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心理障礙

性心理障礙

性心理障礙屬於精神障礙的一種。性心理障礙主要以個體的性心理和性行為明顯異常,並且以異常的性行為作為滿足個體性衝動、性興奮的主要方式的一組精神障礙。性心理障礙患者在臨床中男性多於女性。性心理障礙的病因複雜多樣,可能與遺傳因素、胎兒期或嬰幼兒期激素水平紊亂、家庭教育方式、社會心理應激等多種原因相關。性心理障礙通常採用藥物、心理、手術等綜合性治療。性心理障礙一旦形成,治療較為困難,且不易徹底糾正。但至更年期以後有可能漸趨緩和。

就診科室


● 精神心理科

病因


生物學因素

● 性心理障礙的病因複雜多樣,個體差異極大。胎兒期的雄激素水平影響到成人後大腦對性活動的控制能力,會導致個體在兒童期的性心理發育易受環境的影響;可能還與性腺活動階段有關,一般在青春期開始較為明顯;家族性異性症病例的發現也提示其發生與遺傳因素有一定關係。

家庭社會因素

● 父母對性行為若採取禁止、排斥或放縱、混亂的態度,都容易讓孩子產生性適應不良行為。不正確的養育方式,如把男孩當做女孩養,可能會造成孩子從小的性認同偏差。另外,性行為和性認同混亂的社會環境,或缺乏關愛、充滿矛盾的家庭關係,也可能是造成性心理障礙的重要因素。

癥狀


● 臨床中常見的性心理障礙主要有性功能障礙、性身份障礙、性偏好障礙,以及與性發育和性取向有關的心理及行為障礙。
● 性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性慾減退或缺乏、陽痿、早泄、射精延遲、陰道痙攣、性交疼痛與性高潮缺乏等癥狀。
● 絕大多數人的生理性別與主觀認知是一致的,但是性身份障礙患者卻在自身的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之間體驗到極度的不協調。如異性症、雙重異裝症、童年性身份障礙等。
● 性偏好障礙主要表現為採用明顯異常的性行為方式滿足性慾。如戀物症、異裝症、露陰症、窺陰症、摩擦症、戀童症、性受虐症、性施虐等。
● 與性發育和性取向有關的心理及行為障礙是指與性發育和性定向有關的心理及行為問題。如性成熟障礙、自我不和諧的性取向、性關係障礙等。

檢查


● 確診性心理障礙需要進行體格檢查、精神檢查和量表評定及心理測試等。
● 一般檢查、神經系統相關檢查、雌雄激素測定、染色體檢查等:了解是否有遺傳或器質性疾病。
● 精神檢查:包括注意力、記憶力、感知覺、自知力的檢查,明確是否存在其他精神類疾病。
● 自評和他評量表、心理測驗:了解性格特徵、行為模式以及重要生活事件等。

診斷


● 性心理障礙主要依靠患者的行為表現,患者和家屬提供的病史,以及精神檢查進行判斷,同時要排除軀體器質性病變。

性功能障礙

● 在臨床工作中須排除因器質性疾病及精神疾病等所引起的性慾減退或缺乏、陽痿、早泄、射精延遲、陰道痙攣、性交疼痛與性高潮缺乏等性功能障礙。

性身份障礙

● 強烈而持久的異性身份認同,以及對自身個體的解剖性別持續不滿或對自身性別角色表示厭惡,存在強烈地改變自身現有性別的慾望。

性偏好障礙

● 患者對無生命物體存在長期而專註的性幻想,或性行為和要求,在實際生活或想象中折磨或羞辱自身或性伴侶,或者與不恰當的性伴侶發生性活動,同時伴有臨床上顯著的痛苦或自覺無能為力。

與性發育和性取向有關的心理及行為障礙

● 與各種性發育和性定向有關的心理及行為問題,其性愛本身不一定異常。在我國,同性戀和雙性戀均被認為是一種性取向障礙。

性心理障礙需要和哪些疾病進行區別


● 本病需要與精神分裂症、精神發育遲滯等進行鑒別。
● 通過病史、精神專科檢查等,可以進行鑒別診斷。

治療


● 性心理障礙通常採用藥物、心理、手術等綜合性治療。

手術治療

● 部分性心理障礙患者渴望通過手術或激素治療來改變性別,但是變性手術風險大、成本高,且涉及倫理道德問題,需謹慎使用。

藥物治療

● 採用藥物治療降低抑鬱焦慮水平、性慾水平;採用情感穩定劑來增強衝動控制能力;通過改變激素水平達到抑制性衝動的效果等。

心理治療

● 厭惡療法、認知行為療法、家庭治療,幫助患者擺脫性刺激源或重塑認知,從而實現自我行為矯正。

危害


● 患者通常伴有較強烈的心理衝突,內心感到痛苦;對身體健康和社會功能造成不同程度損害;對社會道德和社會規範造成一定危害。

預后


● 部分患者通過手術治療可獲得滿意的效果;藥物治療可暫時緩解部分情緒癥狀,但內心衝突仍然存在,且不易徹底糾正;心理治療需要患者有強烈的治療動機且容易脫落。性心理障礙一旦形成,治療較為困難,病程較長則預后更差,至更年期以後有可能漸趨緩和。

預防


● 父母要保持正確的教養方式。
● 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學習正確的性知識,培養健康積極的性態度。
●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屬於自己的興趣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