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長慶
大長慶
《大長慶》是由長慶油田新聞中心﹑中央電視台聯合攝製的5集大型紀錄片。2012年2月22日起在中央電視台(CCTV-12)《見證》欄目連續播出,紀錄片以每集25分鐘13秒的容量,以時序為線索,選取多個不同的角度,通過一個個油氣作業區平凡人物的親歷·講述,情景再現,顯現中國西部“長慶油田”的風雨歷程,展現“人”與“石油、天然氣”的博弈,呈現給觀眾極具視覺震撼力的鄂爾多斯的盆地,紀錄片還嘗試在盆地形成、破解磨刀石等諸多方面進行多時的跟蹤講述,對中國石油的歷史進行了詳細的梳理,填補了鄂爾多斯盆地歷史中的油田影像空白。
紀錄片《大長慶》海報
大長慶攝製組
這也是一個有關信念和速度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坐落於隴東高原上的一座大型油田。
在不久的將來,它將佔據原油年產量第一的寶座,而成為中國的
“下一個大慶”。
更令人著迷的是,它還掌握了有關石油產業的關鍵秘密。
這個秘密不僅成就了這座油田,也將深刻改善中國的油氣供應格局,甚至影響全球油氣生產。
這個主角,就是我們發現的位於鄂爾多斯盆地的中國長慶油田。
我們將追隨它的足跡,探尋一段歷史,發現一個真實的傳奇。
我們將傾聽它的心跳,體驗一個奇迹,感受一個民族強勁復興的脈搏。
《大長慶》重現了當代石油工人們的真實生活,也讓更多的人群了解,遠在我們西部還有這樣一群人為了我們的石油工業付出了他們畢生的心血,無怨無悔的在鄂爾多斯這塊特殊且複雜的盆地中,默默堅守在一線的長慶油田石油工人們艱苦奮鬥的石油精神!
其一,這是國內第一次耗時近一年時間,拍攝一部關於油田石油工人們為主線的紀錄片。
而且對於全程策劃總導演的宋一丹,曾執導過《秦始皇陵一號銅車馬》﹑唐代《樹下仕女圖》《西漢鎏金銅馬》多部大型紀錄片,對此類題材的把握經驗豐富。
大長慶壺口取景
搖臂瞬間
2月23日23:25 (周四) 第二集《揮師長慶橋》
2月24日23:25 (周五) 第三集《圍殲磨刀石》
2月25日23:25 (周六) 第四集《解放蘇里格》
2月26日23:25 (周日) 第五集《西部新大慶》
攝製組裡有來自長慶油田的石油工作者,他們常年在中層工作,但以往也從未如此近距離地深入石油一線,多次感慨於身為石油人的艱辛!
一路上在採訪時,不斷了解中國的石油歷史,對於長慶油田的誕生,和他與石油的淵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是因為拍攝《大長慶》這部紀錄片,才第一次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了解到遍布鄂爾多斯盆地,陝、甘、寧、蒙、晉、這塊中國神秘而耐人尋味的盆地與長慶油田之間巨大秘密。
大長慶遍布足跡
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公司(PCOC)隸屬於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從建國初期的1950年代開始勘探,到1970年由[蘭州軍區]按照國務院、中央軍委(70)81號文件,正式組建蘭州軍區長慶油田會戰指揮部;指揮部機關起初設於[甘肅省]慶陽地區(今[慶陽市)[寧縣]長慶橋村(今[長慶橋鎮);1971年3月1日遷至甘肅省慶陽地區慶陽縣馬嶺鎮(今[慶陽市][[慶城縣]])北關。
1983年經石油工業部(今[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批准,更名為長慶石油勘探局。
於1998年8月勘探局機關及其附屬科研單位整體搬遷至陝西省西安市北郊。
長慶油田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的地區性油田公司,總部於1998年從甘肅慶陽慶城縣馬嶺鎮遷至陝西省西安市,工作區域分佈在中國第二大盆地--鄂爾多斯盆地,橫跨陝、甘、寧、內蒙古、晉五省(區)的15個地市61個縣(旗),高度分散,主體在鄂爾多斯盆地(又稱陝甘寧盆地),勘探總面積37萬平方公里。
原油產量突破4000萬噸/年,現為國內第二大油田。
鄂爾多斯盆地地貌
《大長慶》的最後,有一句艾青的詩歌來詮釋石油工人們:
“哪兒需要我們,就在哪兒住下,一個個帳篷,是我們流動的家!
換一次工地,就搬一次家,帶走的是荒涼,留下的是繁華”!!
記錄大長慶
導語:的確,石油工人的偉大,又怎能用隻言片語來表達!有多少石油工人為了這份看似平凡卻不平常的石油情節的執著,傾注了畢生的心血,又有多少人為了這份石油夢而失去了寶貴的生命!!
如今的《大長慶》和其他人一樣,都在為祖國版圖的強大,而默默的為我們身邊每一個您付出著應有的年華,讓我們認識了一個不一樣的長慶油田,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西部新大慶,共同為駐守在石油一線的石油工人們說一聲,你們辛苦了!!
導語:是長慶油田讓我們了解中國還有這樣一群人在為我們的家園保駕護航!!!
在中國石油發展的同時,我們還停留在了解東北部大慶的同時,西部大長慶的突破也已經清晰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