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全彬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四院院長、黨委副書記
任全彬,出生於1970年10月,1994年參加工作,工學博士,研究員,陝西省力學學會理事,西北工業大學兼職教授。
1994年3月至2004年12月,歷任航天四院四十一所員工、副主任、主任;
2004年12月至2010年1月,歷任航天四院設計部副主任、主任/黨總支副書記;
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擔任航天四院四十一所所長、黨委副書記;
2017年12月至今,擔任航天四院副院長;
2019年11月至今,擔任航天四院黨委書記;
2014年5月至2021年3月,擔任陝西中天火箭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2021年3月27日,陝西中天火箭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收到公司董事長任全彬先生申請辭去公司第三屆董事會董事長、董事以及董事會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提名委員會委員職務,辭去后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2021年7月,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四院院長、黨委副書記。
人物故事
作為一名航天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四院41所所長任全彬是自豪的,“但這種自豪感絕不是優越感,那樣就庸俗了。”任全彬說。
小時候,在河南農村上學的任全彬難得能看到課外書,讀大學的哥哥帶回的一本《小靈通漫遊未來》,他看了足有五六遍。高中之後,任全彬常常泡在圖書館里,對建築、航天、文學等都很有興趣。高考時,任全彬填報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立志成為一名航天人。
小靈通漫遊未來
1991年7月,航天四院在北航舉辦了一場招生宣講會,任全彬聽得動心。他試著給導師寫了一封信,詢問報考需要哪些條件、個人未來如何發展等,足足寫了兩頁紙。不久,他就收到了導師的回信。“如果老師不回信,我可能就不會報考了,但老科學家的態度鼓勵了我,給了我信心。”就這樣,任全彬成為了航天四院41所固體火箭發動機專業的研究生。
1994年,剛參加工作不久的任全彬就接到一項重要任務——主逃逸發動機裝葯及總體設計,這是逃逸固體發動機研製中難度最大的部分。“當時正是航天行業青黃不接的時候,年輕人很快就有事可做。”任全彬說,“機遇是很重要的,但你必須時刻準備好去迎接機遇,要有能力抓住機遇。”
當時,該型號發動機在中國還是首次研製,完全沒有經驗可以借鑒,“初生牛犢不怕虎”的任全彬接過了這副重擔,現實卻給了他一個下馬威。在第一發地面考核實驗時,由於設計上考慮的不夠周全,發動機被嚴重燒蝕。“因為當時經驗不足,對知識的掌握還不全面。”任全彬總結,“這件事我至今仍刻骨銘心。”
年輕的任全彬憋了一股勁兒,打定主意要攻克這一難關。在接下來的半年多時間裡,他和同事一起加班加點查找資料、聽取專家的意見,在腦海中設計了無數模型,寫出了改進性措施綜合報告。最終,改進的設計方案順利通過了考核。
在任全彬看來,這次失敗對自己而言“是件好事”。“通過這次失敗,我得到了寶貴的經驗,後來遇到新問題、攻克關鍵技術時會考慮的更周密。”任全彬說。
在之後的十幾年裡,任全彬先後負責了載人飛船逃逸發動機裝葯及總體設計工作、逃逸動力裝置技術工作,參加了載人航天工程零高度逃逸救生飛行試驗,參加了“神舟一號”到“神舟四號”無人飛行試驗及“神舟五號”載人飛行試驗等,漸漸成長為一名經驗豐富的設計帶頭人。
2003年,任全彬迎來了全新的挑戰,負責組建設計部研發中心。從科研帶頭人轉變為管理者,對他來說不是個難題。“航天工作的過程就是團隊協作管理,組建研發團隊只不過在這個基礎上增加了一些行政管理內容,和企業管理相比還是簡單一些的。”
任全彬坦言,自己更喜歡從事技術性、原理性探索的工作,這些是“有意思”的部分。而行政管理等事務性工作,是“有意義”的部分。“為了做我們喜歡的、有意思的事,就必須去完成一些有意義的事。”
工作十餘年來,任全彬獲得了數不清的榮譽,無愧於“航天人”的身份。“人對一件事情的感情和為這件事付出的時間是成正比的。”任全彬笑道,“更何況干這個事兒對國家有意義,干這個事兒值得,我這一輩子就不考慮轉行了。
負責預先研究與協作開發工作,擔任載人航天“神舟”逃逸固體火箭發動機總設計師、宇航運載固體大推力發動機總研究師等技術職務。曾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首屆陝西省傑出青年科技創新獎、“陝西省青年突擊手”稱號,被評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者”,當選“全國十大傑出青年崗位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