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硇砂
紫硇砂
紫硇砂,中藥名。為鹵化物類礦物紫色石鹽Halite Violaceous的晶體。分佈於甘肅、青海、新疆、西藏等地。具有破瘀消積,軟堅蝕腐之功效。常用於症瘕積聚,噎膈反胃,鼻生息肉,喉痹目翳,癰腫瘰癧,惡瘡贅疣。
味咸、苦、辛,性溫,有毒。
歸肺、胃經。
破瘀消積,軟堅蝕腐。
症瘕積聚,噎膈反胃,鼻生息肉,喉痹目翳,癰腫瘰癧,惡瘡贅疣。
1、治食管癌:紫硇砂30g,加水70ml,放入乳缽內研細,過濾,加白醋30ml,蒸干,每服0.6g,每日3次。
2、治皮膚癌:紫硇砂9g,輕粉、雄黃、硼砂、大黃各3g,冰片1.5g。共研細粉,香油調塗患處。
3、治鼻咽癌:紫硇砂用水溶化成飽和液,然後用磁缸過濾,再將濾過後的硇砂液400ml,加醋200ml,用炭火煅製成硇砂粉,每次服0.9-1.2g,每日3次。(1-3方出自《全國中草藥彙編》)
內服:研末,0.6-1g;或入丸、散。不入湯劑。外用:適量,研末點、撒調敷;或化水點塗。
內服不宜過量,孕婦及潰瘍病、肝腎功能不全患者禁服。
全年可采,除去泥沙雜質。
1、紫硇砂: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砸成小塊。
2、制紫硇砂:取凈紫硇砂塊,置沸水中溶化,過濾,倒入搪瓷盆中,加入適量醋,將盆放在水鍋內,隔水加熱蒸發,隨時撈取液面析出的結晶,直至無結晶為止,乾燥;或將上法濾過,獲得的清液置鍋內,加適量醋,加熱蒸發至干。取出。每紫硇砂100kg,用醋50kg。
晶體結構屬等軸晶系。多為緻密塊狀集合體。有稜角或凹凸不平。暗紫色或紫紅色。解理面顯油脂光澤。硬度2-2.5,性脆,斷口貝殼狀。相對密度2.73,具吸濕性,可溶於水。
形成於淺海海灣和瀉湖地帶。由於海水受熱蒸發、鹽分濃縮而沉澱析出。在乾旱地區閉流的內陸鹽湖中也有大量沉積。主產於甘肅、青海、新疆、西藏等地。
形成於淺海海灣和瀉湖地帶。由於海水受熱蒸發、鹽分濃縮而沉澱析出。在乾旱地區閉流的內陸鹽湖中也有大量沉積。主產於甘肅、青海、新疆、西藏等地。
藥材性狀:呈不規則的塊狀結晶。表面暗紫色,無光澤或稍有光澤。體重,質堅而脆,易砸碎。新斷碎面紫紅色,呈砂粒樣結晶,閃爍發光。手摸之有涼感。氣臭、味咸。
以塊整齊、紫紅、斷面晶亮、無雜質者為佳。
飲片性狀:紫硇砂參見“藥材性狀”項。制紫硇砂為灰白色或微帶黃色粉末。味咸、苦。
抗腫瘤作用。
1、治療鼻咽和鼻腔惡性腫瘤。
2、治療尋常疣。
本品來源為石鹽的晶體,挑選暗紅色或紫紅色者入葯,故又稱紅鹽、紅硇砂。
紫硇砂易潮解,貯藏時應包裝嚴密,放乾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