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台教育學院
煙台教育學院
煙台教育學院是一所以培養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用型大專人才為主要目標,兼有中小學師資繼續教育任務的高等院校。隸屬煙台市教育局。始建於1978年,原名煙台教師進修學院,1983年更名煙台教育學院。1995年4月與煙台廣播電視大學合併。1998年開始舉辦高職教育。
1、學院全稱及地址:煙台教育學院,位於煙台市中心區,現分環山路和遲家兩個校區,今年9月遷入新校區(佔地1500畝,建築面積35萬平米)。
2、基本情況:學院是1978年由煙台市人民政府批准並主辦,后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報國家教育部備案的成人高等專科院校。學院始建於1978年,當時為煙台教師進修學院,1983年更名為煙台教育學院,1995年與煙台廣播電視大學合併,2005年經煙台市政府批准整體併入煙台職業學院。學院現有在校生3460人,專任教師206人,館藏圖書14萬冊,實驗設備總值914萬元。
校園一角
目前學校有東、西兩個校區,佔地面積147.24畝,校舍建築總面積4.99萬平方米。校內附設有:“山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培訓中心煙台基地”、“煙台市師資培訓中心”、“煙台市計算機應用能力考核辦公室”、“煙台市普通話培訓測試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碩士生煙台辦學點”等機構。
校園活動
學校全日制在校生4580人。
學校設置計算機與信息科學系、自動化科學系、環境科學系、應用工程系、外語系、經貿系、政法系、中文系、教育系、藝術系、體育教研室11個教學系(室),22個專業。
學校固定資產4200萬元,有8個多媒體教室、9個微機室、18間鋼琴房,各類實驗室、實訓室等55個,圖書館藏書16.44萬冊。百兆校園網為全校師生提供優質高效的網路教學、辦公、交流平台;與省教育學院、省電大系統ATM寬頻網相連接,具有雙向視頻、網上課堂、遠程會議等功能,為學院信息化教學、現代化辦學提供了堅實保障;教育技術中心“校園閉路電視教學系統”連接兩校區全部113個教室,有8個頻道的電視節目及學校教育專題節目全面向學生開放,加之以“演錄播編輯系統”、“課件製作系統”、“微格教學系統”等幾大系統的互聯互通,將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教學手段引入課堂,為教學手段的多元化奠定了基礎。
學校始終以適應社會需求,培養實用人才為辦學宗旨,二十餘年較高的辦學質量和良好的社會聲譽形成了招生和就業的良性循環,招生逐年穩步增長,畢業生就業率也逐年提高,近三年學生的平均就業率達到87%。學校先後被省、市各級領導部門授予“教學工作先進單位”、“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煙台市教書育人先進單位”等20餘項榮譽稱號。
為了保證學校的可持續發展,煙台一中接收原教育學院校區,目前學校分初中部、高中部兩個大的校區,佔地面積達180多畝。學校擁有各學科專用實驗室、室內運動場、圖書館、信息化教學系統等現代化辦學設施設備,建成了覆蓋三校區的大型校園計算機網路,師生通過校園網便可快捷地獲取教學課件、校內新聞,進行網路教學,收看網路電視。憑藉著良好的現代化辦學條件,一中人銳意進取,在全面推進現代化教育的時代浪潮中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成就。
在多年的辦學探索與實踐中,該校自始至終貫徹一個理念,即,面向社會需求,面向當地經濟,培養“用的上、留的住”的實用型、技能型人才。在此基礎上,該校逐步形成了自己明確的高職辦學定位:即,以培養“厚基礎、強技能、高素質”的實用技能型人才為目標,以“面向市場,緊貼崗位,服務社會,辦出特色”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突出“以德為本、理論適度、強化技能、重視實踐”的教學理念,全面推進教學改革,優化師資隊伍,嚴格教學管理,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提升辦學聲譽,努力建設立足煙檯面向全省的具有特色的高職高專院校。
為實現學院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在教學中,該校具體實施了“1+2”人才培養方案,即“專業+職業技能+現代技術”,要求學生在牢固掌握專業理論的基礎上,熟練運用計算機操作技術、多媒體網路技術,並取得與職業相關的技能證書。“1+2”人才培養方案緊緊圍繞“厚基礎、強技能、高素質”人才培養目標,在理論知識夠用的基礎上,倡導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重點強化學生的職業技能訓練。配合“1+2”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該校同時推行學生畢業的“雙證制”,即,“畢業證+技能證”。要求學生畢業時,在拿到畢業證書的同時,至少應拿到兩個以上的技能證書。如,普通話等級證書、英語四級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文秘與辦公自動化專業要求學生必須拿到駕駛證書。
近兩年,為適應各行業對崗位技能性人才的迫切需求,學校適時將“雙證制”調整為“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同時,修訂了相關專業的教學計劃,積極為學生創造條件,考取與專業相關職業的職業資格證書,並與勞動部門加強聯繫和合作,擴大了學生獲取職業資格證書的範圍。為更好地為學生的擇業準確定位,該校在省內率先引進了科技含量很高的“CETTIC職業素質測評系統”,對學生今後的職業發展方向起到科學性指導作用。確定計算機應用技術、工程造價管理、文秘與辦公自動化三個專業作為校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試點專業在課程設置上將職業資格考試相關內容作為教學內容,學生畢業前將分別參加山東省組織的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在獲得畢業證書的同時獲得職業資格證書或相當的資質證書。如,工程造價管理專業的“山東省工程造價專業人員業務水平等級證書”;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微機系統維修員”、“程序員”、“網路管理員”;文秘與辦公自動化專業的“操作員”等。
學校始終將適應社會需求和經濟發展作為辦學的宗旨,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該校就培養什麼樣的人才,什麼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市場廣闊該校就開設什麼專業。在對煙台當地社會經濟和人才市場需求做了充分考查論證的基礎上,我校開設了一批熱門專業,如工程造價管理、電子商務、廣告裝潢設計等,這些專業畢業生在就業時往往都有多個職位可供擇業,就業率相對較高。其中,工程造價、廣告裝潢設計等專業的專門人才在煙台就業市場上相對處於斷層期,專科層次人才短缺,畢業生往往尚未畢業就被用人單位搶訂一空。
學校創辦了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煙台教育學院學報》,為教職工提供了教學和學術研究陣地。鑒於我校教師在同類院校中優勢明顯的科研水平,目前校內十幾位教師承接著《大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培養研究》、《網際網路對學校教育影響的研究》、《成人高等教育評估體系研究》等11項省、市級重點科研課題。
煙台教育學院正在按照新制定的“十五”發展規劃,擴大辦學規模,追求高質量、高層次發展,繼續以高職辦學為導向,以優質服務為宗旨,努力開創一流的專科院校。
回眸歷史,教育最能反映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在歷史與教育的長河中穿梭,煙台一中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學子上下求索,汲取知識,改變命運,他們的命運變革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的教育進程。從當年的“政治教育”到後來的功利教育,再到現如今的素質教育、人文教育,中國的教育理念也開始與國際接軌,融會貫通。自1978年改革開放吹響了中華大地奮進的號角,這片土壤上的耕耘者高揚時代旋律,超越平庸,建功立業。任風雲變幻,煙台一中優秀的校園文化傳統卻亘古不變。學校寶貴的精神財富在一代代教育者身上延續著,他們完成歷史使命的同時,使學校邁出了特色強校、跨越式發展之路,辦學實力快速提升,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30年來,隨著煙台在改革開放中的迅猛發展,煙台一中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沐浴著時代的春風,煙台一中的今昔變遷成為了改革開放巨大成就的一個縮影、一個見證,煙台一中也譜寫了一曲改革開放30年來的教育之歌……
30年不懈改革教育 成就現代人文學校
1931年9月,東山腳下,黃海之濱,港城煙台誕生了一座以芝罘命名的學校——煙台私立芝罘中學(一中前身)。在“教育救國”響亮口號的感召下,學校歷經風雨,在曲折道路上前進。
1931-2008——77年,光陰如箭。
作為山東省首批重點中學和規範化學校、省內最早的15所重點中學之一,煙台一中素來有“大氣、古樸、嚴謹、務實”的口碑。凝重與鮮活、古典與現代巧妙糅合的獨特校園風格,積澱著一中的歷史與文化,凝聚著77年來一代又一代一中人不俗的匠心。山大教授、煙台一中校友張景芬談起母校認為,煙台一中的個性與情操、品行與風範、精神與氣質,堪稱時代的典範。
上世紀70年代末的煙台一中,校門普普通通,遠沒有現在宏偉。進入大門是一條水泥路。如今,來到煙台一中,首先看到的是高高的校門,在一座座現代化的樓房前獨顯出凝重的文化氛圍。上世紀80年代以來,學校優化教學環境,加快了校舍改造和建設步伐,建設了有代表性的六邊形教室建築,新建了學生公寓、餐廳、體育館,配套了先進、齊全的內部設施;實現了理化生實驗儀器和實驗手段的現代化,建立了規範化的標準微機室、語音室,配齊了電化教學設施,還配備了居全市先進水平的教師辦公自動化和互動式多媒體校園教學網路。2008年8月,一中率先在全市教育系統安裝無塵自動水洗黑板,給教師、學生創造一個安全綠色的課堂環境。
“30年的改革發展帶來一個愈發朝氣蓬勃的一中校園,讓我們這些從教者引以為傲。”今年已64歲但仍堅持教育崗位的李崇賢老師不無感慨地說。自1971年起,她就在煙台一中任教,教齡37載。而她與學校的不解之緣,卻是從1957年她在一中上學起,長達半個世紀之久!那時一中高中部僅有4個班,一個班不到40人,現在,一中是一所擁有98個教學班、6200多名學生、480多名教職員工的現代化中學。“‘為師者快樂’,一中的沃土培養了我,雖然早就到了退休年齡,但我不捨得離開,我用有生之年回饋母校、回報社會,願把畢生所學全部奉獻給母校。”
在一中的會議室里,一幅“為人師表”的書法代表了一中72級全體同學的心聲,更代表了全體教職員工不懈的努力追求。記者參觀過一中收藏豐富歷史資料的校史館、榮譽室和陳列館,還有校園裡被譽為“師魂”的蔡志遠老師的雕塑,豐富的校園歷史文化資源也成為一中德育的特色,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學子。
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學校始終把師資隊伍建設作為戰略重點來抓,通過出國輪訓、國內遠程教育培訓、開設青年教師培訓班、利用自身資源的校本培訓等方式,重視師資培訓、鼓勵終身學習,採用各種方式,提高教育水平。據統計,全校在職教師480人,本科學歷佔82%,研究生學歷有40多人,有全國優秀教師10人,全國勞模1人,全國師德標兵1人,省優秀教師4人,省勞模1人,市優秀教師58人。近年來,學校先後十多次獲得“全國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山東省規範化學校”、“煙台市明星學校”、“煙台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
德育序列教學 破題應試教育
自2004年高中新課改起,“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就一直滲透在一中各科教學中。學校結合實際,將民族精神和傳統美德以及學校的光榮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融為一體,開設了修身課。這門“教會學生怎樣做人”的課,由李崇賢老師主講,成為每一屆新生入校的“第一堂課”,令學校始料未及的是收到了良好效果,也成為山東教育界的特色,獲得了國家級獎項。學生的道德面貌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學生李岱深情地寫道:“修身課是星期四上午的最後一節,正是陽光燦爛時……輕輕地放那束金色,在本上記下了一點一滴對於祖國的文化。忠、孝、恭、儉、讓、義、禮、智、信……老師幫我們找回來的一樣樣美德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心靈在這洞徹一切的光芒下愈拭愈明。前行的路上,荊棘和泥濘依然,我卻有了膽量,直面如晦的風雨。修身課上有永垂千古的智慧與賢德,溶在陽光中靜靜地傾注在天地間,流淌在這時間與空間的交界,也有義、有愛、有激揚的銳氣,有亘古不變的人間至情。老師的話音常縈繞在陽光的舞蹈中錚錚有聲……”
“用崇高來引領學生走向崇高”,這樣的修身教育課在目前許多惜時如金的高中都難得一見,恐怕只有一中能夠在每學期拿出20個專門課時來進行。自2004年開課以來,已有4000多學子愛上了這“第一堂課”。
追求有靈魂的教育,成就一中素質教育的高度。現如今,“修身課”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第一堂課”;此外,獨具特色的心理健康課也著力打造“純潔的人文一中”。一中整個德育序列教育,見證了“培養人才而不是考試機器”的最優勢的戰略化教育。
差異化特色教育 培養多元化學生
“承認差異,培養有差異的學生,給他們一條出路,把差異變成優異。”近年來,學校針對不同層次學生開展的特色英語教育、個性化優勢教育收效明顯,為幾千名學生開闢了多批次、多渠道的升學新途徑,使更多的學生走向了成功而不是被淘汰。這正在成為一中新課改背景下竭力推行素質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也因此鑄就了一中素質教育的成功之路。每年,一中至少有200多名學生通過美術、體育特長升上一本,考上清華美院、中央美院等一流高校;多位同學進入奧賽班、科技創新班,並斬獲了眾多的榮譽。
“優秀的學習成績取自於優秀的學習品質,這種品質需要老師的引導和培養”。一中強調,教育改革要與大學教育接軌,改革高中作業和考試評價。用“人性化作業和學習態度評價”培養學生優秀品質,以此來引導學生形成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為學精神。這一舉措,迅速“贏得”了一中家長們的大力認可與好評,也踐行了2500年前孔子“有教無類”的偉大教育思想,更踐行了一中“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承諾。
“一個成功的教育,不在於你給了孩子多少鈣片、蛋白質粉,要給他意志、能力,給他奮鬥向上的精神營養。如今經濟發展了,物質的追求遠遠大於精神追求,學生的成長,要克服功利教育,一所好學校,不僅要求升學,更要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給他精神支持。”學校堅持從科學素養、人文情懷和社會責任三方面培養學生,注重全面育人。先後開發了《歲月回眸》、《千秋功業》兩本校本德育教材。
在這種厚德載物的教育理念指導下,一中近幾年來,高考、統考和學科奧賽成績均列市區前茅,各學科奧賽、英語、科技創新、美術、體育教學特色鮮明;學校設立了“尹永政教育獎勵基金會”、“台灣校友聯誼會獎學金”、“萊福斯獎學金”等,鼓勵和培養優秀學生成長成才。每年考入清華、北大、浙大等名牌大學和重點大學的優秀學子占本科上線學生數的60%以上。2008年本科上線總數761人,創造了市區中學高考史上的最好水平;許新、高華鑫分別奪得山東省理科、煙台市文科狀元。26名學生通過奧賽保送和小語種單招,提前被全國重點大學錄取,再次蟬聯全市高中第一名。
接軌國際化教育 引領煙台教育方向
做一所人文學校,一中更注重教育的國際化,這也是學校發展的大趨勢。“教育國際化,對素質教育是極大促進”。國外的教育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是對國內教育的鞭策與促進,國際化的教育讓為師者也有開闊的視野,站在一個新高度上,適應教育發展的方向。
正因為此,學校不僅成為全國“研究性學習”、“創新寫作”、“英語教學”實驗學校、全國“創造性學習示範學校”、“青少年創新人才培養優秀實驗學校”、濟南軍區首批“國防生生源基地”;更成為了“美國INTER電腦創新思維培養實驗學校”,還與澳大利亞、瑞士、美國、法國、英國、韓國等國家的10餘所著名學校和國內一些優秀中學結為姊妹學校,進行師生互訪、學習,加強文化交流和資源共享。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對於未來教育再發展,煙台一中校長隋豐俊引用艾青《我愛這土地》詩中的話語表達著他的見解。“這也是我和所有一中人對煙台一中的情結。正是這份情意鼓勵著我們每天踏實做事、每天規劃未來。我的心靈深處始終有一個聲音在高喊著:我拿什麼來獻給我的教師和學生們呢? 我拿什麼來獻給我的芝罘父老呢?我拿什麼來獻給我的祖國呢?過去的30年,我沐浴黨的恩情,從接受大學教育到從事育人工作,我心中一直涌動著感恩與回報的情感!那麼,為煙台一中未來的30年、50年……我們將怎麼樣奠基呢?一句話:固根厚本,博長立新。堅守一中傳統之根,博採國際先進教育之長,創造一種文化新境界。一、提高全體一中人的幸福指數,使教職員工和全體學生愉快地工作、愉快地學習。二、發展全體一中人。為全體教師提供成長的平台,使其成為專業優秀人才;為全體學生創造成才的機會,使其成為國家棟樑,社會名優。三、構建文化校園,成就人文教育,使每一個一中人人格高尚、情懷人文,勇於擔當。四、面向世界,跨國交流,使一中教育國際化。”
30年風和景明,30年百花吐艷,30年碩果累累。改革開放30年來,煙台一中銳意進取,不斷創新發展,印證了祖國30年來改革開放的發展成果,見證了亘古未有的時代進步。煙台一中,正在為早日建成全省、全國甚至國際上有一定影響的一流學校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