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痛

冷痛

冷痛,是中醫學名詞,是指疼痛有冷感而喜暖。常見於腰脊、脘腹及四肢關節等處。

簡介


● 英文名稱:Cold Pain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診斷學—問診
● 常見病症:寒邪阻滯證、陽氣虧虛證

古籍摘選


● 傷於寒者,痛無間斷,得熱則緩。(《證治匯補·腹痛》)

名詞解釋


● 疼痛伴有冷感,或疼痛部位的體表溫度較正常皮膚髮涼。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冷痛是指疼痛伴有冷感,或疼痛部位的體表發涼的癥狀。

疼痛性質

● 疼痛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自覺癥狀。疼痛有虛實之分,實性疼痛多因感受外邪、氣滯血瘀、痰濁凝滯,或食積、蟲積、結石等阻滯臟腑經脈,氣血運行不暢所致,即所謂“不通則痛”;虛性疼痛多因陽氣虧虛,精血不足,臟腑經脈失養所致,即所謂“不榮則痛”。

癥狀表現

● 疼痛伴有冷感,或疼痛部位的體表發涼,喜溫,得溫痛減。常見於腰脊、脘腹、四肢關節等處。

主病

● 寒邪阻滯證:冷痛,痛勢劇烈,屬實證,常伴有的臨床癥狀有:形寒肢冷,面色蒼白,口淡不渴喜熱飲,尿清便溏,舌淡青苔白潤,脈沉遲等。
● 陽氣虧虛證:冷痛,痛勢綿綿,屬虛證,常伴有的臨床癥狀有:畏寒怕冷,四肢不溫,完谷不化,精神不振,舌淡而胖,或有齒痕,脈沉細等。

病因病機

● 外感寒邪或飲食不節而內傷生冷,導致人體寒邪亢盛,寒邪阻滯經絡,影響氣血運行,不通則痛而發為冷痛。其疼痛特點一般為冷痛程度較甚,疼痛拒按喜暖。
● 患者久病耗傷陽氣,或者素體陽虛,或者年老體虛等原因造成機體陽氣虛衰,不能溫煦人體臟腑經脈以及肌肉皮膚,即不榮則痛。其疼痛特點為冷痛不甚嚴重,疼痛喜按喜暖。

現代醫學範疇

● 現代醫學的痛經,關節炎,腰肌勞損,腹瀉等引起的疼痛,多具有冷痛的特徵。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鄭洪新。中醫基礎理論.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 [3] 鄧鐵濤。中醫診斷學.5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