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氏大宗祠

廣東省羅定·素龍·潭井歷史建築

羅定梁氏大宗祠位於廣東·羅定·素龍·潭井,原整體結構由三座九進組成,“梁氏大宗祠”居中,右為“三達祖廟”,左為“敬業學堂”。梁氏大宗祠即“崇高紀念堂”,是崇高公後裔所建。

據族譜記載:梁崇高,是梁康伯公第七十世裔孫,原居廣東南雄府保昌縣沙水村珠璣巷,南宋咸淳九年(公元1273)逃遷廣東羅定潭井村,當地其後裔遂尊稱他為一世祖。

梁氏是羅定名門望族之一,其大宗祠坐北向南,莊嚴宏偉,氣派非凡,歷史悠久,地靈人傑,英才輩出。

建築特色


梁氏大宗祠位於廣東省羅定市素龍鎮潭井村,其整體結構由三座九進(三座並排,每座三進)組成,“梁氏大宗祠”居中,右為“三達祖廟”,左為“敬業學堂”。上世紀八十年代因潭井小學擴建的需要,遂將後排三進拆除,改建為教學樓,故現存的主體建築只有三座六進。
梁氏大宗祠
梁氏大宗祠

歷史沿革


梁氏大宗祠即“崇高紀念堂”,是崇高公後裔所建。據族譜記載:梁崇高,是梁康伯公第七十世裔孫,原居廣東南雄府保昌縣沙水村珠璣巷,南宋咸淳九年(公元1273)逃遷廣東羅定潭井村,當地其後裔遂尊稱他為一世祖。
梁氏大宗祠雖始建年代不詳,但迄今為止有資料可稽的,對它曾進行過四次的重修或大修。第一次是1827年(道光7年);第二次是1905年(光緒31年);第三次是1984年;第四次是2000年。
梁氏是羅定名門望族之一,其大宗祠坐北向南,莊嚴宏偉,氣派非凡,歷史悠久,地靈人傑,英才輩出。大宗祠正門楹聯:“簮纓世胄,鐘鼎家聲”;大宗祠主廳楹聯:“興懷前代入聖門登鼎甲繼繼繩繩更有宰輔力持國政,福庇後人輝武庫耀文魁蹌蹌濟濟不獨大夫隆祀鄉賢”。三達祖廟正門聯:“三才挺秀,達德創新”。敬業學堂正門聯:“敬敷五教,業廣三才”。

文化活動


相關人物

大宗祠正門“梁氏大宗祠”石刻,是陳樹勛(廣西岑溪人,清·光緒癸卯科進士)書;大宗祠廳內“崇高紀念堂”牌匾,是梁傑興(素龍潭井村人,崇高公後裔,教師、書法家)書;大宗祠廳內“國術重光”牌匾,是為了紀念“一代佛拳宗師”、“一代武王”梁方伍(又名梁天桂、梁天柱,崇高公後裔),甲申年春,由時任中共雲城區委常委、公安局長梁之永(又名梁缺、梁詠,素龍格木橋村人,崇高公後裔,著名書法家、哲學家、作家)題寫。(因當時原懸掛於大宗祠廳內的“我武維揚”匾將擬移置梁方伍出生地)。

主要景觀


三達祖廟

淺釋[三達祖廟]
廟:祖宗神位安放及供奉祭祀祖先的處所。
三達祖廟:是梁氏祖先安放、供奉及祭祀神明之處所。
相傳,當年梁氏祖先在逃難途中,當經過水路時,發現一人形漂浮物件從水中跟隨而至,多次揮之卻又回來。當時,梁氏祖先心生敬畏,認為此神奇之物必定是神明的化身,於是,更堅定了繼續前進、排除萬難的信念,並對此聖物許下了誓言。“三達”之一:送達、到達之意。當年梁氏祖先深信有此神明的護送,一定能從出發地平安抵達目的地(廣東羅定);“三達”之二:表達、明達之意。當年梁氏祖先為感恩該神明的一路庇護,對其許下了到達目的地后,將為其立廟紀念並作世代供奉的諾言;“三達”之三:達觀、達德之意。當年梁氏祖先真正踐行了包容萬物、達則兼濟的哲學情懷以及誠信、報恩、崇德、奮發的處世品格,並以此勉勵後人。
另:“三達”在佛教中的解釋:通三明(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謂三達。
[注]羅定梁氏崇高公第24傳裔孫梁缺(梁詠)釋
梁氏大宗祠
梁氏大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