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定律的結果 展開

定律

理論規律

定律是客觀規律的統稱,是解鎖宇宙奧秘的鑰匙。定律是了解宇宙的基石。是從亘古到現代不曾改變的宇宙規律。

定律是為實踐和事實所證明,反映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的論斷。定律的特點,是可證,而且已經被不斷證明。定律是一種理論模型,它用以描述特定情況、特定尺度下的現實世界,在其它尺度下可能會失效或者不準確。

理論規律統稱


• 牛頓第一定律:
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在不受外力的作用時,總保持相對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這就是牛頓第一定律
牛頓第一定律還可縮寫成:動者恆動,靜者恆靜。
• 牛頓第二定律:
物體的加速度跟物體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數學 表達式為∑F=ma或F合=ma。
• 牛頓第三定律:
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條直線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詳見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數學表達式為 F=-F'。
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滅,它只能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其他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在轉化或轉移的過程中,能量的總量不變。能量守恆定律如今被人們普遍認同。
1、自然界中不同的能量形式與不同的運動形式相對應:物體運動具有機械能、分子運動具有內能、電荷的運動具有電能、原子核內部的運動具有原子能等等。
2、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化:“摩擦生熱是通過克服摩擦做功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水壺中的水沸騰時水蒸氣對壺蓋做功將壺蓋頂起,表明內能轉化為機械能;電流通過電熱絲做功可將電能轉化為內能等等”。這些實例說明了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化,且是通過做功來完成的這一轉化過程。
3、某種形式的能減少,一定有其他形式的能增加,且減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某個物體的能量減少,一定存在其他物體的能量增加,且減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
摩爾定律是指IC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目,約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
也將提升一倍。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Intel)名譽董事長戈登·摩爾(Gordon Moore)經過長期觀察發現得之。
計算機第一定律--摩爾定律Moore定律1965年,戈登·摩爾(Gordon Moore)準備一個關於計算機存儲器發展趨勢的報告。他整理了一份觀察資料。在他開始繪製數據時,發現了一個驚人的趨勢。每個新晶元大體上包含其前任兩倍的容量,每個晶元的產生都是在前一個晶元產生后的18-24個月內。如果這個趨勢繼續的話,計算能力相對於時間周期將呈指數式的上升。Moore的觀察資料,就是所謂的Moore定律,所闡述的趨勢一直延續2020年,且仍不同尋常地準確。人們還發現這不光適用於對存儲器晶元的描述,也精確地說明了處理機能力和磁碟驅動器存儲容量的發展。該定律成為許多工業對於性能預測的基礎。在26年的時間裡,晶元上的晶體管數量增加了3200多倍,從1971年推出的第一款4004的2300個增加到奔騰II處理器的750萬個。
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也叫巴萊多定律,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義大利經濟學家巴萊多發明的。他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的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因此又稱二八法則。
管理學範疇有一個著名的80/20定律,它說,通常一個企業80%的利潤來自它20%的項目;這個80/20定律被一再推而廣之--經濟學家說,20%的人手裡掌握著80%的財富。有這樣兩種人,第一種佔了80%,擁有20%的財富;第二種只佔20%,卻掌握80%的財富。為什麼呢?原來,第一種人每天只會盯著老闆的口袋,總希望老闆能給他們多一點錢,而將自己的一生租給了第二種20%的人;第二種人則不同,他們除了做好手邊的工作外,還會用另一隻眼睛關注正在多變的世界,他們明白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於是第一種80%的人都在替他們打工。
心理學家說,20%的人身上集中了人類80%的智慧,他們一出生就鶴立雞群。
這個世界本來沒有絕對的公平。
社會約80%的財富集中在20%的人手裡,而80%的人只擁有20%的社會財富。這種統計的不平衡性在社會、經濟及生活中無處不在,這就是二八法則。
20%的人享受了世界上80%的愛情,甚至辦掉全世界80%的結離婚手續。這20%的人總是在愛和被愛,而餘下80%的不懂得享受愛情的苦與甜。
二八法則告訴我們,不要平均地分析、處理和看待問題,企業經營和管理中要抓住關鍵的少數;要找出那些能給企業帶來80%利潤、總量卻僅佔20%的關鍵客戶,加強服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業領導人要對工作認真分類分析,要把主要精力花在解決主要問題、抓主要項目上。
墨菲定律
什麼是墨菲定律?最簡單的表達形式是“有可能出錯的事情,就會出錯(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
愛德華·墨菲(Edward A. Murphy)是一名工程師,他曾參加美國空軍於 1949年進行的MX981實驗。這個實驗的目的是為了測定人類對加速度的承受極限。其中有一個實驗項目是將16個火箭加速度計懸空裝置在受試者上方,當時有兩種方法可以將加速度計固定在支架上,而不可思議的是,竟然有人有條不紊地將16個加速度計全部裝在錯誤的位置。於是墨菲作出了這一著名的論斷,並被那個受試者在幾天後的記者招待會上引用。
這句話迅速流傳。經過多年,這一“定律”逐漸進入習語範疇,其內涵被賦予無窮的創意,出現了眾多的變體,“如果壞事有可能發生,不管這種可能性多麼小,它總會發生,並引起最大可能的損失”、“If anything can go wrong, it will.(會出錯的,終將會出錯)”、“東西越好,越不中用”、“別試圖教豬唱歌,這樣不但不會有結果,還會惹豬不高興!”
墨菲定律的原句是這樣的:If there are two or more ways to do something, and one of those ways can result in a catastrophe, then someone will do it.(如果有兩種選擇,其中一種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作出這種選擇。)
“墨菲定律”誕生於20世紀中葉,這正是一個經濟飛速發展,科技不斷進步,人類真正成為世界主宰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處處瀰漫著樂觀主義的精神:人類取得了對自然、對疾病以及其他限制的勝利,並將不斷擴大優勢;我們不但飛上了天空,而且飛向太空……我們能夠隨心所欲地改造世界的面貌,這一切似乎昭示著:一切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無論是怎樣的困難和挑戰,我們總能找到一種辦法或模式戰而勝之。
歪曲福軸制金達平行定律
新歪曲福軸制金達平行定律,符合斜行螺對數中,從平行線和對角線重合后新歪曲福軸制金達平行,因平行線和對角線重合於原平蓋對稱點,軸制機符合Torricelli 在等角斜線斜行螺可從遠點或平行線和對角線重合旋轉制無限次,即重合旋轉制公式構成了新歪曲福軸制金達平行定律。

漢語詞語


詞語:定律
1.制定法律
《後漢書·魯恭傳》:“孝章皇帝深惟古人之道,助三正之微,定律著令,冀承天心,順物性命,以致時雍。”
《晉書·刑法志》:“漢 承 秦 制,蕭何定律,除參夷連坐之罪,增部主見知之條。”
2.法律;條例。
魯迅《墳·燈下漫筆》:“元 朝定律,打死別人的奴隸,賠一頭牛。”
3.規則,規矩。
蘇軾《次韻王定國相留夜飲》:“詩無定律君應將,醉有真鄉我可候。”
4.科學上對某種客觀規律的概括。
毛澤東《青年運動的方向》:“中國將來一定要發展到社會主義去,這樣一個定律誰都不能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