嬖妾

漢語詞語

嬖妾,讀音是bì qiè,漢語詞語,意思是猶愛妾。 出自《左傳·宣公十五年》。

釋義


猶愛妾。 

出處


《左傳·宣公十五年》:“初,魏武子有嬖妾,無子。” 
《南史·臧質傳》:“質頓兵不肯時發,又顧戀嬖妾,棄軍營壘,單馬還城。”
宋·曾鞏《陳書目錄序》:“惑於邪臣,溺於嬖妾,忘患縱慾,則其終之所以亡。”
明·孫仁孺《東郭記·殆不可復》:“寳馬香車,偕著咱嬌妻嬖妾。想當初寒困堪嗟。”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六一回:“獻公使教其嬖妾,嬖妾不率教,師曹鞭之十下,妾泣愬於獻公。”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二回:“卻說宋君名佐,乃宋平公嬖妾之子。平公聽寺人伊戾之讒,殺太子痤而立佐。”
清·唐甄《潛書·遠諫》:“亦有嬖妾,南威、西子,身之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