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全華的結果 展開

全華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教授

全華,男,博士,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南永順人。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博士畢業,曾留學美國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旅遊與接待業研究中心,兼任上海旅遊發展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湖南商會旅遊分會顧問,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評議專家,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區域旅遊開發專業委員會理事。

學術研究


專業方向
水域經濟,旅遊規劃,區域發展規劃
社會服務
作為副組長或主要專家,先後參與了遼寧、山西、甘肅、內蒙古等省級旅遊規劃以及中南五省與西北片區紅色旅遊規劃,主持或參與了大連、杭州、張家界、西藏林芝、上海浦東(南匯)等18個地市的旅遊規劃項目。主持並完成了多項地方政府或其他企事業單位委託的決策諮詢課題。
曾獲全國鄉土規劃成果三等獎,湖南省科研成果一等獎,東北師範大學研究生科研成果二等獎,遼寧省科研成果二等獎,東北財經大學科研論文一等獎,首屆上海市旅遊決策諮詢研究成果三等獎。
主講課程
先後給本科生、留學生、研究生、博士生主講過《旅遊規劃理論與實踐》、《旅遊資源開發及管理》、《旅遊地理學》、《生態旅遊》、《導遊業務》、《會展設計與布局》等課程,教學理論功底紮實,實踐經驗豐富,能理論聯繫實際,受到廣泛好評。培養研究生49名,已畢業43名。
學歷與經歷
2007年11月至今,上海財經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旅遊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0年8月-2011年2月在美國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留學。
2005年12月-2007年11月,上海財經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博士后。
2003年2月-2006年2月,在東北財經大學(大連)工作,先後擔任東北財經大學副教授、教 授、特級教授,旅遊系(教學部)主任,旅遊規劃中心主任。
2000年9月-2003年6月,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北京)學習,獲博士學位。
1997年9月—1998年7月,應邀到北京大學訪問研究一年。
1989-2000年在武陵大學旅遊系、教務處工作,任副教授、教務處長。
1986年9月-1989年7月,東北師範大學(“211”大學)地理系,學習,獲碩士學位。
1982年9月-1986年7月,湖南師範大學(“211”大學)地理系,學習,獲學士學位。
科研情況 先後參加或主持 科研課題37項,其中國家級、省部級縱向科研課題12項,旅遊規劃橫向課題25項。出版著作9部,在《地理學報》 (SCI期刊源)、《地理科學》 (SCI期刊源)、《生態學報》、《山地學報》 (SCI期刊源)、《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地理》等刊物上發表旅遊方面學術論文5 0餘篇,其中一篇被收入《跨世紀的中國地理學》,三篇被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旅遊經濟》全文轉載。
代表作有:
1.《生態旅遊區建設的理論與實踐》.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個人專著。由本人博士論文修改而成。
2.《旅遊資源開發及管理》.北京:旅遊教育出版社,2006,第一作者( “十一五”國家級教材規劃)。
3.《旅遊規劃實務》.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叢書主編。
4.張家界景區水環境演變與旅遊發展關係探討,載《地理學報》,2002(5):619-624,第一作者。
《地理學報》是我國地理界最高學術刊物,由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主辦。在2002年全國1534種科技期刊影響因子總排序中,列第三位(中國科學D列第9)。從竺可楨《論西湖之成因》算起,近一個世紀以來,《地理學報》只登載過十幾篇旅遊文章。
5.生態旅遊研究方法綜述,載《生態學報》,2004(6):194-204,獨著。
6.武陵源風景名勝區旅遊生態環境演變趨勢與閾值分析,載《生態學報》,2003(5):111-118,獨著。
序號成果名稱發表刊物或立項部門備 注
1.“重點旅遊景區旅遊生態環境評估方法與技術研究”系列成果之一:張家界旅遊生態環境研究
國家科技部重點科技項目(攻關)計劃專題(96-920-37-01)
(主持)
在《地理學報》《生態學報》《地理科學》《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旅遊學刊》等刊物上發表論文7篇
2旅遊資源可持續利用示範研究國家科技部十五攻關課題(2002BA807B10,子課題負責人)已在商務印書館出版專著
3.“森林公園旅遊活動生態效應的變化機制及調控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0200040)(第二負責人,2002年)在《生態學報》《地理科學》《地域研究與開發》《旅遊學刊》等刊物上發表論文3篇
4.旅遊開發的區域效應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9271032)(參加,1992年)《跨世紀的中國地理學》引用
5.旅遊業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基於新業態的增長方式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編號08BJY128)課題主要負責人之一
6.城市水域污染分析及其景觀化防治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批准號:07JA630043)2007年,主持,正在進行
7.上海水域景觀綜合治理與世博會主題策應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批准號:2007BZH007)2009年,主持,已通過鑒定
8.景觀依託型企業發展模式研究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20060400640)(主持,2006年)已完成
9.武陵源人文建筑後效研究湖南省教委科研計劃項目(主持,1998年)部分成果被收入《共和國五十年鑒》
10.湖南省旅遊可持續發展研究湖南省社科計劃項目(參加,2002年)已鑒定
11.湖南省經濟跨越式發展戰略研究湖南省教委科研計劃重點項目(旅遊專題執筆人,2000年)被湖南省教委、科委評為一等獎,文聯出版社出版
12.旅遊教學內容與方法改革研究湖南省教委教改計劃項目(主持,1998)在武陵大學應用,被列入教育部改革試點專業
13.上海市可游性景觀河段普查與浦江水系聯動研究
上海市旅遊局課題
主持
2009年9月通過鑒定,並獲上海市首屆旅遊科研成果三等獎
14.山西省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山西省政府(副組長)2006年10月通過鑒定
15.甘肅省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甘肅省政府(副組長)2006年5月通過鑒定
16.內蒙古自治區旅遊發展總體規劃中國科學院合作項目(參加)2003年8月,在北京通過鑒定
17.中南五省與西北片區紅色旅遊規劃國家發改委合作項目(參加)已通過鑒定
18.西藏林芝地區旅遊規劃國家發改委合作項目(參加)2002年10月,在拉薩通過鑒定
19.杭州市旅遊發展規劃北京大學合作項目(參加)2004年通過鑒定
20.大連市旅遊資源普查大連市政府(執行組長)2006年通過鑒定
21.柳州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中國科學院合作項目(參加)2002年8月,在北京通過鑒定
22.上海市南匯區旅遊發展規劃上海市南匯區旅遊管理局2007.8 通過鑒定
23.吉林省延吉市旅遊發展規劃延吉市人民政府(參加)2007.7.2通過鑒定
24.大興安嶺林區旅遊發展總體規劃中國科學院合作項目(參加)2003年已通過鑒定(因非典,採用函評)
25.河北唐山市旅遊發展戰略研究中國科學院合作項目(參加)2001年8月,在北京通過鑒定
26.福建寧德市旅遊發展規劃北京大學合作項目(參加)2004年完成
27.內蒙古巴彥淖爾盟旅遊發展規劃中國科學院合作項目(參加)2004年8月,在呼和浩特市通過鑒定
28.甘肅官鵝溝景區旅遊規劃中國科學院合作項目(參加)2004年通過鑒定
29.張家界天門山旅遊規劃張家界市政府(參加)1991年在張家界通過鑒定
30.大連市甘井子區十一五旅遊規劃大連市甘井子區政府(主持)2005年完成
31.大連市紅旗街道旅遊規劃大連市旅遊局項目(主持)2003年9月通過鑒定
32.大連市南岔溝景區規劃大連市甘井子區政府(主持)2004年完成
33.大連市金州區旅遊發展規劃大連市金州區政府(專家組組長)2007年已通過鑒定
34.山西省忻州市十一五旅遊發展規劃山西省忻州市政府(副組長)2006年通過鑒定
35.大連市北海浴場詳細規劃大連市長海縣旅遊局(主持)2003年結題
36.永順縣旅遊資源及其評價湖南省高校社會考察項目,1985(主持)地礦部,中央電視台,全國鄉土規劃對策論文競賽,三等獎
37.生態旅遊區建設的理論與實踐商務印書館,2007.8獨著
38.旅遊規劃實務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第一作者
39.旅遊資源開發及管理旅遊教育出版社,2006.5
第一作者
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
40.城市水域景觀分析及綜合治理法律出版社,2009.10楊竹莘、全華著
41.旅遊規劃學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4第一作者
42.中國旅遊地理科學出版社,1999合著“九五”規劃教材
43.21世紀初湖南省經濟跨越式發展戰略研究報告中國文聯出版社(旅遊專題負責人,2000年)合著
44.旅遊學導論青島出版社,1992合著
45.內蒙古自治區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商務印書館,2004合著
46.生態旅遊研究方法綜述生態學報,2004,24 (6) 194-204.獨著,中科院生態與環境中心承辦, 一類
47.生態旅遊區研究進展地域研究與開發,2004 ,23(3):70-73.獨著, 核心,人大報刊資料《旅遊管理》2004(5)全文轉載:60-63.
48.旅遊規劃可視化表達與時間維疊加《生態。旅遊。發展》,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96-104.獨著,中國生態協會旅遊生態專門委員會2004年年會
49.武陵源旅遊風景名勝區生態環境演變趨勢與閾值分析生態學報,2003,23 (5): 111-118.獨著,中國科學院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承辦, 一類
50.旅遊建築水環境後效與調控模型地理科學,2003,23 (2): 251-254.獨著, 一類,中科院長春地理所主辦
51.張家界景區水環境演變與旅遊發展關係探討地理學報,2002,57(5):619-624.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主辦, 一類
52.生態旅遊區旅遊環境與可持續發展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2,12(3) : 95-98.獨著,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主辦, 一類,CSSCI檢索
53.生態旅遊區人文建築動態閾值模型旅遊學刊,2002,17(6):54-56.獨著, 一類,全國最高旅遊刊物
54.山嶽型旅遊區人文建築環境後效與調控模型山地學報,2002,20 (6) 706-711.獨著,中科院成都山地研究所主辦, 一類
55.乾旱區綠洲承載力研究的全新審視與展望資源科學,2002,24(2): 42-48.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主辦, 一類
56.旅遊管理專業教學模式探討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3.30(6):104-106.獨著, 核心,財政部主管、東北財大主辦
57.世界自然遺產地建設規模閾值初探亞太旅遊年刊,2002.7:627-633.獨著,獲遼寧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
58.旅遊區規劃建設構想四維可視化表達2002東北財經大學科研活動月論文獨著,優秀論文一等獎
59.湖南省旅遊跨越式發展研究西部開發研究會,2000年獨著,獲優秀論文獎
60.從武陵源看自然風景開發的區域社會效應旅遊經濟,1995(1):20-22.獨著,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61.論自然風景開發的區域經濟效應旅遊學刊,1995(3):57.獨著, 核心,被全國旅遊學術界公認的最高旅遊刊物
62.自然風景開發的區域經濟效應《跨世紀的湖南科技》,湖南科技出版社,1995.7:31-33.獨著
63.尼泊爾威示特山區旅遊、變革與持續發展地理譯報,1994(2):19-22.中國科學院地理所主辦
64.自然風景開發的區域負效應研究全國區域旅遊開發研討會論文集,江蘇人民出版社,1994:44-47.獨著
65.論自然風景開發的區域社會效應農業現代化研究,1994,15(7):70-73.獨著,中科院長沙農業現代化研究所主辦, 一類
66.從武陵源看自然風景開發的區域社會效應經濟地理,1994,14(4):89-92.獨著 ,核心,中國地理學會人文地理專業委員會主辦
67.論張家界旅遊開放區發展戰略《全國區域旅遊開發研討會論文集》,山東地圖出版社,1992:107-110.獨著
68.旅遊網路及其實踐意義研究全國區域旅遊開發研討會論文集,山東地圖出版社,1992:79-82.獨著
69.論武陵源旅遊開發區的闢建旅遊地理研究,1991(2)獨著
70.論武陵源旅遊開發區發展戰略經濟地理,1991(11):148-141.獨著,中國地理學會人文地理專業委員會主辦, 核心
71.東北旅遊網路研究地理研究,1990,3.獨著, 一類,中國科學院地理所主辦
72.東北旅遊網路研究東北師大碩士論文,1989.指導教師:石慶武,孫文昌
73.湘西猛洞河旅遊資源開發經濟地理,1988,8(2):138-141.獨著, 核心
74.湘西猛洞河旅遊資源開發旅遊經濟,1988 (4):41-44.獨著,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75.旅遊開發的環境決定青年地理學家,1988(2).獨著
76.旅遊資源新論《資源,環境與區域開發》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69-72.獨著,中國地理學會人文地理專業委員會主辦
77.A Study on the Ecological Threshold for Building Scope in the World Heritage Spot
The 8 Annual Con-
ference Asia Pacific Tourism Association, 2002.7. : 627-633.
獨著
78.東北老工業基地工業旅遊研究韓國:2005東北亞國際旅遊觀光會議,2005.3.獨著,日本北東亞觀光研究會,韓國觀光產業學會協辦
79.張家界旅遊飯店結構現狀及優化途徑研究邊疆經濟與文化,2005,24(12):10-13.指導研究生髮表的論文
80.婁底市旅遊業跨越式發展的對策及旅遊經濟結構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20)4:108-113.指導研究生髮表的論文
81.晚清名臣故居旅遊開發理念的構建職教與經濟研究,2006,(4)2:28-31.指導研究生髮表的論文
82.大連交通設施旅遊功能利用研究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3):37-19
83.青藏鐵路沿線旅遊開發空間結構研究旅遊研究,2007,2(2):146-153。
84.Dynamic and Restricting Mechanism for EcotourismAttractionsBuilding and its OptimizationThe 9 Annual Con- ference Asia Pacific Tourism Association, 2003.9, Aistralia.獨著
85.A Study of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Areas along Qinghai-Tibet RailwayTourism Research, Vol.2, No.2, Summer 2007.
CHEN Jin-lin
QUAN 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