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單純性鼻炎

慢性單純性鼻炎

慢徠性單純性鼻炎是一種耳鼻咽喉科常見疾病,是以鼻黏膜腫脹、分泌物增多為特點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各個年齡階段人群均可得本病。屬於慢性鼻炎的一種臨床分型。臨床表現以鼻塞、鼻涕增多為主要癥狀。本病治療以消除病因和局部治療為主。本病預后一般,病程持續數月以上或反覆發作,遷延不愈,常無明確的致病微生物感染。患者長期應用減充血劑改善癥狀可以引起藥物性鼻炎,導致鼻腔黏膜萎縮,表現為鼻塞、嗅覺減退等癥狀。

就診科室


● 耳鼻咽喉科

病因


● 致病因素主要有全身因素、局部因素和職業及環境因素等。

全身因素

● 全身疾病,如貧血、結核、糖尿病、風濕病以及慢性心肝腎疾病等,均可引起鼻黏膜長期充血或反射性充血。
● 營養缺乏,如營養不良,維生素A、維生素C缺乏,煙酒過度等,可使鼻黏膜血管舒縮功能發生障礙,或黏膜肥厚,腺體萎縮。
● 內分泌失調,如甲狀腺功能低下、青春期、月經期和妊娠期鼻黏膜可發生充血、腫脹,少數可引起鼻黏膜肥厚。
● 免疫功能障礙,如γ-球蛋白缺乏、艾滋病、器官移植或腫瘤患者長期使用免疫抑製劑可引起上呼吸道反覆感染,從而引起慢性單純性鼻炎。

局部因素

● 急性鼻炎反覆發作或治療不徹底,變為慢性鼻炎。
● 鼻腔鼻竇慢性炎症可使鼻黏膜長期受到膿性分泌物刺激,引起慢性鼻炎。
● 鼻中隔偏曲、鼻腔狹窄、異物、腫瘤妨礙鼻腔通氣引流,使病原體易局部存留,反覆發生炎症。
● 長期滴用血管收縮劑引起黏膜舒縮功能障礙,血管擴張,黏膜腫脹。丁卡因,利多卡因等局麻藥,也可損害鼻黏膜纖毛的傳輸功能。
● 黏膜纖毛功能、結構異常或出現分泌功能障礙者也容易發生慢性鼻炎。

職業和環境因素

● 長期吸入各種粉塵,如煤、岩石、水泥、麵粉、石灰等可損傷鼻黏膜纖毛功能。
● 各種化學物質及刺激性氣體(如二氧化硫、甲醛及酒精等)均可引起慢性鼻炎。
● 環境溫度和濕度的急劇變化也可導致本病。

癥狀


● 鼻塞、鼻涕增多為主要癥狀,還可伴有嗅覺減退、閉塞性鼻音、鼻后滴漏、鼻根部不適、頭痛等癥狀。

鼻塞

● 間歇性:白天、夏季、勞動或運動時鼻塞減輕,而夜間、靜坐或寒冷時鼻塞加重。
● 交替性:側卧時,下側之鼻腔阻塞,上側鼻腔通氣良好。當轉向另側卧后,鼻塞又轉而出現於另一側鼻腔。由於鼻塞,間或有嗅覺減退,頭痛、頭昏、說話時出現閉塞性鼻音等癥狀。

分泌物增加

● 患者鼻腔分泌物增加,多為半透明的黏液性鼻涕,繼發感染時可有膿涕。
● 鼻涕向後經后鼻孔流入咽喉部,可出現咽喉不適、多“痰”及咳嗽等癥狀。在小兒由於鼻涕的長期刺激,鼻前庭和上唇皮膚髮紅,可發生濕疹或毛囊炎。

檢查


● 為明確診斷,需要通過前鼻鏡或鼻內鏡檢查。
● 前鼻鏡或鼻內鏡檢查
● ● 可以觀察到鼻腔黏膜情況和鼻甲情況。

診斷


● 醫生診斷慢性單純性鼻炎,主要依靠病史、主要癥狀及鼻鏡檢查。
● 病史:本病一般病程較長,遷延不愈。
● 主要癥狀:鼻塞、鼻涕增多。
● 前鼻鏡或鼻內鏡檢查:檢查可見雙側下鼻甲腫脹,不能看清鼻腔內其他結構。鼻黏膜呈淡紅色,可無明顯充血。下鼻甲表面光滑,濕潤,黏膜柔軟而富有彈性,用探針輕壓呈凹陷,移開后立即恢復。鼻黏膜對血管收縮劑敏感,滴用後下鼻甲腫脹迅速消退。鼻底、下鼻道或總鼻道內有黏稠的黏液性鼻涕聚集。

鑒別診斷


●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出現鼻塞、鼻涕增多等癥狀,容易與慢性肥厚性鼻炎、慢性鼻炎及鼻竇炎混淆。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主要通過鼻內鏡及影像學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以消除病因和局部治療為主。

消除致病因素是關鍵

● 積極治療全身疾病;矯正鼻腔畸形,如鼻中隔偏曲,結構性鼻炎等。

局部治療

● 血管收縮劑滴鼻:0.5%~1%麻黃鹼液或0.05%羥甲唑啉,0.1%~0.05% 丁苄唑啉滴鼻液。注意此類藥物長期使用可引起藥物性鼻炎,一般不宜超過7天。兒童不宜使用,可短期使用濃度較低的此類藥物。
● 皮質類固醇激素鼻噴劑:如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鼻噴霧劑等。可用於兒童。
● 鼻沖洗:生理鹽水沖洗鼻腔可以改善鼻部癥狀。
● 微波或超短波可改善鼻腔血液循環,改善癥狀。

危害


● 本病病程持續數月以上或反覆發作,遷延不愈,易發展為慢性肥厚性鼻炎並伴有不同程度的鼻竇炎。

預后


● 本病病程持續數月以上或反覆發作,遷延不愈,預后一般。患者長期應用減充血劑改善癥狀,可以引起藥物性鼻炎,導致鼻腔黏膜萎縮,表現為鼻塞、嗅覺減退等癥狀。

預防


● 積極消除病因可以有效預防本病。
● 積極治療全身疾病;矯正鼻腔畸形,如鼻中隔偏曲、結構性鼻炎等。
● 加強身體鍛煉,提高機體免疫力。
● 注意培養良好衛生習慣,避免過度疲勞。
● 有免疫缺陷或長期使用免疫抑製劑者,避免出入人群密集場所,並注意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