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殺
相殺
中藥學術語,出自《神農百草經》,指一種藥物能減輕或消除另一種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遊戲術語,指某一時間內雙方的攻擊判定在某個區域內同時產生作用,此時雙方均受到判定影響。
● 英文名稱:Mutual Suppression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中藥學
● 葯有陰陽配合,子母兄弟,根莖花實,草石骨肉。有單行者,有相須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惡者,有相反者,有相殺者,凡此七情,合和視之。當用相須、相使者良,勿用相惡、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殺者;不爾,勿合用也。(《神農本草經》)
● 一葯能減輕或消除另一葯毒性或副作用的配伍關係。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 相殺是藥物之間配伍關係的一種,指一種藥物能夠減輕或消除另一種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相殺與單行、相須、相使、相畏、相惡和相反合稱“七情”,是中藥運用的七種情況。
● 相殺最早記載於《神農本草經》,“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殺者,不爾勿合用也。”
● 《本草經集注》云:“方中有半夏,必須生薑者,亦以制其毒故也。”
● 《本草蒙筌》說:“有相殺者,中彼葯毒,用此即能殺除也,如中蛇虺毒,必用雄黃;中雄黃毒,必用防己之類是爾。”
● 《本草綱目》中記載:“相殺者,制彼之毒也。”“相畏、相殺同用者,王道也。”
● 自古以來,相殺、相畏常相提並論,往往同時出現,均是從藥物之間毒性制約情況的不同角度而言。
● 相畏與相殺是同一配伍關係的兩種說法,是藥物之間相互對待而言的。二者只是表述方式的主動與被動的區別。
● 相畏的含義是一種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被配伍的另一種藥物減輕或消除。
● 相殺的含義是一種藥物,可以減輕或消除另一種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 如半夏、天南星畏生薑,生薑殺半夏、天南星,相畏和相殺沒有本質的區別。
● 藥物“有毒宜制”,相殺和相畏是使用有毒副作用中藥配伍關係的方法。合理掌握和使用相殺、相畏的配伍關係,對有毒中藥的炮製、預防藥物中毒以及藥物中毒的解救,提供了臨床應用指導。
● 半夏生用有毒,生薑殺半夏,意為生薑能夠減輕或消除半夏的毒性或副作用。
● 相殺的常用配伍還有羊血殺鉤吻毒,麝香殺杏仁毒,綠豆殺巴豆毒,防風殺砒霜毒,生白蜜殺烏頭毒,金錢草殺雷公藤毒等。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周幀祥,唐德才。中藥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 [3] 高學敏,鍾贛生。中藥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