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蘭江的結果 展開

蘭江

錢塘江支流

蘭徠江古名蘭溪、瀫水,錢塘江支流(也有稱南源,北源新安江),是錢塘江幹流從蘭溪市至建德市間的名稱,上游兩水匯合於蘭溪市西南的蘭陰山下,因岩多蘭苣,故名蘭溪。水文上一般將其上游自馬金溪、常山港、衢江、蘭江統稱為蘭江。上游馬金溪源出安徽省休寧縣南部青芝埭尖北坡,至衢州市雙港口納江山港稱常山港,衢州市至蘭溪稱衢江(或衢港、信安江),沿途接納烏溪江、芝溪、靈山港等溪流,至蘭溪與金華江匯合后稱蘭江,自南向北流,至三河埠進入建德市,向北流經三河、麻車、大洋、洋尾、三都等鄉鎮,出金衢盆地,在梅城東關與新安江匯合。從源頭至梅城,河長300公里(一說303公里),蘭江流域面積19350平方公里,河寬250~350米,水深流緩。

蘭江是錢塘江水量的主要來源之一,富春江電站建成后,蘭江成為河道型庫區,100噸輪船自梅城可達蘭溪。

幹流概況


蘭江上游馬金溪源出安徽省休寧縣南部青芝埭尖北坡。至衢州市雙港口納江山港間稱常山港。常山港多流經山區,屬山溪性河流。衢州市至蘭溪稱衢江(或衢港、信安江),沿途接納烏溪江、芝溪、靈山港等溪流,至蘭溪與金華江在馬公灘匯合后稱蘭江,自南向北流,至建德梅城與新安江匯合。衢江——蘭江流經金衢盆地,河道寬廣,水深流緩,出金衢盆地,河床漸見深邃。蘭江流域面積19350平方公里,主流長300公里。

馬金溪段

在安徽省休寧縣境內,蘭江上游衢江水系的主要河流有衢江正源、注入浙江省開化市境內馬金溪的龍田河,龍田河在桃林注入馬金溪。龍田河,發源於安徽省休寧縣南部青芝埭尖北坡,河長22.3公里,流域面積80.6公里,有支流3條。
蘭江上游幹流開化縣馬金溪
蘭江上游幹流開化縣馬金溪
在浙江省開化縣境內,主要幹流為馬金溪。馬金溪,又名金溪。發源於浙、皖、贛三省交界的開化縣齊溪鎮,海拔1144米的蓮花尖。流至西坑口,與安徽省體寧縣龍田鄉流入境內的龍溪和金竹嶺之水匯聚成河。自北向南,逶迤而下經霞山至馬金鎮忻岸村,納何田溪和界首溪。向南流至底本,接納塘塢溪和村頭溪。又流至音坑,中村溪注入。再南流至城關有金村溪、桃坑溪匯入,流量增大。繼續南流至五里淤,右納豐源水。至華埠鎮北匯池淮溪接常山港。全長104.17公里,河道比降5.92‰,流域面積1067.46平方公里。
該溪峽谷較多,谷窄流急。自西坑口至霞山鄉25公里為齊溪峽谷,兩岸山高坡陡。至馬金谷地平原,河面展寬,水流平穩,灌溉渠道密布。馬金鎮的大淤村至底本上園村,為七里龍峽谷。再南流密賽至龍潭三公里流程為密賽峽谷,兩岸高山夾峙,中間碧水似鏡。縣城以下,至華埠谷地平原全長約25公里的河道,河寬水深,宜於通航。

常山港段

蘭江浙江省常山縣段(常山港)
蘭江浙江省常山縣段(常山港)
在常山縣境內,幹流段稱常山港,錢塘江最大支流蘭江的一段,古名漱水。《水經·漸江水注》稱定陽溪。《明史·地理志》稱金川。《水道提綱》卷十六稱金川溪。《清史稿·地理志》稱信安溪。上源馬金溪,源出安徽省休寧縣龍田鄉板倉附近的青芝埭尖(海拔1140餘米)北坡。從源頭至開化縣華埠鎮間稱馬金溪。常山港上承馬金溪,自開化縣華埠鎮下界首入境,經何家、輝埠、天馬、青石、招賢等鄉鎮,在招賢鎮官莊村和泉目山村下交界處出縣境,常山縣境內流程46 .6千米。自發源地至柯城區雙港口全長164千米。常山港總流向自西北向東。從下界首人境后流向南,東北岸有馬(尤王)溪水注入。流經文圖有石門坑水注入,流經金家、璞石有黃岡溪水注入,折向東北流經煤山、源口后又改向東南,於輝埠鎮北岸有菱湖溪水注入。經東鄉、團村、樊溪,折向南經徐村、上埠、上蔣,西岸有龍繞溪水注人。改向東南流,在梘頭村下,北岸有梘頭水注入。經后坊、金川大橋,在富足山,西南岸有南門溪水注人。流經程村口折向東北流,沿掛榜山流至高鋪村,在溪口南岸有馬車溪水注入。折向東南流,經莫家、澄潭販又改為東南流,在閣底鄉塘邊村附近,北岸有虹橋溪水注入,南岸有里山溪水注入。經九龍山復改為東北流向,經漁溪口村,南岸有大坑溪水注入;經汪家淤村,北岸有芳村溪水注入。至此,水勢漸趨平緩,東流經招賢,南岸有官潭溪水注入,北岸有博龍溪水注入。經大溪沿、官莊、泉目山,在官莊和泉目山交界處入柯城區。流域面積3167平方千米,其中馬金溪流域面積2062 .7平方千米。

衢江段

衢江柯城區段
衢江柯城區段
在衢州市柯城區境內,常山港東流過溝溪、航埠,折向南流至萬川再折向北流,在雙港口納江山港后始稱衢江,至雞鳴埠頭納烏溪江,進入衢江區,經高家鎮,納芝溪,到龍游縣的馬公灘出境,河長為59.2 km,比降3.1%,流域面積11477.2km。
在龍游縣境內,幹流段為衢江舊稱轂水,位於錢塘江上游。自衢州市盈川潭入境,流經團石、虎頭山、蘭塘、士元、馬葉、詹家、龍游鎮、七都、湖鎮等鄉鎮,至湖鎮邵家出境。河源高程43米,河口高程32米,落差11米,平均坡降0.39‰。境內主流長28公里,流域面積1053.84平方公里。
在蘭溪市,衢江又名衢港、信安江。在龍游縣湖鎮下4公里處流入蘭溪境內。再經裘家、伍家圩至蘭陰山,此段多沙灘,江流湍急。過蘭陰山合金華江匯為蘭江。衢江在蘭溪市境內流長23.3公里,流域面積325平方公里。上游常有暴雨,是蘭江洪水主要來源。衢江自外山峰入境,原經游埠鎮東流過余麻車,令已改由洋港村東南經裘家。現游埠鎮南石灰潭和余麻車的陡岸,尚存故道遺跡。游埠鎮的大街里,未改道前為沿江的街道。其西柴埠頭為卸運柴炭的埠頭。裘家村是南岸的沙洲。《民國湯溪縣誌》亦載,現經洋港的衢江,原是細流。變遷時間約在明代。

蘭江段

蘭溪市三江口衢江、金華江匯合處
蘭溪市三江口衢江、金華江匯合處
在蘭溪市,衢江自西向東、金華江自東向西流入蘭溪市區蘭陰山麓匯成蘭江。將市域分成溪東(東北)、溪西(西北)和江南三大塊。境內衢江長23.3千米,金華江長12.4千米,蘭江長22.5千米。蘭江流域面積19467.5平方千米,其中“三江口”以上18529平方千米。
蘭江又名蘭溪、大溪,因其波類羅瀫紋,亦名瀫水。衢江與金華江於城關鎮西南匯合,舊時崖多蘭茞,因名蘭江,匯合處有中洲,已闢為公園。北流至黃湓有外圩洲。經女埠,有洲名溪灘背。過焦石,有焦石洲。過洲上至將軍岩入建德縣境,於梅城與新安江合為富春江。流域面積(蘭溪水文站以上)18233平方公里,全長45.8公里。市內流長22.5公里,流域面積851平方公里,自富春江電站大壩建成,通常水深2米。蘭江原經石骨山腳,約於清代遷經黃湓村西面,故民諺相傳:“三十年前石骨山,三十年後黃湓灘。”
建德梅城鎮新安江、富春江、蘭溪江匯合處
建德梅城鎮新安江、富春江、蘭溪江匯合處
在建德市,蘭江在三河入境,自南而北流經三河、麻車、大洋、洋尾,於梅城鎮東關匯入富春江,境內長23.5公里,流域面積419.38平方公里。富春江由西南流向東北,經烏石灘、七里瀧,於冷水流入桐廬縣。

水文特徵


蘭江水資源十分豐富,年平均徑流達172.8億立方米,因此蘭江歷史上歷有水患。據蘭溪縣誌載,從1016年-1949年的934年中蘭江發生過特大洪水56次(洪水伴吳淞高程32M以上,蘭溪市危急水位31M)平均17年一次。在1950年-1968年的19年間,蘭江進過吳淞高程32M的特大洪水由17次增到平均6年一次,洪水平均期望概率增大3倍。1982-2000年間超過吳淞32M高程的洪水已發展到 2.4年一次。特別是1997-2000的的4年每年一次。

主要支流


在安徽省休寧縣境內,源頭龍田河有支流古樓坦河,發源於休寧縣南馬金嶺,在陳村注入龍田河。河長15.4公里,流域面積26.8平方公里,有支流2條。
在浙江省開化縣境內,上源馬金溪支流豐富,主要有:
何田溪,為一級支流。發源於何田鄉海拔1155米之高樓尖,東流到馬金忻岸注入馬金溪。河長32.6公里。
村頭溪,又名金水,為一級支流。有二源,一是東北源,發源於村頭鎮內際底,西南流7.5公里至古竹。二是東南源發源於大溪邊鄉金竹嶺,西行9公里至古竹,合東北源,西流2.5公里至底本傅里,注入馬金溪。河長30公里。
中村溪,又名察溪,為一級支流。發源於中村鄉與長虹鄉交界的海拔1056米的白象尖。由西北向東南環流,途徑西畈、茅崗,至張村納浯溪、嚴坑溪水,至音坑,穿察畈流入馬金溪。河長32.8公里,河道比降19.1‰。
金村溪 又名古溪,發源於菖蒲鄉宋村龍尾尖。自北向西南流至城東雙溪橋注入馬金溪。河長25公里。集雨面積76.96平方公里。
豐源溪,又稱汶山溪,發源於城關鎮豐源村大山,主流長9.65公里,集雨面積20.31平方公里。該河流經十里鋪、五里淤注馬金溪。
池淮溪,源出江西婺源縣大鱅嶺頭東麓,起點為江西婺源縣之坳頭村。流經長虹、池淮、星口等鄉鎮,沿途納老屋基水、外十里坑水、灶馬坑水、張灣溪、余村溪、十里干灘水和翁星河等支流,東南流至華埠鎮北,入常山港。河長53.8公里,河道比降9.27‰,流域面積413.03平方公里。該溪上遊河床岩石裸露,河道狹窄,兩岸高山陡峭,水流湍急,僅18公里落差卻有164米。虹橋村以下,較為開闊平緩,沿溪河谷平原較多。該溪主要支流為張灣溪,又名油溪,為二級支流。瀑布飛珠,風景秀麗。該溪途納中畈、余田坑、甘坑、余田坑等水,自西向東,由路口經丁山匯入池淮溪。河長27.4公里,河道比降16.5‰,流域面積111.8平方公里。
龍山溪,發源於楊林鎮王山,古名雲霧山,主峰海拔1143米,起點為王山東坡,高程730米,山中樹木蒼鬱,植被茂盛。該溪出川南流經楊林、桐村、青陽、華埠4個鄉鎮,沿途納十八跳、蕉坑、霞光、新源、裴源、王畈、嚴村、大郡、小郡、牛角壟等水,至華埠鎮南注常山港。河長40.27公里,河道比降14.91‰,流域面積為332.85平方公里,開化境內為286.54平方公里,該溪河床多為卵石夾沙,不穩定,紅廟以上,變遷尤甚,兩岸沖淤嚴重。紅廟以下河道較窄,水流受阻,若遇山洪暴發,即淹沒農田,沖毀村莊堤壩。
馬尪溪,發源於海拔1454米之白石尖,西麓起點黃谷鄉林楊。流經姜塢口,有源於宋村嶺之菖蒲溪注入。南流至田后,納外徐水。折東轉西,至溪口,納舜山溪。至上汪村,納小舉水。至淵底,繞店口弄至小坑口,合太史、小史二澗。至大路邊,有瑤坑水注入。蜿蜒至封家楊村后,南流至華埠鎮下界首,注常山港。河長56.7公里,河道平均坡降15.3‰,流域面積為278.78平方公里。河床多為卵石夾沙,溪口村以上岩石外露。溪口村以下河道較深,河床穩定。
常山港(開化段),從池淮溪出口以下至下界首村,這段河流稱常山港(開化段),屬省級河道。水面較為寬闊。
東坑溪,發源於黃谷鄉東坑村,流經東坑、伏塢、姥婞坑等村,於淳安縣大源村,匯楓樹嶺溪,注新安江。該溪河長8.5公里,河道比降10.9‰,流域面積為9.65平方公里,建有東坑水庫。
常山港較大支流有菱湖溪、龍繞溪、南門溪、馬車溪、虹橋溪、里山溪、大坑溪、芳村溪、官塘潭等9條。
芳村溪:是匯入常山港的最大一級支流,東源源於海拔1342.3m的昌灣尖,西源源於芙蓉嶺,匯合在芙蓉村,流經新橋、芳村、東案、大橋頭、五里等鄉鎮,於五里鄉的浦口匯入常山港,全長50.45km,流域面積354.8 k㎡。
虹徠橋溪:源於新昌鄉的祝家源,流經新昌、宋坊、天馬、大橋頭、青石等鄉鎮,在青石鎮的塘邊匯入常山港,全長33.3km,流域面積131k㎡。
南門溪:源於白石鎮羊角西山,流經白山鎮、天馬鎮,在天馬鎮的蒲塘匯入常山港,全長23.1km,流域面積179.15k㎡。
龍繞溪:源於球川鎮的里東坑風門山,流經球川、同弓、天馬等鄉鎮,在天馬鎮的上埠匯入常山港,全長31.9km,流域面積125.6 k㎡。
其他直接匯入常山港流域的溪流還有菱湖溪、馬車溪、里山溪、大坑溪、官塘溪等溪流。
球川溪:源於球川鎮的烏麥田村紫坑嶺,流經球川鎮,至廖家向西流入江西省信江,最終匯入長江,境內全長16.85km,流域面積43.35k㎡。
蘭江衢江段支流烏溪江衢江區湖南鎮段
蘭江衢江段支流烏溪江衢江區湖南鎮段
江山港,屬錢塘江水系,發源於雙溪口鄉浙、閩交界處的蘇州嶺,由西南向東北穿行於山地丘陵之中,貫穿市境中部,流經雙溪口、峽口、鳳林、淤頭、賀村、清湖、碗窯、虎山、雙塔、上余、四都等鄉鎮、街道,在衢州市雙港口與常山港匯合而成衢江。全長134公里,流域面積1970 平方公里,其中江山境內長105公里,流域面積1704 平方公里。以峽口和毛塘為界,分為上、中、下游。上游從蘇州嶺腳至峽口水庫大壩,河道長42.5公里;中游從峽口水庫大壩底至清湖毛塘,河道長31.5公里;下游從毛塘至江山港余家出境處,河道長31公里。其中:中下游幹流河道為本規劃控制區域,全長約62.5公里。江山港支流眾多,沿途彙集東積溪、內坑溪、梅溪、東家嶺溪、周村溪、白水灣溪、東坑溪、小巒口溪、王壇溪、三卿口溪、廣渡溪、鳳林小溪、卅二都溪、游溪、棠坂溪、洋橋小溪、橫渡溪、長台溪、達河溪、三橋溪、大橋頭溪、趙家溪、百廿秤溪、新村小溪、龍溪、青陽殿溪、破溪、路頭溪、傅竹街溪等29條主要支流。
烏溪江,為衢江一級支流,發源於衢南仙霞嶺山地,主源為浙江省龍泉清井,次源為福建省浦城縣石子岩,流經龍泉、遂昌、江山、衢縣,在衢州市東3公里處匯入衢江,幹流全長150公里,流域面積259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徑流量30.76億立方米。自然落差802米,水能理論蘊藏量18.38萬千瓦。主要支流有周公源、湖山源等。
婺江,又名金華江,是錢塘江水系最大的支流,發源於磐安縣龍烏尖,向西流至蘭溪馬公灘與衢江匯合。據光緒年間《蘭溪縣誌》載,金華江原沿新周南界郭塘溪,循馬達溪經下余村至今道,現已改經煙溪。幹流上游和諸支流散佈於黃土丘陵間;中、下游穿行於金衢盆地東部。上游東陽江是婺江的主源,又名東江。在東陽境內通稱北江,流入義烏后,稱義烏江,在金華城東接納最大支流武義江,流經煙溪進入蘭溪市境,於馬公灘入蘭江。河道全長194.5公里,流域面積6781.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53.4立方米/秒,年徑流量53億立方米,自然落差458米,水能理論蘊藏量2.37萬千瓦。
石溪,又名太子溪、煙溪。在板橋鄉。發源於扁擔崗,南流經鳥窠岩、章里至八石溪,有潘塢源之水注入。南下至潘村有鄭溪自金華來匯,稱雙溪。至太子橋入金華江。長11.2公里,落差700米,河道比降28‰,流域面積17平方公里。
沙溪,又名龔溪。在靈洞鄉。發源於扁擔崗,向西流經撈刀坑、西山寺、白坑、麻車橋、新屋裡、隔瀆至后陳入金華江。長9.7公里,落差700米,河道比降44.5‰,流域面積10平方公里。
馬達溪,舊名馬達港。源出金華大岩,自姜家入境,至毛家有石宕金一水來匯。過雅灘至馬達,沿古溪(金華江古道)過通婺橋,至下華入金華江。市內流長18公里,流域面積29平方公里。自南向北迂迴於上華區高潮、張坑、新周、上華四鄉境內。落差80米,河道斷面偏小,水流平緩,兩岸農田有堤壩保護。是南鄉唯一溪流。
洞源溪,又名楊溪,在靈洞鄉。發源於白露尖南麓,會高眉、焦塢、茶山、洪坑四水於梅塢口,西流經洞源至石關、下吳坳頭入金華江。長9.5公里,落差565米,河道比降34.5‰,流域面積16平方公里。
方溪,靈洞鄉境內。有二源:一自甘露源過青石橋頭、下畈;一自楓樹塢過方溪水庫,經應家橋匯於鄭山背,至方下店入金華江。流長5.9公里。落差545米,河道比降40.8‰,流域面積9.5平方公里。
銅山溪,衢江左岸支流,發源於太真鄉銀坑村,主源流經太真、雙橋、杜澤、蓮花、雲溪、高家等6個鄉鎮24個村,至高家楓樹底村匯入衢江,主流長45.9公里,流域面積248.23平方公里。
龍游縣
靈山港雞鳴堰段河道
靈山港雞鳴堰段河道
靈山港,舊名靈溪,為境內衢江第一大支流,發源於遂昌縣高坪鄉和尚嶺(在桃源尖南),流至龍游縣坑頭鄉馬戌口入境,於驛前匯入衢江。主流總長88公里,全流域面積720.1平方公里。境內流長55.95公里,流域面積334平方公里。河源馬戌口黃海高程175米,河口驛前高程38米,落差137米,坡降2.4‰。在境內流經區域有坑頭、沐塵、溪口、靈山、梧村、大街、官潭、寺后、上圩頭及龍游鎮。
社陽港,舊名竺溪水,又名長枝源。發源於龍游與金華、遂昌3縣交界處東長坪北麓。流經縣內源頭、金華縣上陽,又至社陽鄉沙畈村南入境。主流全長31.95公里,流域面積108.69平方公里,河源東長坪高程450米,河口河村高程34米,落差416米,平均坡降13‰。港水上建有社陽水庫。
龍游羅家溪生態河道
龍游羅家溪生態河道
羅家溪,舊稱馬府源,源出銅缽山,流經區域有羅家、靈山、上圩頭、下庫、七都、湖鎮等六個鄉鎮。主流長29.3公里,流域面積120.93平方公里,河源嶺根高程285米,河口葉家高程32米,落差257米,坡降2.1‰。溪流上建有灌田百畝以上堰壩12處,小型水電站3座。羅家溪主要分支流馬府水和鳳溪二條。
芝溪,源出於衢縣全旺鄉尚論崗,主流長23.7公里,境內流長15.75公里,流域面積93.38平方公里。河源西壟村高程為65米,河口施家埠高程為45米,落差20米,坡降1.27‰。
塔石溪,舊名錦溪,衢江北部最大支流,源出縣北石佛鄉東西二院。流經區域有石佛、下宅、澤隨、塔石、雅村、箬塘、虎頭山等七鄉。主流全長29.2公里,流域面積220.28平方公里,河源梅樹塢高程為620.7米,河口筍墩山下高程為38米,落差582米,平均坡降19.9‰。
模環溪,原名雙溪,源出建德市宙塢坪,向東南流經水碓底、西湖橋至縣境塔下葉入境。主流長25.8公里,流域面積97.12平方公里。河源宙塢坪高程102米,河口斗潭高程35米,落差67米,坡降2.6‰。
士元溪,舊名斗山水,源出橫山鄉安山以南之上下朱。流經區域有橫山、模環、蘭塘、士元四鄉。主流長11.5公里,流域面積41.5平方公里,河源上下朱高程76米,河口社屋墩高程36米,落差40米,坡降3.48‰。
蘭溪市
境內,衢、婺、蘭三江在市境有13條一級支流,其中集雨面積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5條:游埠溪、赤溪、馬達溪、甘溪、梅溪,俗稱“五溪”。
境內衢江較大支流有橫塘溪、游埠溪、赤溪。
橫塘溪,發源於聖山鄉橫塘,南流經朱帶式、白鶴橋入龍游縣流進衢江。蘭溪市境內長3.5公里。
游埠,溪發源於建德縣天池山,自里葉入蘭溪市境,至長樂,稱長樂溪。經萬田、毛沿口,過溪童,名隔溪。再經上孟塘、下俞、游埠至裘家入衢江。其分流有潦溪,自潦溪橋經寺基至三港殿入衢江。游埠溪流經永昌、游埠兩區7鄉鎮,在蘭溪市境內流長23公里,流域面積119平方公里,落差315米,河道比降1.96‰。因斷面小,地勢平緩,兩側易遭洪水侵襲。上游有小型水庫6座,控制集雨面積23平方公里。
赤溪,亦名永昌溪,上游稱張溪,中游稱竹溪。發源於建德縣赤姑坪。向南流經東風水庫至永昌,經楊塘折東南過赤溪橋頭,與白沙溪匯合,經插口入衢江。橫穿瑞溪、永昌、赤溪3鄉鎮,長21公里,在蘭溪市境內流域面積136平方公里。總落差470米,河道比降3.15‰。徑流曲折,斷面狹小,水流受阻嚴重。上游有金山頭、火爐山兩座水庫(合稱東風水庫),控制集雨面積50平方公里。
境內蘭江主要支流有10條,最大為梅溪。上徐坑發源於上徐山。西流經上徐、余店,至農藥廠附近入蘭江。
滸溪,又名虎溪。發源於柱竿山。有二支,左自范墳頭、下汀,右自塔下張、下戴,匯於下陸門裡。又有祝塘之水經登勝合於三字橋,至胡大山又有墊塘邊經姚村之石沙溪來匯,至許埠入蘭江。流長11公里,落差308米,河道比降4‰,流域面積28平方公里。1980年河道改曲為直,縮短1.31公里,在版紙廠旁入蘭江。
畢家溪,發源於女埠鄉長山崗。東流經何夏庄,匯舒村之水,至畢家入蘭江。流長4.7公里,集雨面積6.5平方公里。河道比降6.56‰。
甘溪,原名干溪。舊志載:干溪沙圩岸闊,驟雨暴漲,浩淼瀰漫,宵即乾涸,故名干溪。民國初年因溪水清甜如甘露,改名甘溪。源出建德馬目源(庵基坪),稱芝溪。南流經芝堰水庫、甘溪村,東流過官堰頭至泉湖入蘭江。境內長22.5公里,落差377米,河道比降5.46‰。舊時“三點毛雨山洪發,天晴三日水斷流”。1966年兩岸築堤護田,初步得到治理。1979年建成芝堰水庫,控制集雨面積53平方公里,基本消除水災。
七里壠,源於七里壠水庫,經化里、高家,折北流經后畈,匯西洞源之水,至鄭家入蘭江。長7公里。
香溪,發源於香溪鄉天井岩,北流過元青橋、東倉,折兩流經楊公橋入蘭江。流域面積13.6平方公里,流長7.2公里,河道比降29.6‰。
梅溪,為蘭江最大支流,又名龍門水。源出浦江縣之大黃嶺,西流經錢宅、於街、雙溪口、施宅、橫溪、墩頭、石埠、橫木、柏社、姚塘下、上新方,至施村入蘭江。橫貫梅江、馬澗、岩山三區。流長42.87公里,落差557米,河道比降2.22‰,流域面積454平方公里。流域內多高山峻岭,常有山洪暴發、危害莊稼。
穆塢溪,發源於建設鄉穆塢源,東南流至上村,有秋塢壟水庫之水經金家來匯,至和平鄉花塘村南面入蘭江。長5.5公里。
七都溪,發源於大青山,與坑邊、高畈二水,自北向南在前旺下首匯合。經下章、牛石橋,折西過山下腳入蘭江。流長8公里,落差444米,河道比降9.8‰,流域面積13平方公里。
石塘溪,又名德溪、大溪。發源於肇峰山,自龍門岩南下,經孫下塢至新宅,有石倉塢水來匯。西流過嶺口、白鳩、石橋頭,再過柏社鄉崗嶺下、何村,經建德縣麻車埠入蘭江。全長24公里,本市境內長17公里,落差780米,流域面積63.8平方公里。

水利工程


堤防

蘭江部分堤防分佈情況
堤 名
所屬
市、縣
堤長
(公里)
堤頂高程 ( 米)保護範圍建成年份備 注
農田(萬畝)人口(萬人)
歐 塘 壩衢 縣5.053.03.274.01956始築於明代以前
張峰墈堤龍 游3.1338.05.56.01971、1986年重修始築於清末
隔 塘 堤龍 游0.0150.20.231953
鼎新圍堤龍 游3.80.371972
張 坑 堤蘭 溪7.735.11.491.381979
上 華 堤蘭 溪12.051.211.171974
倒坑缺堤衢 縣1.50.351969
松 旺 堤衢 縣1.80.211981位於高家鎮
洋 港 堤蘭 溪6.6936.30.500.51976
塔 山 堤蘭 溪5.033.30.440.471973
岩 山 堤蘭 溪8.80.890.631980
吳 村 堤蘭 溪6.550.680.411982
洲 上 堤蘭 溪8.430.630.811983
官 塘 堤蘭 溪5.730.320.301980

水庫

所在縣市水庫名稱工程等級所在河流總庫容主要功能控制面積
(萬立方米)(平方公里)
衢江湖南鎮水庫烏溪江206700發電2151
江山白水坑水庫江山港主流峽口溪24800防洪為主,結合灌溉、發電綜合利用330
湖南鎮水庫,建於衢江支流烏溪江上,控制流域面積2197平方公里,為多年調節、發電為主的水庫。大壩壩頂高程242米,設計正常高水位230.0米,相應庫容15.84億立方米,設計洪水位238.0米,相應庫容19.51億立方米。泄洪設施為壩頂泄洪閘,5孔,每孔凈寬14.5米,閘底高程223.0米,最大泄量10600立方米每秒;壩體泄洪洞4孔,每孔4米×2.5米,孔 口中心高程162.0米,最大泄量1400立方米每秒。

電站

黃壇口水電站,是蘭江衢江段一級支流烏溪江梯級開發的第二級電站,位於衢縣黃壇口鎮上游峽谷中,距其一級湖南鎮水電站25公里。壩址上游集水面積2484平方公里,水庫總庫容8500萬立方米,調節庫容5000萬立方米,為不完全季調節水庫。電站設計水頭23米,最大水頭33.8米,安裝4台機組,總容量3萬千瓦,多年平均年發電量1.45億千瓦時。
湖南鎮水電站,為蘭江衢江段一級支流烏溪江梯級開發的第一級電站,距下游二級黃壇口電站25公里,到衢州市37公里。電站壩址上游控制流域面積2197平方公里,占烏溪江流域面積的85.2%;水庫總庫容20.6億立方米,設計正常高水位230.0米,相應庫容15.82億立方米,調節庫容11.34億立方米,為不完全多年調節性能的水庫。電站設計水頭90米,最大水頭117米,安裝4台單機容量4.25萬千瓦的機組,總裝機17萬千瓦,多年平均年發電量5.4億千瓦時。電站於1994年進行擴建,增容1台10萬千瓦,1996年完成。
站 名所在縣、市
開發
型式
集水
面積
(公里)
水 庫設計水頭(米)
設計
流量
(米/秒)
裝 機
典型年(1988)
發電量
(萬千瓦時)
投產
年月
壩高
(米)
正常
庫容
(萬米)
機組
(台)
容量
(千瓦)
峽口水庫電站江山壩后式399.36246804026.4280003431.431973.5
銅山源水庫電站衢縣壩后式18048.4121002817.4337501190.161977.5
齊溪電站開化混合式182.65638007616.62100003167.901987.12
賀社電站江山引水式(梯級)(4680)261132230545.351980.6
鬧橋電站衢縣引水式(梯級)(5000)884450002000.001988.12
茅崗二級電站開化引水式(梯級)30(875)72341380414.091977.5
回龍橋二級電站常山引水式12566.55.6342320633.661967.11
大溪邊電站建德
引水式
(梯級)
118(120)3853.521000234.031983.6
羅村二級電站建德
引水式
(梯級)
44(1950)503.021130132.371985.5

流域地理


地形地貌

衢州市地處金衢盆地西段,地貌類型按典型性區分,以衢江為中軸,向南北對稱展布,海拔高度逐漸提升,向南、北兩側依次為河谷平原緩坡崗地、低中丘陵、山地,地勢總體呈南北高、西矮、中平、東低。南部為仙霞嶺山脈,是錢塘江水系和甌江水系的分水嶺,最高峰大龍崗海拔1500.3m,屬浙南山地組成部分;西部有江西入境的懷玉山脈,是長江鄱陽湖水系和錢塘江水系的分水嶺,主峰湖山頂海拔895.5m;北部為千里崗山脈,是衢江和新安江的分水嶺,最高峰白石尖海拔1453.7m;西北及北部邊緣為白際山脈南段與千里崗山脈之部分,多低山、丘陵;中部常山港、江山港、衢江貫穿期間,江河兩側沿河有眾多大小盆地、河谷平原,地勢平緩。境內最高峰大龍崗,海拔1500.3m,最低處為龍游縣的下童村,海拔33m;全市丘陵山地佔82.9%,平原佔12.9%,水域佔4.2%。
蘭溪地處金衢盆地北緣,地質學上稱為“紹興--江山深斷裂帶”,地層展布相當齊全。岩體以沉積岩為主,有少量侵入岩體和次火山岩體。地質構造屬浙江西部揚子准地台浙西台褶帶諸暨衢州凹陷。板塊構造屬晚元古代太平洋板塊俯衝帶。市境屬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小於0.05g的穩定地區。
境域地貌為浙中丘陵盆地地貌。東北群山環抱,西南低丘蜿蜒,中部平原舒展。境內有四支山脈:北部東部為龍門山脈和金華山脈,西北為千里崗山脈支脈,南部為仙霞嶺山脈余脈。三塊丘陵:北部丘陵、南部丘陵和西部丘陵。兩個盆地:金衢盆地和墩頭盆地。一片平原:三江河谷平原。山地丘陵822平方千米,盆地平原403平方千米,水面85平方千米。自古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稱。
境內江河皆屬錢塘江水系。衢江自西向東、金華江自東向西流入蘭溪市區匯成蘭江。
市境氣候屬東亞副熱帶季風區。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夏秋高溫,冬春偏寒,梅雨伏旱明顯。7?9月也受颱風影響。兼具盆地氣候和垂直分佈特徵。年平均氣溫17.6ºC,年平均降水1476.5毫米,年日照總時數1766.2小時,年平均風速1.6米/秒,年平均蒸發量1388.6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76%,年平均無霜期264天。優越的氣候條件營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但同時,梅雨伏旱極易形成水災和旱災。
市境地處浙西丘陵山地和金衢盆地毗連處,地表以分割破碎的低山丘陵為特色,大部分地區地質構造屬錢塘江凹槽帶,山嶺屬天目山、千里崗和龍門山系。千米以上主峰有12座,主要分佈在境域西北和東南。山脈大致呈北東向西南走向。整個地勢為西北和東南兩邊高、中間低,自西南向東北傾斜。水系由周邊向中間彙集,主要河流由西南流向東北,與山脈走向基本一致。
境域山地和丘陵佔全市總面積的88.6%。北部和西部山嶺由古生代到新生代的砂岩、石灰岩和頁岩等組成,侵蝕明顯,切割較深,山勢陡峻,相對高差達400米~600米,坡度常為30~40度。南部為200米以下的丘陵,地勢平緩,坡形渾圓,坡度一般在15度以下,谷地也較開闊。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215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9.4%。河谷平原主要分佈在新安江、壽昌江及蘭江兩岸,土地肥沃,排灌條件良好,是本市的主要農耕地帶,也是商品畜禽的重要產區。

氣候特徵

以衢州市為代表,蘭江流域地處中亞熱帶夏干冬濕區,由於冬季受大陸氣團控制,夏季受海洋氣團影響,所以四季分明,冬夏長、春秋短,光熱充足,降雨充沛。根據統計資料,其主要氣象特徵為:氣溫:年平均氣溫17.2℃,極端最高氣溫40.5℃,極端最低氣溫-10.4℃,最高月(七月)平均氣溫28.9℃,最低月(一月)平均氣溫5.2℃。降水量:年均降水量1620.7 mm,最大月(五月)平均降水量228.8 mm,最小月(十二月)平均降水量29.5 mm。風向風速:全年主導風向為東北偏東風,佔29.65 %,次主導風向為東風,佔12.02 %。年平均風速2.34 m/s,年靜風頻率為8.98 %,冬季最大。相對濕度:年平均相對濕度79 %,最大月(三、六月)平均相對濕度為82 %,最小月(八月)平均相對濕度為76 %。蒸發量:多年平均蒸發量1405.1 mm,其中最大月(七月)為222.7 mm,最小月(一月)為45.8 mm。日照:年均日照時數1713.2 h,其中最長月(七月)為239 h,最短月(二月)為68.9 h。

沿岸城鎮


衢州市

常山縣城
常山縣城
常山縣,位於浙江省西部,浙江母親河——錢塘江源頭,總面積1099平方公里,轄6鎮5鄉3個街道,180個行政村,人口33萬。東漢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建縣,始稱定陽,已有1800年的建縣史,歷史文化積澱深厚。處於江南黃金旅遊線的中樞位置,黃山、武夷山、三清山、千島湖等國家和省級旅遊勝地環繞四周,生活創業養生在常山可享盡大自然的美好風光。地處閩、浙、贛、皖四省邊際,為浙江對內開放的主要門戶,是江西通往浙江的首站和中西部通往長三角地區的首站,也是長三角、泛珠三角和海西三大經濟區的重要交匯點。縣域綜合交通優勢明顯,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是國家公路規劃網中浙江境內的重要交通樞紐;九景衢鐵路貫經常山、通江達海,是浙江連接中西部地區的“黃金通道”。青石、花石、硯瓦石等特色石資源品質優良,有華東地區最大的青石花石專業市場,是“中國觀賞石之鄉”。地質遺跡極具科考旅遊價值,有中國第一枚“金釘子”剖面,被譽為“地質史上的活教材”。境內生態環境優越,森林覆蓋率達73.2%。土地資源豐富,可利用土地面積32萬畝。水資源總量13億立方,出境水水質100%保持三類水標準,常年空氣質量保持在二級以上,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和浙江省重要的生態屏障。良好的生態環境孕育了眾多名特優新農產品,享有“中國常山胡柚之鄉”、“中國食用菌之鄉”、“中國油茶之鄉”等美譽。
江山縣城,江山地處浙閩贛三省交界,是浙江省西南門戶和錢江源頭之一。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建縣,1987年撤縣設市。江山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浙江省旅遊經濟強市,境內有江浙滬唯一世界自然遺產江郎山,形成了江郎山—清漾、仙霞古道—戴笠秘宅、廿八都—浮蓋山三大核心景區以及“4+1”的區域特色文化。廿八都古鎮文化,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全鎮1萬多人口,有142種姓氏、13種方言,保存有2公里長的古街和36幢明清古民居,被譽為“江南古塞、尋夢之都”。“1”即村歌文化,是江山農村文化的代表,是江山農民對四大區域特色文化及優秀民俗傳統的傳承和發揚,全市三分之一以上行政村擁有自己的村歌,作品累計榮獲國家、省級榮譽20多項,被譽為“中國村歌發祥地”、“中國村歌之鄉”、“中國村歌創作基地”。2013年9月,江山市文化禮堂·村歌演唱會在浙江省人民大會堂成功上演,率先在全國打響“中國鄉村好聲音”品牌。
柯城區,位於浙江省西部,錢塘江上游,於1985年隨撤地建市而建區,是衢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也是國務院批准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柯城始建於東漢年間,至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人文積澱十分深厚。其中最具價值的孔氏南宗家廟,為公元1128年孔子第48代孫孔端友隨宋高宗南渡時所建,是全國僅有的兩座孔氏家廟之一。城南的爛柯山素有“道教第八洞天”之稱,景色秀麗,《晉書》所載的“王質遇仙”傳說即出於此,《中國名勝詞典》、《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皆有收錄;城內現存有古城門六座,為宋代修築,衢州府城牆的保存完好程度為江南之最;還有《聊齋志異》中所述“衢州三怪”(白布怪、鴨怪、獨角怪)出沒的縣學塘、蛟池塘和古鐘樓遺跡等。全區兼有山地、丘陵、平原三種地貌,平均海拔67米。全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柯城的水資源十分豐富,境內有浙江省一級水源,市區飲用水源為一級地表水,森林覆蓋率達73.7%,常年空氣質量維持在國家一級標準,2010年順利通過省級生態區驗收,被命名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柯城區土壤肥沃,物產豐富,是中國“花木之鄉”、“特禽之鄉”和“柑桔之鄉”。尤其是柑桔,早在南北朝、北魏時期的《水經注》中就有記載,明時列為貢品,被譽為“南國佳果”。現種植面積達20餘萬畝,年產量達30萬噸,以味甜、汁濃、核少、色艷而聞名遐邇。
衢江區,位於浙江省西部,錢塘江上游,是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級生態示範區、中國椪柑之鄉、中國竹炭之鄉、全國商品糧基地、全國瘦肉豬生產基地、中國高檔特種紙產業基地、中國礦山裝備製造業基地和中國碳酸鈣產業基地。衢江區地處浙閩贛皖四省邊際,素有“衢通四省”之稱。礦產資源豐富,石灰石儲量居全省前列,達60億噸,水資源豐富,境內擁有浙江省一級水源,總儲量達23億立方米,森林資源豐富,物種多樣,森林覆蓋率達72.9%。東漢初平三年(公元192年)開始設縣,時名為新安,后又相繼改名為信安、西安,民國元年始稱衢縣,至今已有1800多年。解放后,隸衢州專署。經過多次區劃調整,2001年設立衢江區。衢江區屬盆地氣候,全年光照充足,降水豐沛,生態良好,環境宜人。區內擁有紫微山國家森林公園、烏溪江國家濕地公園和天脊龍門、藥王山、九龍湖等多處國家級、省級風景名勝區。
衢江龍游段城區河道景觀
衢江龍游段城區河道景觀
龍游縣,歷史悠久,商周時建有姑蔑古國,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秦滅楚,於姑篾之地設太末縣,隸會稽郡,為龍游建縣之始。唐貞觀八年(634)更名龍丘縣。五代吳越寶正六年(931),吳越王錢鏐以“丘”與“墓”近義不吉,又據縣邑丘陵起伏如游龍狀,遂改龍丘為龍游。1985年5月,金華地區撤銷,分設金華、衢州為省轄市,實行市管縣體制,龍游縣歸屬衢州市領轄。龍游水資源豐富,衢江、靈山江穿城而過,衢江船廠沙洲、石窟沙洲靜卧縣城東西。龍游縣地處浙江省西部金衢盆地,境內山脈、丘陵、平原、河流兼具。南仙霞嶺余脈,北千里崗余脈,中部金衡盆地,衢江自西往東橫貫中部,流程28公里。姑蔑文化,位於龍游縣寺底袁村,總面積2000餘平方米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此次考古,共發掘穿孔石器、紡輪、石刀、夾炭黑陶片等40餘件,其中一“豬頭”形象的石器表明浙西先人飼養豬的歷史長達4000多年。主要特徵是地方文化內涵深厚,有著典型的良渚文化印記,對研究龍游姑蔑文化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精美的玉器外,還有數以千計的碎陶片,這些“無字天書”還待考古工作者解讀。姑蔑國在越國的西境(約當舊衢州府)。《國語越語上》說“勾踐之地,南至於句無,北至於御兒,東至於 鄞,西至於姑蔑”,這說明姑蔑是越國西邊一地,其地理位置約當今浙江龍游縣境,龍游地處浙西金衢盆地,建縣始於秦,今隸浙江省衢州市。夏商時為越(於越)地,春秋為姑蔑,后屬越國。楚滅越,屬楚。約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始置太末(也作大末)縣,隸會稽郡,該地文化應屬於越文化。
婺城區,地處浙江省中西部、金衢盆地腹部,東鄰金東區,南毗武義縣,西和西南連龍游縣和遂昌市,北接蘭溪市,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十佳宜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金華市的核心區。1985年,金華撤地建市時設婺城區,2001年,金華市區行政區劃調整建立新婺城區,畲族為世居少數民族。婺城歷史悠久,是人文薈萃的吳越古城。婺城歷為金華郡治、州治、路治、府治和專署駐地,東漢初平三年(192年)設長山縣,後為東陽郡,陳天嘉三年(565年)后改東陽郡為金華郡,始有金華之名。隋文帝開皇十三年(593年)廢郡置州,以其地於天文為婺女分野,故名婺州。婺城素有“江南小鄒魯”之稱,有國內尚存最早城牆之一的唐宋子城遺跡、李清照吟誦千古絕唱的八詠樓、全國最大的太平天國建築群侍王府,有南宋理學大盛時期的金華學派和婺刻本、盛譽唐宋的婺州窯以及黃賓虹等名家留下的精美畫卷。婺城北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雙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南有“金華桂花谷”城郊湖山型仙源湖省級旅遊度假區。全國環境優美鄉莘畈鄉、“中國美麗田園”梯田景觀前十強塔石高山梯田等特色鄉村旅遊點星羅棋布。婺城是著名的中國茶花之鄉、中國桂花之鄉、中國苗木(盆景)之鄉。

蘭溪市

蘭溪全景圖
蘭溪全景圖
蘭溪市位於金華市西部,錢塘江中游,金衢盆地北部邊緣。光緒《蘭溪縣誌》開宗明義載,“邑雖褊小而實當四沖。踞杭嚴之上游,職衢婺之門鑰,南蔽甌括,北捍徽歙。定職方者,謂為浙東之要區,洵不誣也。”婺、衢兩江在蘭陰山麓匯成蘭江,北行至梅城匯新安江而稱富春江,繼續北行,至富陽以下,稱錢塘江。蘭溪自古有“三江之匯”,“六水之腰”,“七省通衢”之稱。蘭溪古屬越地。唐咸亨五年(674)析金華縣西三河戍地始建為縣,時為上縣,屬婺州。因縣西蘭陰山下有溪,崖岸多蘭茝,故水名蘭溪,縣又以水名。1985年5月15日國務院批准撤蘭溪縣建蘭溪市(縣級),7月6日舉行蘭溪市成立大會。自古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稱。內江河皆屬錢塘江水系。衢江自西向東、金華江自東向西流入蘭溪市區匯成蘭江。

建德市境

梅城鎮,建德市梅城鎮,距建德白沙鎮35公里。三國吳黃武四年(225年)置建德縣,設縣治於此。唐萬歲通天二年(697年)睦州州治由雉山移建德,后一直為睦州、嚴州府治,1960年前為建德專署、建德縣人民政府所在地。今為建德縣梅城區梅城鎮人民政府所在地。因舊城城堞形似半朵梅花而得名。梅城鎮背靠烏龍山,三面峰巒環拱,一面臨新安江,清水迴繞、如練似帶。城東南為新安江、蘭江與富春江匯合處。清查慎行《嚴州》詩:“過城灘更急,直下匯分流。樹色含雙塔,山形豁一州。”清許正綬《南關》詩:“崚嶒雙塔衛嚴州,下抱長江丁字流。城郭彈丸偏扼險,雲山如畫況經秋。”梅城古迹眾多,現仍存的有新安江山頭的南峰寶塔和北峰寶塔,巍巍對峙,似出鞘雙劍衛護著梅城。中共建德小組就誕生在梅城。歷史上有名而今已湮沒的人文古迹有千峰榭、瀟灑樓、賞春亭、環翠亭、玉泉亭、碧澗別墅、龍門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