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部

大眾部

大眾部,印度早期佛教派別。亦稱“摩訶僧祗部”,又簡稱“僧祗部”。大眾部的思想,接近於大乘佛教的思想。最初起源於佛陀圓寂之後後約一百年的西元前4世紀,起初因“十事非法之爭”而與上座部產生分歧,但未決裂。

簡介


印度早期佛教派別。亦稱“摩訶僧祗部”,又簡稱“僧祗部”。大眾部的思想,接近於大乘佛教的思想。
最初起源於佛陀圓寂之後後約一百年的西元前4世紀,起初因“十事非法之爭”而與上座部產生分歧,但未決裂。後於“阿育王”時期,因“大天五事”與上座部徹底公開決裂,后又分裂出各種流派,(如南傳分派的小乘十八部,北傳分派的二十部)。佛滅后眾弟子在王舍城外靈鷲山七葉窟內外結集經典,在窟內結集的,名上座部,在窟外結集的,名大眾部。

基本特徵


重視釋迦牟尼的根本精神之發展,基於自由思想及實際生活的要求,在對釋迦牟尼的觀念上趨於理想化,而在現實生活上則 求人間化。中有一部佛傳的《大事經》傳世。

立論


大眾部基於釋迦牟尼的“緣起觀”而立論:
(1)在“有為法”上,主張“現在有體,過來無體”,即只承認現在的為實有,而過去的已成為過去,未來的尚未出現;過去與未來,皆是由現在法所推定。
(2)在“無為法”上,主張有九種,即:擇滅、擇滅、虛空、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緣起支性、聖道支性
(3)人為佛是化身,而不是生身,其壽命與威力無邊,且佛以一音說一切法。
(4)認為果位有三種,即:阿羅漢、菩薩、佛,且以佛為最後目的。
(5)認為“心性本凈”,人人皆有解脫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