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口旁疝
造口旁疝
造口旁疝是指為了實現大便的改道,在腹壁造口術后,造口旁出現缺損,腹腔內容物通過缺損疝出而形成的疾病。本病一般發生於造口手術后的患者,發生率在10%~50%之間。造口旁疝出現的原因主要來自於造口導致的腹壁缺損,加之術后咳嗽、排尿困難等引起腹壓增高,則更容易發病。造口旁疝患者多表現為造口旁邊早期可自行還納的腫物,站立或體力勞動時出現。該病早期治療可選擇腹帶局部壓迫,不能緩解或嚴重者需手術治療,積極治療能一定程度上緩解癥狀。部分患者造口腸管和疝內容物反覆突出,併發腸粘連,導致腸管嵌頓或腸壞死,嚴重者危及生命。
● 普通外科或外科
● 造口旁疝的主要病因是造口術形成的局部腹壁缺損,其他誘因也包括各種發病引起的腹內壓增高、營養不良等。
● 有研究表明,經腹直肌旁或切口造口的患者,發病率更高。
● 無菌操作不嚴格、止血不徹底者,也更容易誘發本病。
● 支氣管疾患引起的咳嗽、肝硬化腹水、腹內巨大腫瘤等導致腹壓增高,引發造口旁疝
● 一般指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腹部變得薄弱而更容易發病。
● 有些患者例如貧血、糖尿病併發症或惡性腫瘤,術后缺乏維生素,影響組織修復。
● 造口旁疝早期可無明顯臨床癥狀,或僅在造口旁邊出現向外突出的腫物。
● 造口旁的腫物早期可在平躺或休息時自行還納,勞累或站立時增大。
● 部分患者病程後期可出現腫物局部的酸脹和不適感。
● 疝囊巨大者影響穿衣、行走等日常活動。
● CT檢查能幫助判斷疝內容物和缺損面積的大小,觀察是否併發腸梗阻,對本病診斷和治療都極具意義。
● 醫生診斷造口旁疝,主要依據患者是否有腹部造口手術史、典型的造口旁腫物,必要時結合CT檢查協助判斷。
● 造口旁疝患者約在2年內有腹部造口手術史。
● 臨床可在造口旁見到突出的腫物,站立時加重,平躺可消失。
● 在造口旁可觸及缺損;部分患者疝內容物不能完全回納,缺損大小亦不能完全探清。
● CT能直接展示缺損部位、缺損面積大小,以及疝內容物。
● 一些疾病如腹股溝疝和腹部脂肪瘤等也會出現腹部的腫物,但造口旁疝特異性的發生於腹部造口術後患者,且疝囊突出於造口旁,以此就能與上述疾病作鑒別。
● 當患者因為癥狀不典型而不能自行判斷時,應當及時去醫院尋求醫生的幫助,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相關檢查和治療。
● 造口旁疝患者早期以非手術治療為主,可延緩疾病進展,必要時選擇手術治療,對缺損局部進行修補。
● 積極治療原發病如支氣管疾患和肝硬化等,避免咳嗽、腹水造成腹內壓升高。
● 使用專用腹帶進行局部壓迫,防止缺損擴大。
● 造口缺損區域的直接縫合修補
● ● 優點是操作簡單,手術創傷小。
● ● 缺點是複發率較高,再次使用此法修補后亦會複發。
● 造口移位加缺損區域縫合修補
● ● 在原切口修復缺損后,於原切口上方重新造口。
● ● 缺點是手術操作困難,創傷大,且可能發生新的造口旁疝。
● 開放補片修補術
● ● 優點是可以減小複發率。
● ● 缺點是手術創傷和難度都比較大,而且補片污染也會影響手術成功率。
● 腹腔鏡下造口旁疝補片修補術
● ● 是近年來選擇較多、效果比較理想的手術方式。
● ● 優點是恢復快、創傷小、併發症少。
● 造口旁疝患者病程後期疝囊逐漸變大,影響日常生活,如穿衣、行走和運動等日常活動都受限制。
● 造口旁疝會破壞造口裝置的密閉性,使尿液或大便外漏,造成生活不便和尷尬,同時刺激皮膚,造成不適。
● 疝囊反覆脫出造成腸粘連的患者,會出現腹痛、腹脹等癥狀。
● 少部分患者出現腸管嵌頓、腸壞死,甚至危及生命。
● 大部分患者通過合適的治療方式能延緩疾病進展,或有效緩解癥狀,預后較好。
● 部分患者可能因術式選擇不當或治療不及時影響預后,導致複發。
● 有些患者疝囊反覆脫出和還納,導致腸粘連、腸壞死等,危及生命。
● 積極治療支氣管疾患等相關疾病,預防便秘,避免腹壓過高。
● 對於惡性腫瘤、貧血等患者適當補充維生素,加強營養支持。
● 造口術前後注意合理選擇抗生素,防治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