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周嘉的結果 展開

周嘉

四川達州周嘉

周嘉,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達州市作家協會理事。

基本介紹


周嘉的作品以散文為主(當年寄出散文處女作就被國內最權威的《散文》雜誌刊在頭條),迄今已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以及《散文》、《九州詩文》、《散文百家》、《青年文學》、《芙蓉》、《大家》等報刊發表各類文學作品逾百萬字,推出的長篇小說《等他》、中醫專著《大話中醫》也頗具影響
跟蔣子龍的交往是四川作協在南江縣舉辦的一次筆會上,國內一些著名的大家,包括蔣子龍、舒婷(這位著名的女詩人後來還專為周嘉寫了一篇《說說巴山奇人》的文章發表)等都參加了,周嘉也在其中。當很多人都特別“珍惜”跟大家交談、合影的機會,惟獨一身布衣且幾天不換(因只有那麼一件)、獨來獨往的周嘉卻從不去湊熱鬧,最後反而是蔣子龍主動相邀,兩人才在筆會快結束的時候進行了一番暢談。“其實主要是聽歌,反而很少談文學方面了,”周嘉說,“蔣老師不相信我能唱那麼多歌,點了很多生僻的歌曲,結果不管是歌詞還是旋律,我全都記得,他也就服了,呵呵。”蔣子龍回京后就有書信往來,信中稱:“能結識您,是個重要收穫。”“商品社會是一個容易傳揚花錢與賺錢的傳奇的時代,但兄創造了文人的傳奇,實屬難得。”“在中國作協主席團會議上,我講了閣下的一些事情,讓有些人長了見識……”
嚴格地說,跟大洋彼岸的馬悅然只能算神交,從未謀面。收到他的電子郵件時,周嘉開始也深感意外。原來馬悅然先生無意中從一位中國朋友處獲贈周嘉的《等他》,讀了這部反映山區孩子讀書難的小說后,馬老很感動,“真的流眼淚”,萌生了要和作者談談的願望。於是,在短短的五十天內,馬老從斯德哥爾摩給達州的周嘉就發來了6封郵件,並主動從瑞典打來長途電話,一談就是1個多小時,到後來還聊起了家常,馬老的夫人陳寧祖是四川成都人,馬老的川話也講得很是地道:“……瑞典的牙祭簡直比不上四川的。莫得紅燒肉得,莫得回鍋肉得,也莫得麻婆豆腐得,莫得啥子吃頭得。”當得知《等他》有可能被拍成電影后,馬老很快發來賀信,並表示要向台灣的出版社推薦。
“馬老把自己稱為‘老同鄉’,‘馬老頭兒’,一點都沒有架子,真讓人感動,”周嘉感慨道,“跟這些大家們的交往——嚴格地說只能算‘交談’——也再次證明,人與人之間存在真情,地位的差別不是障礙。”
在別人看來,能被蔣子龍和馬悅然賞識,絕對是難得的“社會資源”,其“使用價值”萬不可浪費。一位編輯就好心地勸周嘉,“要珍惜進入馬悅然視野的機會”。但迄今為止,周嘉都沒有對他們提出過任何功利上的要求,他們之間的交往,純粹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現代版演繹。
遺憾的是,因為觀念的衝突,《等他》沒有能夠拍成電影。導演從市場角度考慮,要求以人物之間的愛情糾葛為主,以增加所謂的“看點”,被周嘉拒絕了。“那樣的話就完全背離了小說的‘哀民’的主題,也就不是我自己的作品了。”周嘉語氣堅決地說,“我寧願它擱淺,也不願背離自己的初衷。”
周嘉如今已年過五十,但其強壯的體魄和旺盛的精力遠勝年輕的小夥子。作為作家,他還要繼續創作作品,永遠沒有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