃色,尖端較寬而薄,基部較窄而厚,具稜線數條,有的伸向尖端。質較硬,破開后內有一種仁,子葉乳白色,有油質。氣微,味微苦。

相關論述


《嶺南採藥錄》:“治小腸疝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