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經濟與法的結果 展開
- 經濟與法
- 共10冊
經濟與法
經濟與法
《經濟與法》每天精心選擇一個典型案例,用三十分鐘悉心講述案例背後蘊涵的法理及規章制度,挖掘市場經濟活動中存在的法律缺失,及時傳播法律法規,充分發揮欄目在經濟生活領域中的法制宣傳作用。作為財經頻道唯一一檔法制專題節目,《經濟與法》著重向觀眾傳遞“經濟活動中的法律規則”,關注個體在經濟活動中的法律困惑,法律認識,以欄目的影響來推動市場經濟的規範化和法制化。
![經濟與法](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e/d/meda7638b6f59c6c95774079978563b50.jpg)
經濟與法
值得一提的是,《經濟與法》與央視其他法制類欄目,不僅在欄目形態、觀眾定位、報道領域上有所區別,更重要的是,該欄目自誕生時起,就秉持著一種全新的製作理念。
![經濟與法](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f/c/mfc471cb2789aac6ba5f4047b3551c0b1.jpg)
經濟與法
《經濟與法》在法制的基礎上更具備“經濟”的特色,因為這兩個字使得它的題材上必須要有些避讓。《經濟與法》應該強調規則的力量,用規則來解決社會生活中的種種矛盾,用規則來打動觀眾。編導以“規則”為核心,構成節目理念,使《經濟與法》擁有一片獨有的、可拓展的生長空間。
“專業性較強”,“涉及社會經濟生活中的有關法律問題”,是《經濟與法》區別其他欄目的兩大特點。欄目題材不僅涉及公司經營活動中的一些經濟糾紛,而且還涉及到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財產糾紛。
![經濟與法](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6/e/m6ed0881bf14892e82c14542e58558922.jpg)
經濟與法
2003年2月10日之前,《經濟與法》在晚上10:30左右播出,當時的受眾大多是從商或者對經濟有濃厚興趣的人士,當時的數據是經常收看《經濟與法》的是一些35歲—45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士,以男性為主。
2003年2月10日,《經濟與法》調整到黃金時段,也就是晚上8:30播出,受眾類別也相應有了一些變化,受眾類型更加大眾了,從商界人士到家庭婦女,從中心城市到偏遠的農村都有許多觀眾在定期收看《經濟與法》。
2003年2月10日以後,《經濟與法》的收視率處於急速爬升的狀態,在很短的時間《經濟與法》的收視率在二套基本固定在前五名之列,是二套所有專題類節目的收視冠軍。
![經濟與法](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7/2/m72bdc9a3f6b1e98816a43bd1886ffdca.jpg)
經濟與法
2、《經濟與法》的節目都是已經有結論的案件,因此,在製作過程當中,還可以設計一些懸念,而這種懸念是考驗編導、記者的智慧,讓觀眾隨著案件的進展,逐步了解當事人雙方在哪些方面出現了問題,最後,通過法院的判決和法律專家的點評,將案例所涉及到的法律條文完整地展示在觀眾面前,從中受到教育和啟示。
《今日說法》應當說是一個非常有影響的欄目,很多有名的案例是通過這個欄目而介紹給大家的。《今日說法》的特點是視角比較廣泛,題材比較多樣化,有些問題也並不完全是和法律專業技術,特別是訴訟解決方式直接相關。因此,可以說《今日說法》兼有法律和道德,以及新聞報道幾重屬性,所以一直擁有比較廣泛的觀眾群。
《經濟與法》的特點一是在於注重法律衝突的展示;二是注重法律知識的清晰;三是注重情節與故事的完整性。因此,對具有一定法律知識,或者比較關注法律問題的觀眾來講,看《經濟與法》比《今日說法》更過癮,更有收穫。但對於法律問題不太了解,對於訴訟紛爭的展示不感興趣的觀眾來講,看《今日說法》可能會輕鬆一些。
經濟與法:CCTV-2:每周一至周五晚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