膚脹

膚脹

是寒氣留滯在皮膚之內而出現腫脹的病症。

簡介


● 英文名稱:Cutaneous Distention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分科—內科

古籍摘選


● 膚脹者,寒氣客於皮膚之間,????????然不堅,腹大,身盡腫,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變,此其候也。(《靈樞·水脹》)

名詞解釋


● 膚脹是指由感受寒邪,邪留皮膚之內的一種脹病。

百科解讀


● 膚脹是因寒氣留滯在皮膚之內,而出現腹部及全身腫脹的病證。

臨床表現

● 膚脹症見腹部膨大,叩之中空而不實,全身腫脹,用指按壓腹部,按壓處凹陷不能隨手而起,患處皮厚而色澤無異常變化等。

病因病機

● 本病的病因病機可分為外感與內傷兩個方面。
● 外感方面主要是由於寒邪束表、衛氣鬱遏、三焦氣機壅滯,因而導致肌膚腫脹。
● 內傷方面主要因情志、飲食、勞役等因素,導致臟腑氣機紊亂,三焦氣機壅滯,向外充斥腠理而引起膚脹病的發生。

中醫施治

● 本病應標本同治,治本應以扶正祛寒、理氣化濁之法;治標宜疏通三焦氣機壅滯,通調血脈,調和營衛。
● 膚脹也可以採用刺絡放血的方法,可以使經脈氣血恢復暢通,氣行則水行,可促使體內瘀血、積飲等病理產物排出,從而恢復氣血津液的正常輸布運行,促使疾病儘快痊癒。

預防調護

● 注意適寒溫、避風邪,防止因感受外邪而發病或加重。
● 注意調攝飲食,平素宜清淡,尤其應注意低鹽飲食。
● 勞逸結合,調暢情志。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楊美霞,張心平,鄭紅斌.《黃帝內經》脹病理論的臨床應用。中華中醫藥雜誌,2019,34(09):4246-4248.
● [3] 馬千,程榮菲,謝桂香。木香流氣飲治療膚脹驗案舉隅。山東中醫雜誌,2018,37(12):1033-1034+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