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焦

下焦

徠①人體部位名,系三焦之一。三焦的下部,指下腹腔自胃下口至二陰部分。能分別清濁,滲入膀胱,排泄廢料,其氣主下行。《靈樞·營衛生會》:“下焦者,別迴腸,注於膀胱而滲入焉。故水谷者,常並居於胃中,成糟粕,而俱下於大腸而成下焦。滲而俱下。濟泌別汁,循下焦而滲入膀胱焉”。

②溫病學名詞。指辨證方法。溫病後期或恢復期,邪在肝腎。《溫病條辨》:“中焦不治則傳下焦,肝與腎也。”

簡介


● 英文名稱:Lower Energizer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基礎理論—臟腑

古籍摘選


● 下焦者,別迴腸,注於膀胱而滲入焉。故水谷者,常並居於胃中,成糟粕,而俱下於大腸而成下焦,滲而俱下,濟泌別汁,循下焦而滲入膀胱焉。(《靈樞•營衛生會》)

名詞解釋


● 下焦是指腹腔臍以下的部位。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下焦的含義及範疇

● 下焦,為三焦之一,指腹腔臍以下的部位。
● 下焦包括腎、小腸、大腸、膀胱、女子胞、精室等臟腑,下肢有時也歸屬於下焦。

下焦的生理功能

● 三焦為津液的運化與元氣提供傳輸通道,具有受盛與傳化水谷的功能。
● 下焦的大腸、小腸、腎、膀胱有排泄尿液與糟粕的作用,故又有“下焦如瀆”之說。
● 大腸、小腸具有傳導作用,接受食物殘渣,吸收其中的水分,將所形成的糟粕向下排出。
● 膀胱氣化在腎氣的作用下開合有度,若腎氣虧虛,使其固攝作用減弱,常表現為夜尿頻多、遺尿、小便失禁等症,也可表現為小便不利、癃閉。
● 在消化排泄過程中,下焦的臟腑需要與其他臟腑互相配合,如胃氣的通降作用、肺對大腸的輔助作用,脾氣的運化作用也可助大腸吸收其中的津液。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鄭洪新。中醫基礎理論。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