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產

臨產

臨產指產婦已進入產程。主要標誌為:有規律並且逐漸增強的宮縮,持續30秒或以上,間歇5-6分鐘,同時伴隨進行性宮頸管消失、宮口擴張和胎先露部下降,用鎮靜藥物不能抑制

臨產生理學名詞。出《諸病源候論》卷四十三。又名臨蓐、臨盆、臨月、臨草、卧蓐、坐蓐、坐草、上草、免蓐等。指臨近生產,即將進入分娩期。

指孕婦快要生孩子。

簡介


● 英文名稱:Labor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分科—婦產科

古籍摘選


● 欲產時,覺腹內轉動,即當正身仰卧,待兒轉身向下,時作痛,試捏產母手中指中節或本節跳動,方臨盆,即產。(《女科經綸·產後證上》)

名詞解釋


● 臨產是指胎兒及胎盤、胞衣自胞宮經陰道娩岀的分娩過程。

百科解讀


● 臨產指胎兒“臨盆即產”,預示著產程的開啟。

臨產徵兆

● 了解臨產徵兆,從容應對產程的開啟,是順利生產和產後恢復的前提和保障。
● 孕婦感到呼吸困難緩解,胃壓迫感覺消失,食量增加,這是宮底下移的徵兆。
● 胎頭下移使骨盆受到的壓力增大,故腹墜腰酸。
● 胎頭下移,骨盆壓力增大,壓迫膀胱、大腸,致大小便次數增多,且便后不覺舒服痛快。
● 由於雌激素分泌增多,陰道分泌物增多。
● 胎動次數減少,這是由於胎位已比較固定;但若持續半天時間仍感覺不到胎動,應請醫生診斷。
● 子宮發生高頻率的、不規則的陣痛。
● 由於子宮收縮,胎兒下墜入盆,胎膜和子宮壁逐漸分離摩擦引起血管破裂而出血,俗稱“見紅”。見紅幾小時內應到醫院就診。但有的見紅后仍要等1~2天,有時是數天之後才開始出現有規律的子宮收縮。

生活經驗

● 出現臨產徵兆時,應當及時前往醫院待產。
● 提早做好精神和物質上的準備,臨產時才能從容不慌張。
● 一般臨產前半個月不宜遠行,因為旅途中各種條件都受到限制,一旦分娩出現難產,可能危及母子安全。
● 臨產飲食宜調,不可不食,受飢則臨產之時,母親無力;但也不可過食太飽,使兒氣不能運,多導致子母受傷。
● 湯水飲用宜適量,引飲過多,膀胱脹滿不利於生產,嚴重時可導致膀胱破損。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談勇。中醫婦科學.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