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李范的結果 展開

李范

1932年曾任陝西省教育廳長

李范,1891年生於湖北應城一個城市貧民的家裡。少年時期其父早亡,叔祖父助其維持生活,舅父供其讀書,晚間幫助抄寫公文,得點微薄收入。13歲參加清朝末年最後一次考試,中了秀才。鄰里譽為“神童”。

人物簡介


李范以秀才資格考入兩湖書院。在校參加過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及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首義,被編入學生軍,保護武昌官錢局。他為人勇敢,工作負責,立有微功。
辛亥革命勝利后,要他參加革命政府工作,被陸軍總長黃興所器重,打算留在部里任用。他對黃總長說:“我還年青,不願做官,希望出國留學,學好本領,報效國家。”黃興深加讚許,當即批准官費去美國留學。
抵美先學經濟,後攻無線電,因袁世凱政府管公費的官吏貪污,被取消公費,只得半工半讀。當時國內北洋軍閥執政,不願回國,在國外十幾年,一直在無線電製造廠工作。

人物生平


李范
李范
13歲參加清朝末年最後一次考試,中了秀才。后以秀才資格考入兩湖書院。
1911年辛亥革命參加武昌首義,被編入學生軍,保護武昌官錢局。
辛亥革命勝利後去美國留學。
1926年,范一在美國學習結業,回廣州參加北伐戰爭。
1927年擔任總司令部交通處處長,開辦軍事交通技術學校,任該校校長,培養技術人才。
1928年李范被調離了南京,任安徽省政府委員兼建設廳長。
1930年調李范為交通部電政司長。
1932年李范擔任了陝西省教育廳長。
1934年范一被免去南京職務。
1949年9月,李范應邀參加了在北平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參與了新中國成立事宜的討論、協商和決定。
1976年4月30日,終因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

人物事迹


北伐戰爭

1926年,李范在美國學習結業,回廣州參加北伐戰爭。當時軍事上需要通訊人才,任命他為後方總司令部交通處處長,成為中國無線電事業創始人之一。首先辦無線電訓練班,培養通訊人員,解決無人才困難。
1927年轉前方總司令部,仍任交通處長,駐上海,同時兼任南洋公學(即現在的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公學里有些工業設備,利用這些設備辦無線電製造廠,自兼廠長,製造電台、收發報機和收音機,繼續辦無線電訓練班,招收大批學員,又建立國際電台與外國通訊。
在南京,仍擔任總司令部交通處處長,開辦軍事交通技術學校,任該校校長,培養技術人才。另設廣播電台。做得有聲有色,成績顯著。
李范想到無線電只供應軍用,民用限於有線電報,通訊緩慢,因而力爭把無線電開放民用,在各地開辦營業所。這一便民好事,與當時交通部長王伯群發生了矛盾,王是第一方面軍總指揮兼第一軍軍長何應欽的妹夫,仗勢反對開放無線電民用,理由是有線電沒有生意了。大吵大鬧,得到何應欽的支持。何向蔣介石反映,對李范施加壓力。李不顧自己的地位,不畏權勢,堅持無線電開放民用,為此被借故調到建設委員會工作。

籌備抗日游擊戰

抗日游擊戰
抗日游擊戰
1938年上半年,為了準備武漢淪陷后在應城開展抗日游擊戰,李范和陶鑄商量,由許子威在湯池米廠的資金中取出3600元,請董老託人到香港買了24支駁殼槍,李范派許子威去武漢八路軍辦事處,將它取回存放米廠,湯池才有了點武器。
後來,李范到武漢八路軍辦事處,找到長江局書記陳紹禹(即王明,那時董老已去重慶),向陳說:“日本侵略軍快到武漢了,長江局搬到哪兒去?你們是不是離開武漢?我是不走的,準備組織各地人員打游擊,怎樣打法?先從何處著手?請你指示,拿出辦法,我們可以依照去做。”陳說:“靠幾個訓練班的學生,又無槍支,怎麼打呢?你不要抱很大希望吧!”李范非常生氣,回到湯池說:“我們抱了很大希望,想依靠長江局幫忙,真是瞎子點燈白費油。”他要我和孩子先去宜昌,自己留下打游擊。我說:“你不走,我也不走,同你在一起吧!”他說:“那怎麼行呢?。你們在身邊,礙手絆腳,怎樣打仗呀屍我為孩子著想,和他心酸而別。
當時情況緊急,李范和許子威到處找訓練班學員,一個也沒找到,與共產黨的聯繫也斷了。怎麼辦?只有先把米廠職工和地方群眾組織起來,成立一支長槍隊和一支短槍隊,以後成為應城縣抗日游擊司令部的特務大隊,魯爾英為隊長。這支特務大隊在血戰中,保護廠應城抗日司令部和應城縣政府,完成了一次突圍的光榮任務。
一次,鄭紹文同志到了襄樊,在一家小旅館里碰到了李范。李范告訴他:“毛澤東同志發表一篇文章《論持久戰》。我對文中論點十分信服。”又問:“就我們湖北省來看,敵我相持地帶應該是什麼地方呢?”鄭說:“大概以襄(陽)沙(市)為界吧。”李范聽了很高興,他介紹鄭到應城抗日游擊司令部當了參謀長。

人物評價


李范
李范
李范在工作中發現中國石油人才奇缺,而中國落後的石油工業又急需人才來改變,他考慮再三,寫信要留蘇學機械的兒子改學石油科學,直到兒子進了莫斯科石油學院,他才高興。
李范原來是學的無線電,不懂石油科學,為了做好工作,雖年過半百,他仍刻苦學習石油科學。他到處借書,白天工作,晚上學習,經常看書到深夜。好在他的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原來學得好,又加上通英文,很快成為石油工業的內行。當時,有許多蘇聯專家在中國工作,作為副部長,李范時常同他們打交道,為了工作方便,李范又開始學俄文。由於我有時要陪蘇聯專家夫人,李范也逼著我同他一起學習俄文。對於年過半百的人,學習一門新的外語,其困難可以想見,但他買回留聲機,每天堅持學兩到三小時,終於可以應付工作需要。
李范生活極為樸素,不像人們想象中留過洋的人,他的吃、穿都是我給安排、購置。他從不挑剔,總是做什麼吃什麼,買什麼穿什麼。他自奉薄,對人卻厚,有人來看他,帶上一點土產品送他,他總是對來人說:“受之有愧!受之有愧!”並叮囑我:“好好招待,加倍回贈。”如果來人生活較困難,他還要我送一些錢給帶回去。
李范十分愛惜公物,他私事不用公車,私差不用工作人員。一次,夏天快來了,部里木工來家修窗紗,見一扇窗的窗紗破了一個小洞,準備整塊拆下換新的。范一看到了,上前說;“不要整個換新,裁個小塊補上就行了。為個小洞,換整塊,太浪費了。”那位木工只得依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