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寶丹

至寶丹

至寶丹,中醫方劑名。為開竅劑,具有化濁開竅,清熱解毒之功效。主治痰熱內閉心包證。神昏譫語,身熱煩躁,痰盛氣粗,舌絳苔黃垢膩,脈滑數。亦治中風、中暑、小兒驚厥屬於痰熱內閉者。臨床常用於治療急性腦血管病、腦震蕩、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肝昏迷、冠心病心絞痛、尿毒症、中暑、癲癇等證屑痰熱內閉者。

歌訣


至寶硃砂麝息香,雄黃犀角與牛黃,金銀二箔兼龍腦,琥珀還同玳瑁良。

組成


生烏犀(水牛角代)、生玳瑁、琥珀、硃砂、雄黃、牛黃、龍腦、麝香、安息香、金箔、銀箔。

用量


生烏犀(水牛角代)、生玳瑁、琥珀、硃砂、雄黃各30g,牛黃、龍腦、麝香各0.3g,安息香(酒浸,重湯煮令化,濾過滓,凈)45g,金銀箔各五十片。

用法


上丸如皂角子大,人蔘湯下一丸,小兒量減。現代用法:水牛角、玳瑁、安息香、琥珀分別粉碎成細粉;硃砂、雄黃分別水飛成極細粉;將牛黃、麝香、冰片研細,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加適量煉蜜製成大蜜丸,每丸重3g。口服,每次1丸,每日1次,小兒減量。本方改為散劑,用水牛角濃縮粉,不用金銀箔,名“局方至寶散”。每瓶裝 2g,每服2g,每日1次;小兒3歲以內每次0.5g,4-6歲每次1g;或遵醫囑。

功用


化濁開竅,清熱解毒。

主治


痰熱內閉心包證。神昏譫語,身熱煩躁,痰盛氣粗,舌絳苔黃垢膩,脈滑數。亦治中風、中暑、小兒驚厥屬於痰熱內閉者。

方義


本方證因痰熱內閉,瘀阻心竅所致。痰熱擾亂神明,則神昏譫語、身熱煩躁;痰涎壅盛,阻塞氣道,故喉中痰鳴、轆轆有聲、氣息粗大;舌絳苔黃垢膩,脈滑數為痰熱內閉之象。至於中風、中暑、小兒驚厥,皆可因痰熱內閉,而見身熱煩躁、痰盛氣粗,甚至時作驚搐等症。邪熱固宜清解,然痰盛而神昏較重,尤當豁痰化濁開竅,故治以化濁開竅、清熱解毒為法。葉天土所謂“舌絳而苔黃垢膩,中夾穢濁之氣,急加芳香逐之”即是此義。方中麝香芳香開竅醒神;牛黃豁痰開竅,合犀角清心涼血解毒,共為君葯。臣以安息香、冰片 (龍腦)辟穢化濁,芳香開竅,與麝香同用,為治竅閉神昏之要品晶;玳瑁清熱解毒,鎮驚安神,可增強牛黃、犀角清熱解毒之力。由於痰熱瘀結,痰瘀不去則熱邪難清,心神不安,故佐以雄黃助牛黃豁痰解毒;琥珀助麝香通絡散瘀而通心竅之瘀阻,併合硃砂鎮心安神。原方用金銀二箔,意在加強琥珀、硃砂重鎮安神之力。

配伍特點


一是於化濁開竅,清熱解毒之中兼能通絡散瘀,鎮心安神;二是化濁開竅為主,清熱解毒為輔。

運用


本方是治療痰熱內閉心包證的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神昏譫語,身熱煩躁,痰盛氣粗,舌絳苔黃垢膩。脈滑數為辨證要點。

加減化裁


本方清熱之力相對不足,可用《溫病條辨》清宮湯送服本方,以加強清心解毒之功;若濕熱釀痰,蒙蔽心包,熱邪與痰濁並重,症見身熱不退、朝輕暮重、神識昏蒙、舌絳上有黃濁苔垢者,可用《溫病全書》菖蒲鬱金湯(石菖蒲、炒梔子、鮮竹葉、牡丹皮、鬱金、連翹、燈心、木通、淡竹茹、紫金片)煎湯送服本方,以清熱利濕、化痰開竅;如營分受熱,瘀阻血絡,瘀熱交阻心包,症見身熱夜甚、譫語昏狂、舌絳無苔或紫暗而潤、脈沉澀者,則當通瘀泄熱與開竅透絡並進,可用《重訂通俗傷寒論》犀地清絡飲(水牛角汁、丹皮、連翹、淡竹瀝、鮮生地、生赤芍、桃仁、生薑汁、鮮石菖蒲汁、鮮茅根、燈心)煎湯送服本方;如本方證有內閉外脫之勢,急宜人蔘煎湯送服本方。

禁忌


本方芳香辛燥之品較多,有耗陰劫液之弊,故神昏譫語由陽盛陰虛所致者忌用;孕婦慎用。

附註


附方

行軍散

組成

西牛黃、當門子(麝香)、真珠、梅片、硼砂、明雄黃、火硝、飛金。

功用

避穢解毒,清熱開竅。

主治

暑穢,吐瀉腹痛,煩悶欲絕,頭目昏暈,不省人事;以及口瘡咽痛;風熱障翳。現代主要用於夏季中暑、食物中毒、急性胃腸炎等屬暑熱穢濁者。外用可治口腔黏膜潰瘍、急性扁桃體炎、咽炎等熱毒病證。夏季以本品適量塗抹於鼻腔內,有預防瘟疫之效。

出處

《隨息居霍亂論》

重要文獻摘要


1.原書方治 《蘇沈良方》卷5引自《靈苑方》 :“舊說主疾甚多,大體專療心熱血凝,心膽虛弱,喜驚多涎,眼中驚魘,小兒驚熱,女子‘憂勞,血滯血厥,產後心虛怔忡尤效。”
2.方論選錄
①《醫略六書》卷1:“諸中卒倒,痰熱閉遏,血氣不能流利而神志失養,故寒熱交錯,神昏不語焉。生犀、玳瑁清心熱以存陰,硃砂、琥珀散瘀結以安神,牛黃、雄黃燥濕豁痰,麝香、龍腦通竅開閉,金箔、銀箔鎮墜心熱以安神明也。諸葯為末,入安息膏丸,取其解熱散結、通竅辟邪,為暴仆卒中,痰血閉結之專方。調化用參湯、用童便、用薑汁,乃扶元、散瘀、降火、開痰之別使也。”
②《溫病條辨》卷1:“此方會萃各種靈異,皆能補心體,通心用,除邪穢,解熱結,共成撥亂反正之功。大抵安宮牛黃丸最涼,紫雪次之,至寶又次之。主治略同,而各有所長,臨用對證斟酌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