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新物種的結果 展開
- 生物學名詞
- 李宇春演唱的歌曲
新物種
生物學名詞
生物進化的實質在於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中的三個基本環節,在這個過程中,突變和基因重組是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並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自然選擇下群體基因庫中基因頻率的改變,並不意味著新物種的形成,因為基因交流並未中斷,群體分化並未超出種的界限。只有通過隔離才能最終出現新種,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在20世紀,大王烏賊被人們所發現,當時人們看到這種體形巨大的烏賊的時候都感到吃驚不已,它們的身體足足有好幾個人那麼長,平均每隻的長度都在10米左右。大王烏賊的出現瞬間震驚了世界,人們開始大量地打撈大王烏賊,但是打撈上來的烏賊卻都是已經死亡的,這是因為大王烏賊生活在深海海域,壓力比淺海要大得多,所以大王烏賊不能承受這樣大的壓力變化,全部死亡。
後來專家將打撈上來的大王烏賊進行解剖發現它們的觸角上長有一些巨大的勾,這樣它們在捕獵時可以牢牢地抓住獵物,使其不能逃脫。而憑藉它們的力量完全能夠吃掉一條鯊魚。
這真是一種可怕的動物!
大王烏賊
在世界最深的礦井之一——南非克魯夫4號金礦中發現了一種神秘物質,讓人吃驚的是這些神秘的物質竟然是活的,接到消息,來自普林斯頓和印第安納大學的科學家們第一時間趕到。
科學家們進入井內2800米深處,發現了這些神秘生物。
這些神奇的微生物正是礦工們說的活物質,這些微生物是這次首度被人們發現。專家們發現它們與已知的嗜極性微生物很相似,而它們的生命力更是驚人,專家們根據岩層推測,這些微生物在這個地方生活了兩三百萬年(也就是說它們都有上百萬歲)!它們百萬年來以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為生。
2800米、300萬年,這些數字證明了這些微生物的頑強。
一次蛙類學家在南美洲發現了一種超小型蛙類,這種蛙類只有人的指尖那麼大。
與此同時,巴西的科學家也意外收穫了一種袖珍蛙。3位巴西蛙類專家在叢林中尋找蛙類,結果一個一個小傢伙跳到了專家的臉上,這種蛙只有人眼的1/3那麼大。
花蜜長舌蝠是由美國邁阿密大學的科學家內森·莫奇哈拉發現的。
花蜜長舌蝠的舌頭是其身體的1.5倍,僅次於變色龍(變色龍可以把舌頭伸到自己身體的2倍)。它的舌頭根長在胸腔中,其吐舌頭的速度也很驚人,它在1秒鐘內可以吐舌頭7次之多!
一次深海科學考察,一位科學家拍下了一張照片,並將其發布到了網上,立刻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因為這張照片上的東西是一艘周圍有星星的飛船!但結果這艘所謂的飛船其實是一隻新發現的深海水母它的身體就像飛船的頂棚,而且底部還發出紅色的光,所以人們都把這個長相怪異的傢伙誤認為是飛船。
科學家在美國加洲蒙特里灣海域深處死亡鯨魚的骨骼中發現了兩種怪蟲。它們沒有眼睛,沒有胃,甚至沒有嘴巴。怪蟲的長度從2.5厘米到6厘米不等,身上有彩色的絨毛。因為怪蟲生存在鯨的骨骼里,所以專家給這種新發現的蟲子命名為“吃骨蟲”。更奇怪的是“吃骨蟲”竟都是雌性。經科學家研究發現,雄性蟲子就寄生在雌性的身體內。這種“吃骨蟲”還有待科學家們的進一步研究。
在越南發現了一種新物種,人們給這種蛇取名白唇游蛇。這種蛇類頭部有白黃相間的條紋,身體上覆蓋著紅色的圓點。這種蛇一般棲息在小溪邊,靠吃青蛙等小型動物為生。
2009年六月英國廣播公司自然歷史節目組和來自印度尼西亞科學院的專家學者深入到位於巴布亞東部的福賈山脈,在一個巨大的死火山坑中發現了數十種新物種,包括未知毛蟲、巨大蝴蝶以及三種小袋鼠。但其中最驚人的發現是一種體型巨大的老鼠博薩維絨鼠,它們連同尾巴長達1米左右,十分嚇人。幸運地是,這種老鼠是素食主義者,而且十分溫順。
慕迪琉球蟹台海網(微博)12月25日訊 據台灣《聯合報》報道,台灣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系羅柳墀博士的研究團隊,日前在屏東小琉球潮間帶發現世界新物種:慕迪琉球蟹,屬極罕見的卧蜘蛛蟹科螃蟹,目前沒有它詳細的生態資料,團隊將著手讓新物種能登錄在世界海洋生物名錄中。
發現者陳溫柔說,日前在夜間潮間帶物種調查時,發現這隻漂亮的小螃蟹,當時正要開始漲潮,慕迪琉球蟹身體鮮艷的顏色,和藻類暗褐色背景成強烈對比,才能幸運地發現。
陳溫柔說,慕迪琉球蟹體長僅15毫米,約為指甲大小,眼睛紅色,身體為米白色相嵌著雪白斑塊的突起,在背甲兩側鑲有鮮紅的斑塊,全身布滿捲毛,有助於挾帶穿插枝狀的海菜進行偽裝。
在比對相關文獻資料后,發現它的形態與卧蜘蛛蟹科的Thusaenys屬螃蟹最相近,特別在頭部有雙叉狀額棘、第二觸角有棒狀毛等獨特特徵,都是其它種類所沒有的。
1979年,比肖夫博士乘坐阿爾文來到了3200米深的海域,在這裡發現了“海底工業城”,並在這個方圓百里都是噴著濃煙的煙囪,到處都布滿岩漿的地方發現了生命的跡象。
在這裡有各種蝦、螃蟹、魚、藻類和各種珊瑚,其中有一大部分都是新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