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105試驗機

米格-105試驗機

米格105.11空天飛機是前蘇聯“螺旋”軍事航天系統的軌道再入飛行器試驗機,有105.11亞音速試驗機,105.12和105.13超音速試驗機,因為沒能得到蘇聯政府支持,米高揚設計局沒能延續這個計劃,只有105.11被建造和試飛。

背景介紹


米格-105試驗機
米格-105試驗機
上個世紀60年代,正是美蘇兩國全力進行空間競爭年代,為了能在太空領域壓倒美國,前蘇聯的科學家們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宇航器設計,在傳統飛行器設計領域久負盛名的米高揚設計局也開始涉足宇航領域,加入了這一競爭行列,隨後不久,米格設計局就提出了著名的“螺旋”空天飛機計劃。該計劃與前蘇聯其他的宇航計劃一樣,帶有濃厚的軍事色彩,蘇聯人希望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一種可以攻擊敵方太空設施空間戰鬥機,從而在兩大超級大國的太空競賽中佔得上風。
由於資金和技術上的困難,“螺旋”計劃母機並沒有造出原型機,只造了一架米格105的亞音速氣動外形驗證機,該機裝一台推力為2,350公斤的RD-36-35K渦輪噴氣發動機,1976年10月11日在莫斯科附近的茹科夫斯基試飛基地進行了首飛,次年11月27日,該機由圖95K母機攜帶在5000米高空進行了首次空中投放試驗,並安全返回地面。儘管該機隨後有成功的進行了多次飛行試驗,但還是無法改變下馬的命運,因為早在米格105首飛的8個月前,前蘇聯最終選定了“暴風雪”太空梭系統作為其下一代軌道飛行器,這實際上已經宣告了“螺旋”計劃的死亡,1978年米格105完成了他的最後一次飛行試驗,從此徹底了歷史舞台。
如今,這架米格105的原型機作為那個競爭激烈的航天時代的見證,靜靜的躺在了莫斯科近郊的莫尼諾航空博物館里,向人們講述著自己那壯志未酬的故事。

詳細資料


“螺旋”空天飛機系統共包括三個部分:
1.可重複使用高超音速發射母機
2,2級推進火
米格-105試驗機
米格-105試驗機
3,米格105“螺旋”軌道飛行器

歷史回顧


1965年“螺旋”計劃得到蘇聯當局的批准正式上馬,1966年6月25日,Lozino-Lozinsky被確定為該項目的總設計師

各部組成


米格-105太空戰鬥機座艙布局圖
米格-105太空戰鬥機座艙布局圖
高超音速發射母機最初設計裝有4台火箭衝壓發動機,採用煤油做燃料,可使母機在22-24公里高空達到4馬赫的飛行速度,然後釋放軌道飛行器;米高揚設計局還計劃將來發射母機採用液氫燃料,可進一步使母機的飛行高度提高到28-30公里,飛行速度達到6馬赫。為了適應高速飛行的特點,母機採用了箭頭狀的飛翼布局,垂尾安裝在翼尖,採用高旁道比的進氣道設置在機身下方。機身上方是軌道飛行器的發射平台,軌道飛行器和推進火箭的複合體就固定在上面,為了保持這個系統空氣動力外形,複合體的頭部和尾部採用了整流罩
推進火箭是一種2級火箭最初採用煤油推進劑,將來計劃換成液氧液氫推進劑,當母機達到釋放高度時,推進火箭將點火啟動,將軌道飛行器推入軌道。
米格105“螺旋”軌道飛行器是一種底部平坦的升力體飛行器,整個飛機外形酷似三角型,該機因機鼻上翹而得到一個“木鞋”的綽號,米格105的的特色是其可收放機翼設計,該機在發射,在軌飛行和重返大氣層階段機翼與水平方向成60度角,起到了垂直安定面的作用,當飛機減速至音速以下時兩邊機翼將展開成水平180度角,以加大飛機的升力。
米格-105太空戰鬥機座艙內部
米格-105太空戰鬥機座艙內部
推進火箭將把軌道飛行器發射至130公里高度的軌道,軌道飛行器只能在此高度圍繞地球飛行2-3圈,在這段的時間內,軌道飛行器必須依靠自己的發動機進行軌道機動,進入最終軌道。米格105裝有一台1500公斤推力的主發動機和兩台40公斤推力的備用發動機,備用發動機側面配備有進行姿態控制的反推力發動機組,包括6個16公斤推力的發動機和10個1公斤推力的發動機。

現況


米格105.11空天飛機被放置在莫尼諾中央空軍博物館。兩個俄國青年在博物館基金會的資助下,開始對其進行修復。兩人分別是尼古拉·切卡諾夫和索菲婭·科拉夫諾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