痙攣性斜頸

痙攣性斜頸

痙攣性斜頸是一種累及頸部區域的錐體外系運動障礙性疾病。可發生於所有人群,平均發病年齡40歲左右。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遺傳、外傷、疾病及精神因素有關。典型表現為頸肩部傾斜、酸痛。主要治療方法是藥物治療、局部肉毒素注射、中醫中藥和手術治療。痙攣性斜頸會造成中樞神經運動功能障礙,影響正常運動與生活。治療后可緩解癥狀。

就診科室


● 神經內外、神經外科或中醫科、康復科

病因


● 病因尚未明確,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 遺傳因素:有家族史。
● 外傷因素:如頭部或頸部外傷。
● 疾病因素:如錐體外系功能異常、腦炎、多發性硬化、前庭功能異常。
● 精神因素。

癥狀


● 痙攣性斜頸分為四型:特髮型、癥狀型、癔症型、先天型。共同的癥狀特點如下:

典型癥狀

● 頸部肌肉不能自主控制,導致頭頸部扭曲、歪斜、姿勢異常。
● 常伴有頸部、肩部肌肉疼痛。
● 運動或情緒激動、焦慮時加重,安靜時減輕,睡眠中消失。

其他癥狀

● 常伴有情緒低落甚至抑鬱癥狀。

檢查


● 診斷痙攣性斜頸主要依據影像學檢查。
● 影像學檢查
● ● 頭頸部磁共振成像、CT檢查可確診,排除其他疾病。
● 肌電圖檢查
● ● 肌電圖有助於判明痙攣的肌肉。

診斷


● 醫生診斷痙攣性斜頸主要依據臨床表現、影像學及肌電圖檢查。
● 患者頸肩部肌肉酸痛,頭頸傾斜。
● 通過脊柱X線片,可見脊柱形態方向改變,如側彎、前屈、後仰或扭轉現象。
● 肌電圖有助於判明痙攣的肌肉。

鑒別診斷


●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出現肩部肌肉酸痛,頭頸傾斜等癥狀,容易與痙攣性斜頸,這些疾病有頸椎間盤突出、顱頸交界畸形、先天性肌性斜頸、寰樞椎半脫位等。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
● 醫生主要通過臨床表現、影像學及肌電圖檢查,排除其他疾病,作出診斷。

治療


● 痙攣性斜頸的治療方法主要是藥物治療、局部肉毒素注射、中醫中藥、手術治療和康復治療。

藥物治療

● 採用肉毒素局部注射或美多巴、巴氯芬、安定類、氟哌啶醇等藥物治療,但僅能在早期起到減輕發作程度的作用,中後期則效果不明顯。

局部肉毒素注射

● 可以在短期內有效緩解大多數患者的癥狀,顯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注射后約1周起效,療效維持3~6個月,癥狀複發可重複注射。

中醫中藥

● 中醫認為痙攣性斜頸屬於中醫痙證,顫證等範疇。痙症,體頸直而背反張,病在筋也。筋者血之所榮,傷於邪則成痙。系風寒濕邪侵犯人體,壅阻經絡而成。
● 中醫治療原則:急則舒筋解痙以治其標,緩則扶正益損以治其本。治實宜祛風、散寒、除濕、清熱;治虛當滋陰養血。虛實錯雜者,當標本兼治,用泄熱存陰、益氣化瘀等治療。
● 針刺治療:根據不同的辨證,施以不同的治則和配穴手法,主要有開竅順筋法,以“五心穴”為主,適用於各型;通經散結法,以平刺風池、人迎、頸臂穴為主;消壅除聚法,以揚刺阿是穴為主;強督振頹法,以針刺風府、啞門、大椎等穴為主;滋陰息風法,以針刺復溜、照海等穴為主。根據患者不同癥狀,臨床可選取上法治療或數法同用。

手術治療

● 藥物等保守治療(至少半年以上)無效,病情繼續發展,嚴重影響生活或工作者,可選擇外科手術治療。外科術式主要有脊柱刺激、選擇性神經切斷術、Fostor-Dandy術、微血管減壓術、立體定向毀損術和腦深部電刺激術等,本病常採取聯合多種術式,效果較好。

康復治療

● 可使用經顱磁刺激抑制過度興奮的神經、肌肉,減緩抽搐。

危害


● 引起頭頸肌肉腫脹疼痛,影響生活和工作。
● 影響形體美觀,給身心帶來壓力。
● 容易造成運動神經功能障礙。

預后


● 痙攣性斜頸是一種緩慢進展性疾病,數年後病程趨於平穩,少數患者可自愈。

預防


● 運動要適度,均衡營養,保持合理規律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