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稼先》是由王冀邢執導,巫剛、劉蓓、湯鎮宗等主演的傳記電影。該片於2009年4月20日在中國上映。
該片是中國成立60周年的獻禮片,講述了鄧稼先為實現原子彈和氫彈成功爆破而無私奉獻一生的事迹。
鄧稼先
1996年7月29日,中國在成功地進行了最後一次核試驗後向全世界宣告,從7月30日開始,中國將暫時停止核試驗。消息傳到大洋彼岸時,著名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楊振寧教授敏感地意識到,這是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為緬懷在十年前的這一天不幸逝世的“兩彈元勛”鄧稼先而精心選擇的特殊紀念日。作為鄧稼先的兩代世交和終身摯友,楊振寧不禁流下了熱淚。1958年,留美歸國的鄧稼先博士接受了秘密研製原子彈的任務,從此開始隱姓埋名,擔任中國原子彈的理論設計工作。作為理論物理學家,鄧稼先帶領核武器研究院的理論設計部,在沒有任何理論借鑒和技術資料的困境下,經過艱苦奮戰,成功地實現了“零”的突破,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誕生提供了理論設計,做出了重大貢獻。 1964年10月16日,中國在西部地區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國的軍事科技實力,改變了世界政治軍事力量對比,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威望,鄧稼先功不可沒。緊接著,鄧稼先又組織領導了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理論設計工作。1967年6月17日,中國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氫彈,震驚了世界。隨後,鄧稼先又為研製中子彈和核武器小型化做出了重大貢獻。公元1971年,經過周恩來總理的精心斡旋和安排,楊振寧終於回到了闊別二十多年的祖國。他列出的最想見的人員名單里,第一個就是同窗摯友鄧稼先。然而,此時鄧稼先正在西北試驗基地的學習班蒙受“批判”。當他接到中央通知,千里迢迢地趕回北京飯店,見到老朋友楊振寧時,卻無法回答“你從事什麼工作、為什麼回國后沒有任何消息”等簡單的問題,處境十分尷尬。於是楊振寧換了一種提問方式,提出“聽說中國的原子彈和氫彈是兩個美國人幫助搞出來的,是否屬實”的問題,也讓鄧稼先欲言又止。楊振寧滿懷疑慮和遺憾,離開了北京去上海訪問。周總理很快得知此事後,打電話告訴鄧稼先並請他轉告楊振寧,中國的“兩彈”完全是由中國人自己研製的,沒有任何外國人參加。當楊振寧在上海大廈宴會廳接到鄧稼先這封信時,頓時激動得不能自持,躲進衛生間里淚流滿面。他堅定地相信,才華橫溢的鄧稼先必定是中國“兩彈”的研製者和大功臣。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為保密和戰備需要,核武器研究院秘密搬遷到四川北部山區,繼續從事核武器的研製工作。粉碎四人幫后,院長鄧稼先因受到核輻射影響,身體已經極度衰弱,後來檢查出惡性腫瘤和癌細胞向全身擴散,但他仍然頑強地帶病堅持工作,與死神進入最後階段的賽跑。他回到茫茫戈壁灘上第一次爆炸原子彈的地方,風吹沙動,大漠蒼涼,撫今追昔,世界政治格局已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惟有忠於祖國和人民的赤子之心持之以恆。鄧稼先在參與指揮了最後一次地下核試驗之後終於病倒,被送進北京解放軍總醫院治療。在鄧稼先隱姓埋名地秘密從事核武器研究的近三十年裡,他不僅犧牲了個人名利和個人生活,他的妻子許鹿希和兒女們也承受了無法訴說的精神折磨和艱難困苦,但,她們始終都默默地承受下來,直到鄧稼先被迫離開工作崗位,還原為一個普通的丈夫和父親。然而一切都為之晚矣。1986年夏天,鄧稼先進入了生命的最後的旅程。他向中央和同事交代了後事,坦然地面對死亡。他讓警衛員陪同其來到天安門廣場,向祖國和人民作最後的告別。彌留之際,他的終身摯友楊振寧來到病床前,鄧稼先已處於昏迷狀態;等他再次蘇醒,楊振寧已經飛回美國,留下了終身遺憾。留學美國的女兒在中國駐美大使館驚聞父親病危的噩耗,萬里迢迢地飛回到父親身邊。當她氣喘吁吁地闖進危重病房,看見渾身插滿管子、瀕臨死亡的父親鄧稼先時,父女倆都毫無控制地放聲痛哭起來。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逝世。公元2009年金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迎來六十周年大慶之際,“兩彈元勛”鄧稼先的英魂彷彿又來到雄偉壯麗的天安門廣場,來到莊嚴肅穆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他獨自坐在紀念碑的台階上,滿懷深情地眺望漫天飛舞的鴿群。鴿哨聲中,鄧稼先淚如泉湧。
演員表
角色名 | 演員名 | 配音 | 備註 |
---|
鄧稼先 | 巫剛 | | |
許鹿希 | 劉蓓 | | |
楊振寧 | 湯鎮宗 | | |
于敏 | 徐敏 | | |
石樹生 | 吳楠 | | |
典典 | 張菲菲 | | |
職員表
出品人 | 徐纓、顏曉群 、閻曉明 |
---|
總導演 | 王冀邢 |
美術設計 | 譚小林 |
編劇 | 錢道遠、錢濱 |
服裝設計 | 王方媛 |
攝影 | 羅遜 |
剪輯 | 鄭永明 |
場記 | 趙霞 |
角色介紹
鄧稼先
演員 巫剛
鄧稼先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他在取得博士學位后的第9天,連博士文憑都沒有拿著的時候,就放棄了在國外優厚的生活條件,匆匆地回國。為了祖國的強盛,為了國防科研事業的發展,他甘當無名英雄,默默無聞地奮鬥了數十年。
許鹿希
演員 劉蓓
鄧稼先的妻子,1958年起過著與丈夫分離長達六年的單身生活,鄧稼先只偶爾回家,然後匆匆離去。直到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爆炸成功,才從父親那裡輾轉得知,震驚世界的中國的原子彈竟然是自己丈夫研發的。
楊振寧
演員 湯鎮宗
與鄧稼先是發小,還是同鄉、同學、同考去美國深造物理專業的天之驕子。畢業之後留在美國繼續研究,於1957年獲得諾貝爾獎。
該片開拍以前,編劇錢濱和錢道遠去了鄧稼先生前工作過的九院進行採訪。
為了確保該片中的歷史、故事情節真實,導演親自把劇本送到楊振寧在清華大學的一位秘書手上,然後交由楊振寧審閱。
時間 | 獎項簡稱 | 獎項全稱 | 獲獎人 | 獲得獎項 | 結果 |
2009年 | 中國電影華表獎 | 2009年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 | 《鄧稼先》 | 優秀故事片獎 | 獲獎 |
2009年 | 第十六屆大學生電影節 | 2009年第十六屆大學生電影節組委會大獎 | 《鄧稼先》 | 組委會大獎 | 獲獎 |
該片在歷史回溯與當代意義的交叉坐標系中確定敘事主題,不強制人們接受鄧稼先以及他所體現的人生態度,而是樸實地呈現他的生活和生命過程,讓當代觀眾自己去思考和分辨影片的主題意義。在敘事時有意規避主旋律電影常有的宏大場面或者煽情場景,在最該渲染的時候,不表面化地宣洩激情。該片以大量篇幅表現了一個科學家的情感生活,鄧稼先與妻子兒女、同事朋友,特別是他與楊振寧的情感交流,構成了影片的主體場景,這也是影片最感人的地方。(新浪娛樂評)
作為一部傳記片,該片呈現出“以人為本”的藝術主旨,在典型人物的塑造上取得了突破。影片不懈地追求歷史的質感,將鄧稼先的命運交融於歷史,張揚出一種歷史的悲壯情懷。該片以其細緻而抒情的筆觸,詩化了一個科學家的強國之夢,詩化了他的人格力量、人格尊嚴和人格魅力,這在我們過去的一些傳記片里顯然是並不多見的。(人民日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