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馬松子的結果 展開

馬松子

梧桐科馬松子屬植物

徠馬松子(學名:Melochia corchorifolia L.)亞灌木狀草本,高30—100厘米,多分枝,幼枝與葉柄都有星狀柔毛。葉卵形或披針形,長2.5—6厘米,寬1.5—3厘米,頂端急尖或鈍,基部圓形或心形,邊緣有不規則細鋸齒,背面疏柔毛,5出脈;托葉線形。

形態特徵


馬松子
馬松子
半灌木狀草本,高不及1米;枝黃褐色,略被星狀短柔毛。葉薄紙質,卵形、矩圓狀卵形或披針形,稀有不明顯的3淺裂,長2.5-7厘米,寬1-1.3厘米,頂端急尖或鈍,基部 圓形或心形,邊緣有鋸齒,上面近於無毛,下面略被星狀短柔毛,基生脈5條;葉柄長5-25毫米;托葉條形,長2-4毫米。花排成頂生或腋生的密聚傘花序或團傘花序;小苞片條形,混生在花序內;萼鍾狀,5淺裂,長約2.5毫米,外面被長柔毛和剛毛,內面無毛,裂片三角 形;花瓣5片,白色,后變為淡紅色,矩圓形,長約6毫米,基部收縮;雄蕊5枚,下部連合成筒,與花瓣對生;子房無柄,5室,密被柔毛,花柱5枚,線狀。蒴果圓球形,有5棱,直徑5-6毫米,被長柔毛,每室有種子J-2個;種子卵圓形,略成三角狀,褐黑色,長2-3毫米。花期夏秋。

分佈範圍


徠馬松子圖片
徠馬松子圖片
江蘇省,安徽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灣省,湖北省,山東省,海南省,廣東省,廣西自治區,重慶市,四川省,雲南省
【分佈】生於山坡、路旁草叢中;長江以南各省區及山東也有分佈。村邊,荒地,開闊地,路邊,路邊草甸,丘陵,丘陵草地,丘陵荒地,田邊,宅邊
【用途】莖皮含纖維,可與黃麻混紡制麻袋。

主要價值


【葯 名】:馬松子
【來 源】:為梧桐科植物馬松子的根葉。
【功 效】:止癢退疹。
【主 治】:用於皮膚瘙癢、癬症、癮疹濕瘡、濕疹、陰部濕癢等證。
【性味歸經】:辛、苦,溫。心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水,3一6克。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敷患處。
【別 名】:野路葵(《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拉丁名】:馬松子Melonia corchorifolia L.
【考 證】: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