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性眩暈

頸性眩暈

眩暈是指患者感覺周圍物體或自身在旋轉、升降和傾斜的運動幻覺。頸性眩暈是由頸部刺激或頸部疾病如頸椎病、外傷等引起的眩暈。頸性眩暈可能為頸上部兩個頸神經根輸入衝動強度不平衡所致。表現為步態不穩、共濟失調。可伴頸部疼痛、壓痛,頸部活動受限,一般無旋轉性眩暈和自發性眼震。本症以治療頸椎骨病為主,嚴重者可手術治療。頸性眩暈患者會出現眩暈、嘔吐、噁心等癥狀,嚴重者影響正常的勞動、生活、生產。根據疾病情況,綜合多種治療方法,預后一般良好。

就診科室


● 骨科、神經內科、耳鼻咽喉科

為什麼會發生頸性眩暈


● 頸性眩暈與頸椎病密切相關。
● 頸椎病導致椎動脈壓迫,進而引起供血不足,造成頸性眩暈,但這種類型較少。
● 多數是由於頸椎存在節段性不穩定,使頸椎周圍的交感神經受到刺激和壓迫,產生一系列癥狀。

怎麼知道發生了頸性眩暈


典型癥狀

● 眩暈:為發作性眩暈,有時伴有噁心、嘔吐、耳鳴、耳聾、眼球震顫。當頭部過度後仰或轉動某一方位時發生,停止後仰或扭轉時,癥狀消失或明顯減輕,又稱位置性眩暈。
● 頭痛:多為後枕痛或偏頭痛,可為隱痛、跳痛或放散痛。有人常年服用止痛藥或疑為顱內有佔位性病變。
● 頸神經根壓迫癥狀:手及臂發麻、感覺異常、無力,致持物不自主的墜落。

其他癥狀

● 患者可有眩暈、噁心、嘔吐等癥狀,此外,還有其他交感神經系統受累的表現,如下:
● 心血管系統:心悸、心律失常、血壓升高、心前區疼痛等。
● 胃腸道:噁心、嘔吐、噯氣、排便次數增多、腹瀉等。
● 周圍血管:肢體發涼、怕冷、局部蒼白或潮紅等。
● 發汗障礙:多汗或無汗。
● 其他:咽干、咽部異物感、眼干、眼脹、鼻干或流涕等。

檢查


● 確診頸性眩暈需要做的檢查主要是影像學檢查,如頸椎X線、MRI、CT檢查等,可以發現頸椎節段性不穩定或明顯椎間盤突出的情況。

診斷


● 醫生確診頸性眩暈主要依靠臨床表現、體格檢查和影像學檢查。
● 有相應的癥狀,常規行過屈過伸位頸椎X線檢查;也可行椎動脈動態超聲檢查。
● 眩暈患者常規頸椎X線多拍六位片,若提示頸椎生理曲度改變、骨質增生、寰椎后結節上翹、齒狀突距兩側塊距離不等,可考慮頸性眩暈。

鑒別診斷


●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出現眩暈、噁心、嘔吐等癥狀,容易與頸性眩暈混淆,這些疾病有梅尼埃病、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腦血管疾病等。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主要通過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等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非手術治療
● ● 按摩、針灸、藥物及封閉治療等。按摩、針灸、藥物通常採用中醫的療法,舒筋活絡,緩解肌痙攣,恢復椎動脈血供。
● 手術治療
● ● 真正需要手術治療的交感型頸椎病患者,只是很小一部分椎體不穩較為嚴重的患者,在診斷明確, 癥狀非常嚴重,反覆發作且保守治療無效,並明顯影響生活和工作的情況下,方可謹慎地考慮手術治療,其原則是恢復頸椎生理曲度和重建病變節段的穩定性。可採用不穩定節段椎間盤切除+椎體間植骨融合術,療效相對穩定確切。

危害


● 患者會出現眩暈、嘔吐、噁心等癥狀,嚴重者影響正常的勞動、生活、生產。

預后


● 近年來隨著臨床研究的深入,按摩、針灸、牽引、頸托制動、針刀、藥物、理療等非手術方法及多種手術方法治療頸性眩暈各有報道,根據疾病情況,綜合多種方法治療都收到很好的療效。

預防


● 長期伏案工作者,應有意識的鍛煉活動放鬆頸部,減少頸椎病的發生。
● 患頸椎病者,應及時就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