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釉里紅瓷

青花釉里紅瓷

青花釉里紅瓷,釉下彩瓷的一種。在青花間用銅紅加繪紋飾。以色彩絢美著稱。始於元代。由於燒成難度大,青花釉里紅器,被視為古瓷珍品。

歷史


青花釉里紅瓷器
青花釉里紅瓷器
釉里紅系創燒於六百三十多年前的元末,流行於明初。由於釉里紅燒制難度大、成品率低的緣故,至明中期后便逐漸消失了。在雍正、乾隆期間,又推出了青花釉里紅。所謂青花釉 里紅,是將青、紅兩種釉下彩繪於同一器物上的裝飾。在透明釉的覆蓋下,經高溫煅燒而成。改變了以前只繪一色之單調。青紅兩色互相襯托,顯得分外嬌嬈,令人賞心悅目。清康熙年間又燒製成功了失傳已久的釉里紅,其呈色較為穩定。到雍正期間,色調鮮紅的釉里紅,顯色穩定精美;所繪製的圖案,燒制后線條清晰,可謂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工藝


,即青花與釉里紅兩種釉下彩合二為一。
青花,其製作方法是在成型的瓷坯上用青花料描繪各種圖案花紋,然後施透明釉,在以1300C左右的高溫一次燒成的釉下彩。
釉里紅,是指用銅的氧化物(銅花)為著色劑配製的彩料,在坯體上(或先施以青白釉的坯胎土)描繪紋樣,再蓋一層青白釉,然後裝匣入窯,經1250C~1280C的強還原焰氣氛,使高價銅還原成低價銅,呈現嬌妍而沉著的紅色花紋。
釉里紅的成色由氧化銅繪製煅燒而成,氧化銅在攝氏800度以上即會蒸發,但鈷藍成色的溫度卻高達攝氏1300度;要同時保持青花和釉里紅成色,其難度非常之大。所以燒制釉里紅,從顏料配製和自始至終的製作工序都要十分嚴格。若稍有偏差,就有整窯報廢之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