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垌鎮

廣東省湛江市廉江市下轄鎮

良垌鎮,隸屬於廣東省湛江市廉江市,位於廉江市東南部,東北界化州市,東南接吳川市、湛江市坡頭區,西南鄰遂溪縣,西、北連石城鎮。區域面積為289平方千米(2018年)。人口91241人(2020年)。區劃代碼為440881106,長途區號為0759,郵政編碼為524000,車牌號碼為粵G。屬丘陵、半丘陵地帶,南亞熱季風氣候,四季溫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具有果樹種植多宜性,發展荔枝得天獨厚,是中國著名的水果之鄉、荔枝之鄉。荔枝種植歷史悠久,品種資源豐富,品質優良。

良垌鎮入選2018全國農業產業強鎮示範建設名單。2019年9月24日,良垌鎮(荔枝)入選第九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名單。

2019年,良垌鎮下轄良新社區、黎明農場和37個行政村。 2018年,良垌鎮戶籍人口為143473人。 

2018年,良垌鎮生產總值39.136億元,比2017年增長10.4%;農業產值22.2913億元,同比增長4.4%;規模以上工業產值4.5581億元,同比增長37.9%;固定資產投資16.4793億元,同比增長30.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3318億元,同比增長9.4%;財政總收入5083.39萬元,同比增長24.25%,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1943.19萬元,同比增長11.13%,補助收入3140.2萬元,同比增長34.04%;可支配財力4550.6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4097.03萬元,同比增長26.86%;結餘453.57萬元。 

良垌鎮地處廣東省湛江市的北面,廉江市的東南面,截止至2014年底,該鎮下轄35個村委會,3個居委會(良垌合併原來兩個周邊鄉鎮-平坦、新華,故有三個居委會),323條自然村,全鎮區域面積269平方公里,人口12萬多人。良垌鎮大部分人口為廣府民系,通用語言為粵語(本地人稱白話)。

歷史沿革


清代中葉,丹竹垌人建圩,初名新圩,后取良田沃土之而改名良垌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第三區。 
1953年,屬第五區。 
1957年1月,稱良垌區。 
1958年,屬東風公社。 
1961年,析為4個公社:良垌公社、西朗公社、平坦公社、兩家灘公社。 
1963年,合為良垌公社。 
1966年,析為3個公社:良垌公社、平坦公社、新華公社。 
1983年,改為良垌區。 
1986年,改為良垌鎮。 
2004年6月,平坦鎮、新華鎮併入。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良垌鎮位於廉江市東南部,東北界化州市,東南接吳川市、湛江市坡頭區,西南鄰遂溪縣,西、北連石城鎮。 區域面積為289平方千米(2018年)。

地形地貌

良垌鎮地勢北高南低,屬丘陵地區。 

氣候

良垌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在1700毫米左右(1955年-1985年)。

自然資源


良垌鎮有花崗岩、瓷土等礦產資源,有近海灘塗128公頃。同時,新橋河、南橋河和良垌河貫穿鎮境,在三合村口匯入南海;雷州青年運河四聯乾渠由西到東流過境域。2005年,全鎮有耕地面積5655.9公頃,其中水田面積38639公頃;林地面積7765.5公頃。

行政區劃


2003年,良垌鎮下轄良新社區和19個行政村:良垌、東橋、山心、貴墩、環尾、良田、南橋、上閣垌、黃茅、蒲蘇、白塘、中嶺、坡尾、平田、赤嶺、大垌、西朗、苑瑤、新圩,共有174個自然村。 
2004年6月,平坦鎮、新華鎮併入良垌鎮后,良垌鎮轄區增加18個行政村:琴山、南坡、黎屋、那梭、松石、鶴山、土石、豐背、飄竹、三角塘、新華、象路、篁竹、崇山、祿壽、湍流、中塘、洪村。 
2005年,良垌鎮下轄37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共有332個自然村。 
2019年,良垌鎮下轄良新社區、黎明農場和37個行政村:良垌村、新圩村、東橋村、山心村、貴墩村、環尾村、良田村、南橋村、上角垌村、黃茅村、蒲蘇村、白塘村、中嶺村、坡尾村、平田村、赤嶺村、大垌村、西朗村、苑瑤村、琴山村、南坡村、黎屋村、那梭村、松石村、鶴山村、土石村、豐背村、飄竹村、三角塘村、篁竹村、崇山村、新華村、祿壽村、湍流村、中塘村、洪村村、象路村。

人口民族


人口

2003年,良垌鎮有居民13750戶,總人口為55930人。 
2005年,良垌鎮有居民27919戶,總人口為116594人,男女比為119:100。 
2010年,良垌鎮家庭戶28098戶,集體戶245戶,總人口為114012人,其中男性61050人,女性52962人。 
2017年,良垌鎮常住人口為113276人。 
2018年,良垌鎮戶籍人口為143473人。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53187
28203
24984
家庭戶戶數13249
家庭戶總人口(總)52607
家庭戶男27816
家庭戶女24791
0-14歲(總)19688
0-14歲男10894
0-14歲女8794
15-64歲(總)28495
15-64歲男14783
15-64歲女13712
65歲及以上(總)5004
65歲及以上男2526
65歲及以上女2478
戶口當地住在當地49034
2021年6月23日,廉江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發布,良垌鎮人口數為91241人。

民族

2005年,良垌鎮有漢族、壯族等民族。其中,漢族人口佔總人口的99.8%。 

姓氏構成

2005年,良垌鎮有陳姓、全姓、黃姓、肖姓、王姓、宋姓、陸姓、張姓、鄒姓、鄧姓、袁姓、勞姓、鍾姓、許姓、戴姓、蘇姓、歐陽姓、潘姓等姓氏。其中,陳姓人口佔總人口的25%,全姓人口佔總人口的10%。 

政治


機構設置

機構名稱主要職能
黨政辦公室負責文秘工作,會務安排,政務接洽及檔案、保密等工作,圍繞黨委、政府工作部署的貫徹落實進行督促和調查研究,及時收集、反饋信息供領導決策參考,負責上下、左右的協調工作,負責後勤工作和領導交辦的其他事物工作。
經濟發展辦公室負責貫徹有關經濟政策和經濟建設的發展規劃,協調經濟綜合管理和監督部門的工作,引導投資者在鎮內辦企業,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負責安全生產工作等。
社會事務辦公室負責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民政工作的方針、政策、法規,管理農村救災救濟、救災捐贈;協助上級民政部門指導農村五保戶供養及敬老院、農村互助組織的建設和農村救災保險工作等。
規劃建設辦公室負責宣傳貫徹土地、規劃和城建的政策法規,負責組織鎮村規劃編製,管理和實施工作,負責處理各類土地糾紛和亂占土地的違法行為,負責轄區內建設項目的規劃工作。
農業辦公室負責宣傳和貫徹落實有關農業、農村工作的決策和指示,擬定全鎮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戰略規劃,中長期和年度計劃,並組織實施,負責農業開發和扶貧工作及維護農民合法權益。
計生辦公室負責宣傳貫徹計劃生育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負責全鎮人口規劃的制定和組織實施負責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和統計工作,推動計生工作走經常化、規範化和法制化軌道等。
綜治維穩中心主要功能是接待群眾訴求、受理綜治信訪事項、聯調聯處矛盾糾紛、督促化解措施落實,建立規範台賬檔案等。充分發揮公安、司法、信訪、法庭等部門在聯調工作機制中的作用,預防和減少重大矛盾糾紛和群體性事件的發生。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鎮委書記劉明宇
鎮委副書記、鎮長龍華

經濟


1979年以前,良垌鎮主要種植水稻、番薯、芋頭、花生、黃豆等。 
2005年,良垌鎮種植業主要有水稻、淮山薯、香芋、甘蔗、荔枝、香蕉、蔬菜、茶葉、花卉等,養殖業主要有豬、牛、雞、鴨、羅非魚、鱅魚、鯇魚、對蝦等,有廣海雞、紅心鴨蛋、荔枝、香蕉、梅占茶、淮山薯、外運菜7個品牌生產基地。糧食種植面積9625.9公頃,總產量52312噸,其中水稻種植面積5065.9公頃,總產量28477噸;薯類種植面積3006公頃,總產量15854噸,其中淮山薯種植面積253.2公頃,總產量8487噸;花生種植面積1312.5公頃,總產量4604噸;蔬菜種植面積4314公頃,總產量72976噸;水果種植面積6343.6公頃,總產量65280噸,其中荔枝種植面積3661.9公頃,總產量16583噸;香蕉種植面積1769.2公頃,總產量41305噸;茶葉種植面積200公頃;生豬飼養出欄量111003頭,存欄量86763頭;有牛21680頭;三鳥飼養出欄量126.85萬隻,存欄量58.74萬隻;水產養殖面積559.9公頃,水產品總產量7565噸。全鎮有工業企業309家,個體商戶1316戶,市場7個,農貿市場日均成交額22萬元。全年生產總值5.9141億元,工業總產值2.7752億元,農業總產值6.932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99元,人均居住面積43平方米,年末各類存款餘額2.6億元。 
2015年,良垌鎮生產總值28.8054億元,增長10.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6996億元,增長6.8%;第二產業增加值11.3127億元,增長16.6%;第三產業增加值4.7931億元,增長6.6%。農業生產總值19.7929億元,同比增長6.7%;農民人均純收入6253元,同比增長6.4%。工業總產值17.7445億元,同比增長10.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9.4675億元,同比增長15%,固定資產總投資11.3362億元,同比增長24.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8374億元,同比增長10.3%。財政三級庫收入3284.98萬元,增長21.78%,其中公共財政收入1581.33萬元,增長20.66%;國稅徵收入庫261.78萬元,增長51.03%;地稅徵收入庫1319.55萬元,增長76.03%。農村經濟總收入11.2356億元,增長6.14%。金融機構存款餘額8.1億元,增長11.6%;貸款餘額2.6億元,增長10.2%。 
2016年,良垌鎮生產總值32.8614億元,比2015年增長10.6%;第三產業總產值5.2435億元,同比增長8%。農業總產值22.3573億元,同比增長5.9%。工業總產值17.0332億元,同比增長11.46%;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8877億元,同比增長15%;固定資產投資16.0807億元,同比增長41.9%。限上單位社會商品零售額達到1158萬元,同比增長19.1%;財政總收入3254.86萬元,,比2015年同期增收540.03萬元,同比增長19.89%;三級庫收入4055.28萬元,比2015年增收1326.16萬元,同比增長48.59%;財政總支出3179.10萬元,比2015年增支679.85萬元,同比增長27.20%,結餘75.76萬元。 
2017年,良垌鎮生產總值35.56億元,比2016年增長7.4%。農業產值22.88億元,同比增長1.4%。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2.56億元,同比增長11.96%;固定資產投資23.99億元,同比增長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94億元,同比增長11.8%。財政總收入4091.16萬元,同比增長34.77%,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1748.45萬元,同比增長31.9%,補助收入2342.71萬元,同比增長37%。可支配財力3640.56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3229.64萬元,同比增長13.11%;結餘410.92萬元。城鄉人均可支配收入15986元,同比增長9%。 
2018年,良垌鎮生產總值39.136億元,同比增長10.4%;農業產值22.2913億元,同比增長4.4%;規模以上工業產值4.5581億元,同比增長37.9%;固定資產投資16.4793億元,同比增長30.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3318億元,同比增長9.4%;財政總收入5083.39萬元,同比增長24.25%,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1943.19萬元,同比增長11.13%,補助收入3140.2萬元,同比增長34.04%;可支配財力4550.6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4097.03萬元,同比增長26.86%;結餘453.57萬元。

農業

良垌鎮充分發揮資源、地緣優勢,大力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已建立荔枝、香蕉、廣海雞、梅占茶、外運菜、水產養殖和畜牧養殖等六大生產基地,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特色農業布局。全鎮水果種植面積達9.5萬畝,其中荔枝5.5萬畝;香蕉面積2.5萬多畝;梅占茶0.3萬畝多畝;名篁茶0.15萬畝畝;外運菜種植面積4.5萬多畝;廣海雞存欄量20萬多隻;水產養殖面積0.5萬畝多畝。成為廉江市農業發展較快的鎮。
全鎮荔枝種植面積近5.5萬畝,投產5萬多畝,預計總產量3萬噸,均創歷史最高水平,是廣東省熟期最早的大型優質荔枝生產基地。全鎮有荔枝品種28個,主栽品種有妃子笑、廣良紅、桂味、白糖罌、黑葉、白臘、淮枝等。收穫上市期有5月中旬至7月上旬,其中妃子笑面積3.8萬畝,是粵西地區最大的妃子笑生產基地;“廣良紅”荔枝獲2001年中國農業博覽會名優產品獎,2005年“廣良牌”荔枝獲國家綠色食品A級認證,皆是出口的佳品,出口美國、英國、新加坡、巴基斯坦、加拿大、荷蘭、南非、澳大利亞、印尼、香港和澳門等國家和地區。
良垌鎮農業服務企業發展較早且趨於完善,全鎮農業服務企業和農業合作社共有28家以上,在全市處於領先水平,比較著名的農業合作社有廉江市豐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和良垌日升合作社等。

信息產業

良垌鎮的信息產業/網際網路發展在湛江地區處於較先進的程度,截至2015年全鎮網民人數達9.5萬人,農村電腦寬頻普及率約為38.6%。近年,該鎮民營網際網路企業或網站逐漸興起,如廉江市湛藍科技有限公司、南粵在線、良垌在線、緣在良垌等,推動該鎮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使得良垌鎮走上信息化高速公路。

鄉鎮企業

鄉鎮企業是該鎮四大主導產業之一,也是該鎮的支柱產業。非公企業尤其個體企業發展建設加快。工業小區已初具規模。擁有建材、機械、服裝、食品、飲食等10個企業行業門類。其中,廣海養殖有限公司的“廣海雞”品牌生產加工勢頭漸旺,日升荔枝加工廠已形成規模。2008年商、飲服務業總產值為6983萬元。

物流公司

良垌鎮至今2015年開通了,順豐快遞、京東快遞、圓通快遞、信豐快遞、申通快遞、中通快遞、天天快遞、國通快遞、韻達快遞、全峰快遞、匯通快遞、其中順豐快遞、圓通快遞、匯通快遞、天天快遞、國通快遞、信豐快遞、京東快遞免費取件,無需中轉,直達物流,而申通快遞、中通快遞、韻達快遞、全峰快遞屬於中轉快遞,需要出中轉費付款取件,順豐快遞地址:過紅綠燈那裡有個賣票的走近看就有順豐快遞的招牌了。圓通、申通、中通、天天、國通快遞地址:中國農業銀行對麵茶葉店,有個招牌的,是同一家的。韻達快遞、信豐快遞、全峰快遞、匯通快遞地址:在新圩國稅那裡有個招牌寫著,向又走進去就看到一家快遞招牌了,也是同一家的,京東快遞來到后在舊車站茶莊附近停留。

文化


文物古迹

豐背村落遺址
豐背村落遺址位於良垌鎮平坦圩北面,距平坦圩3.5千米,面積約1萬平方米。1971-1985年,廉江縣文物工作者在豐背村舊祠堂附近的高木山、網珠山、山埃、山坡、關翁坡、九龍泉等地,採集到磨製有肩石斧、石環、石錛、穿孔石鉞和其他石器30多件,弦紋、刺紋、刺點紋、水波紋陶片一批。最大磨製的肩石斧,長5.5厘米,寬7厘米;小的石斧長5.5厘米,寬4.5厘米,刃部鋒利,有明顯使用痕迹。經廣東省、湛江市文物專家鑒定,這些器物年代屬新石器至戰國時代。1987年,遺址被公布為廉江縣文物保護單位。 
回水亭
回水亭位於良垌鎮東橋村河畔石橋橋頭,又名文筆塔。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民國期間曾進行維修。為平面六角形,三層樓閣式磚塔,通高約17米,葫蘆形塔剎,佔地面積50平方米,塔身各層設置假半座,各層均用牙磚與線磚相間迭出檐。底層兩門對開,可以沿磚梯級登上第二層。塔身內鑲嵌有清代道光十七年(1837年)重修東橋石橋和塔碑記一通,字跡大部分可見,少數字看不清。二層有石額和對聯,額為“回水亭”,聯曰:“回潮波涌銀山立;水國文翻筆陣橫”,用黑色釉石刻制而成,鑲嵌在二層橫門口兩邊,楷體,字跡蒼勁有力。1987年,被公布為廉江縣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良垌鎮政府撥款、群眾集資對塔進行修復。2003年12月,被公布為湛江市文物保護單位。 
拱橋窯址
拱橋窯址,明代窯址,位於良垌鎮新華圩西南面,又名碗窯墩窯址,佔地面積1萬平方米,龍窯8座,窯長20米,寬2米。採集有青釉碗、碟和匣缽、圓柱形墊座等窯具。 
苑瑤村窯址
苑瑤村窯址,清至民國窯址,位於良垌鎮苑瑤村,共有龍窯和“饅頭窯”8座,分佈於卜嶺、舊圩坡、窯地坡。採集有瓷碗、碟、香爐、燈盞和棋子等。 
良垌烈士墓
良垌烈士墓位於良垌鎮良垌圩南面的山坡上。初建於1957年春,1974年春重建。墓呈圓形,四周有欄桿圍護。墓前是烈士紀念碑,高10米,塔身成梯形,塔頂置五角紅星一顆。塔身正麵塑“革命烈永垂不朽!”塔的基座為正方形,邊長1.5米,基座正面刻“忠心革命,萬世可嘉,壯志犧牲,永垂不朽”的碑文及30位烈士姓名(其中3位佚名)。碑前砌有三級石階,四圍各有2米寬的水泥混凝土鋪地。 
新華革命烈士公墓
新華革命烈士公墓位於良垌鎮新華圩西北嶺上,1957年4月6目建,1972年4月15日重修,佔地面積約70平方米。公墓坐西北向東南,用石灰、水泥、磚建成。墓頭為圓形,背後有碑,刻有8位革命烈士的姓名。 
平坦革命烈士墓
平坦革命烈士墓位於良垌鎮平坦圩的西北嶺坡上,1957年4月修建,佔地面積約120平方米。墓坐西向東,土頂,用水泥、磚建築墓邊周圍。碑刻有7位烈士的姓名。

特產美食

廣海雞
廣海人經過多年的研究皖,培育出一個獨樹一幟的特優品牌—廣海雞,它選自優質土雞品種,仿照鳥類生活習性,流動散養於亞熱帶綠草蟲蟻人生的野林中,任其覓天然食物,食五穀雜糧不用激素和色素,經六個多月悠然自由長成優質肉雞,品質上乘、營養豐富,嫩滑可口、品味純正、馥郁芳香、百食不厭,且有保健之功效。
梅占茶
良垌鎮山清水秀,廣闊的高山丘陵地帶遠離城市工廠,沒有任何污染,適宜發展茶葉生產,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開始引進種植,經過幾十年改良,逐步培育品質優良的梅占茶品種。在加工製作方面也不斷改進,“良梅牌”梅占茶從綠茶製作到“白牡丹”、“壽眉”、“烏龍”等系列製作,茶色碧綠清沏,滋味鮮醇甘香,香氣撲鼻清高,葉底嫩綠明亮,產品通過國家綠色食品認證,暢銷全國各地。
荔枝
良垌荔枝
良垌荔枝
全鎮荔枝種植面積4.1萬多畝,主要有妃子笑、廣良紅、枝葉、白糖罌、三月紅、白臘、黑葉、淮枝等品種。
廣良紅荔枝具有果大、色鮮紅、核小、肉厚、葉甜、脆口等特點,榮獲2001年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優質產品獎;“妃子笑”荔枝果大、皮略暗紅色、核小、肉質清甜,一般單果重30克左右,可食部份在80%以上,肉質葉美,清甜,帶桂花香味;這些品種都是品質最佳的外貿品種,出口新加坡、馬來西亞和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
龍眼
龍眼是中國南方著名特產。良垌龍眼清甜爽口,富有營養。據分析,良垌龍眼每100克果肉含維生素C68.7-144.8毫克、維生素B20。55毫克、蛋白質5克、糖份10—20%。良垌龍眼補心益脾,安血養神,是強身健體的營養補品。 
海邊紅心鴨蛋
新華湍流村北面,有良垌河、南橋河等幾條小河在此交匯,形成了一段共同的出海河口,人們稱之為新華海尾。由於這裡鹹淡水交匯,所產魚、蝦、蟹、螺、蜆等海鮮味道特別鮮美,著名的新華紅心鴨蛋就出產在這個地方。 
新華海尾一帶群眾祖祖輩輩都有著在海邊養鴨的習慣,由於蛋鴨長期生長在海邊,除了早晚餵養五穀之外,平時主要覓食海中生物紅螃蟹、魚、蝦、螺等,不食用任何帶色素的飼料,因此不但鴨生長快、肉質好,而且所產鴨蛋綠色環保、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跟一般鴨蛋相比,新華紅心鴨蛋具有色紅圓大、質地粘韌、富有彈性、香酥爽口的特點,並包含大量對人體有益的鈣、鋅、硒等十多種微量元素。 
香蕉
香蕉
香蕉
香蕉為芭蕉科植物甘蕉的果實。原產亞洲東南部,我國台灣、廣東、廣西、福建、四川、雲南、貴州等也均有栽培,以台灣、廣東最多。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經處理脫澀后,洗凈鮮用。我國栽培的有甘蕉,粉蕉兩個品種。甘蕉果形短而稍圓,粉蕉果形小而微彎。其果肉香甜,除供生食外,還可製作多種加工品。
香蕉是人們喜愛的水果之一,歐洲人因它能解除憂鬱而稱它為“快樂水果”,而且香蕉還是女孩子們鍾愛的減肥佳果。香蕉又被稱為“智慧之果”,傳說是因為佛祖釋迦牟尼吃了香蕉而獲得智慧。香蕉營養高、熱量低,含有稱為“智慧之鹽”的磷,又有豐富的蛋白質、糖、鉀、維生素A和C,同時膳食纖維也多,是相當好的營養食品。
廉江市香蕉種植在80年代以前,以載於屋前屋后的高腳芭蕉為主,均是移芽種植、商品性極差。香蕉作為商品性的經濟作物種植是從80年代開始,高峰期為1987年,當時種植面積17萬畝,銷售網點遍布國內200多座大中城市,預計今年面積達10萬畝。主要分佈在本市平坦、良相、吉水、石城、新民等10多個鎮,品種主要有931、8818、巴西、泰選等,絕大部分為試管苗,品質較好。
廉江香蕉一年四季均有上市,銷售主要以北方大城市為主。平坦、良垌、吉水三個香蕉專業市場,長年活躍,除了銷售本市香蕉外,還吸引了吳川、坡頭、麻章、遂溪、海康、化州等周邊地區的香蕉。

交通


良垌鎮新圩
良垌鎮新圩
良垌鎮交通便利,207國道、286省道和茂湛高速公路貫通鎮境。廉坡線省道南北貫全境,毗鄰湛江、茂名兩市,與化州、遂溪兩縣交界。
良垌鎮距下列火車站的里程分別是:廉江16公里,河唇27公里,遂溪21公里,湛江40公里,化州33公里;距湛江港口裡程為50公里,距離湛江客運機場40公里,鎮內35個村委會之間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 
1980年,良垌鎮實現村村通公路。 
2005年,良垌鎮有鄉村公路122.7千米,其中水泥混凝土路面118千米。

社會


教育

2005年,良垌鎮有中學5所,其中初中4所,小學43所,共有中小學生25571人,教職工942人。
良垌中學
廉江市良垌中學2014年裝修已經變得很漂亮了。
第一初級中學
良垌鎮第一初級中學位於良垌鎮開發區,前身為創辦於1980年的良垌一中,,是廉江市直屬公辦學校。2000年6月被評為廉江市一級學校,2001年6月被評為湛江市一級學校,得到廣東省教育督導室的資格認定。
第一初級中學
第一初級中學
良垌鎮第一初級中學佔地面積36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32000多平方米,綠化面積22800多平方米。學校現有教學班42個,學生2372人,教職工226人(專任教師167人),一線教師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佔35%,其中高級職稱3人(聘用2人);中級職稱14人(聘用7人);初級職稱32人(聘用16人)。學校領導班子現有校長1人,副校長2人,黨總支副書記1人。
良垌中心小學
廉江市良垌中心小學位於廣東省湛江市廉江市良垌鎮育才路。廉江市良垌鎮中心小學關注世界,關愛生命。從創校之初不斷發展,多種形式辦學,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沐浴著新課程改革的春風健步前行。
廉江市良垌鎮中心小學求索創新,精神本色。國際化辦學、配方制課程、差異性教學、特色化建構、創新教育、生命德育以及“上不封頂、下要保底”的評價機制等改革實驗,賦予了辦學理念——“創適合孩子發展的教育”的無限張力。兩項教改實驗成果在國內產生影響,“一千零一夜家庭實驗室計畫”“整理課”得到領導專家的關注和引領。

體育

2005年,良垌鎮有文化室46個、曲藝團3個、閱覽室46個、運動場55個。 

醫療衛生

2005年,良垌鎮有醫院3所,醫療衛生站65個。 

社會保障

2015年,良垌鎮共發放救濟金444030元,對遭受颱風彩虹襲擊的100戶全倒戶給予400多萬元建房補助。 
2016年,良垌鎮共發放救濟資金11.34萬元,並投入60多萬元建成4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

旅遊


著名景點

良垌河
良垌鎮良垌河
良垌鎮良垌河
良垌鎮良垌河,已不復往年。
夜景
夜景
夜景
良垌鎮夜景

著名村莊

山心村
山心村為良垌鎮一個大村莊。
東橋村
東橋村為良垌鎮一個大村莊。
良田村
良田村為良垌鎮一個大村莊。
平田濟村
平田濟村
平田濟村
平田濟村,又名平田仔,位於廣東省湛江市廉江市良垌鎮,緊靠207國道。全村有張、戴兩姓,105戶,500多口人(2012年統計),600畝耕地,總面積1.78平方公里。平田濟村環境清雅,四季春夏,廣府民俗極為濃厚,是粵西大地的一顆生態和文明寶珠。
鴉翠村
鴉翠村
鴉翠村
鴉翠村,為土石鄉最大的一條自然村,主要分為大村和村仔。鴉翠村位於湛江市北面,廉江市東南面的良垌鎮(原平坦)境內,緊靠207國道。鄉道穿境而過,交通四通八達。村邊的大覽木山是平坦最高峰。鴉翠人民靠自己集資和國家贊助建成長達4公里的硬底化道路,包括鴉翠大道,環村路。其中鴉翠大道東西走向,向東連入鄉道直達廣湛高速,汕湛高速(在建)。向西直接連入207國道。鴉翠全村有歐陽,劉,黃三姓,人口超過1000人。劉姓人口佔全村的絕大部分,主要集中居住於大村。歐陽姓人口次之,集中居住於井頭山的村仔。全村經濟來源主要有荔枝,龍眼,菠蘿蜜,甘蔗,香蕉。
鴉翠自然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橋仔頭的小河流水,成片的竹林圍繞著村莊,村周圍舉目望去為此起彼伏的荔枝林和甘蔗林。村口環島花圈,是村中重要的休閑作息地方。在花圈榕樹頭底下經常有老人們在輕輕鬆鬆的聊聊天,不時有孩童跑過來把自己的爺爺奶奶拉回家。
目前,鴉翠村跟國內所有鄉村一樣,大多數年輕勞動力都出外發展,足跡遍及廣州,深圳,珠海,杭州等地。雖然在外發展,但外面漂泊的人們並沒有忘記自己的根。每年的春節,無論走了多遠,人們都會想盡辦法相約回家,一起熱鬧,一起喜慶。
為了與湛江國際機場遷建塘綴相配套,廉江良垌工業區,湛江有意將塘綴良垌納入城市規劃。面積空間廣闊,交通發達的鴉翠,希望著迎來美好的春天,這顆嵌在湛江市北面的明珠將發光發亮。

代表人物


陳廣興,1962年出生於良垌鎮。1980年10月應徵入伍,成為解放軍某部炮兵連的士兵。1981年2月因公負傷,成為一等傷殘軍人。1986年1月退伍回鄉。 2009年7月3日被評為“全國自強模範”。 還曾獲“全國優秀複員退伍軍人”稱號。

獲得榮譽


2018年8月5日,良垌鎮入選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公布的農業產業強鎮示範建設名單。 
2019年9月24日,良垌鎮(荔枝)入選農業農村部公布的第九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名單。 
2020年11月,入選2020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