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血腥星期天的結果 展開
- 保羅·格林格拉斯執導電影
- 英國1971年約翰·施萊辛格執導電影
血腥星期天
保羅·格林格拉斯執導電影
《血腥星期天》是由保羅·格林格拉斯執導,詹姆斯·內斯比特主演的歷史類劇情電影。該片講述了1972年1月30日在北愛爾蘭德里地區的一次民權和平遊行如何演變成流血慘案的全過程。於2002年1月25日在英國上映。
海報
英方陸軍將軍福特得知這一消息后,向媒體宣布這是一次非法的遊行,表示將實行鎮壓。陸軍准將麥克雷則開始籌備拘押一批“可疑分子”,採取軍事行動,並派出由威福德上校率領的傘兵作為先鋒部隊。持溫和立場的庫普從一觸即發的氣氛中感到了憂慮,為了盡量避免暴力流血事件,通過努力他得到了IRA的保證:他們不會首先發動武力。
30日星期天,整座城市籠罩在緊張的空氣中。在庫普的組織下,遊行隊伍沿著事先確定的路線前進。一群年輕人咒罵軍隊,和士兵間爆發了衝突,他們衝破了軍方的路障,遊行頓時陷入混亂中。麥克雷下令士兵動用水管、催淚彈和橡膠子彈,驚惶失措中,庫普奮力控制局面。更令人恐慌的是,軍隊竟然直接向手無寸鐵的平民開槍,揭開了一場血腥的屠殺。
事後,福特將軍和威福德上校在媒體面前聲稱只有3名平民喪生。但實際上,庫普從醫院得知有13人死亡,14人受傷。在民眾的抗議下,英國政府只得對此事進行調查。然而每個接受盤問的士兵都一口咬定他們的射擊目標是全副武裝的,他們出於自衛而採取軍事行動。於是調查結果宣布威福德上校的部隊在德里遇到了IRA武裝分子,而他們只是對武裝者進行了還擊。
英國政府為了掩蓋軍方的殘忍行徑製造了假證據:一名叫傑拉德的青年在受傷后被迫接受軍隊的反覆檢查,實際上他身上根本沒有炸彈槍支,他在送往醫院的途中死亡,軍方宣稱在屍體口袋裡找到了炸藥。而政府和軍隊內部也有部分官員對這次事件提出了質疑。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伊萬·庫普 | 詹姆斯·內斯比特 | ---- |
Frances (as Kathy Keira Clarke) | 凱西·齊婭拉·克拉克 | ---- |
羅伯特·福特 | 蒂姆·皮戈特-史密斯 | 陸軍將軍 |
麥克雷 | 尼古拉斯·法瑞爾 | 陸軍准將 |
威福德 | James Hewitt | 陸軍上校 |
傑拉德 | Declan Duddy | ---- |
Kevin McCorry | Allan Gildea | ---- |
Eamonn McCann | Gerard Crossan | ---- |
Bernadette Devlin | Mary Moulds | ---- |
Bridget Bond (as Carmel Mccallion) | Carmel McCallion | ---- |
Major Steele (as Chris Villiers) | Christopher Villiers | ---- |
Gerry's girl | Edel Frazer | ---- |
Mary Donaghy | Joanne Lindsay | ---- |
Soldier 027 | Mike Edwards | ---- |
Para F | Gerry Hammond | ---- |
Para G | Jason Stammers | ---- |
Para H | Ken Williams | ---- |
Para E | Bryan Watts | ---- |
Colonel Wilford | Simon Mann | ---- |
Major Loden | Rhidian Bridge | ---- |
Jim | Jonathan O'Donnell | ---- |
Dennis | David Rogers | ---- |
Hugh | Sean O'Kane | ---- |
Tommy (as Thomas Mceleney) | Thomas McEleney | ---- |
Bogside woman | Deirdre Irvine | ---- |
Mr. O'Keefe | Gerry Newton | ---- |
Lieutenant 119 (as Ross Macdonald) | Ross MacDonald | ---- |
Csm | Jim Alexander | ---- |
Officer At Barrier 12 | James Scott | ---- |
Mrs. Hegarty | Grainne Costello | ---- |
Bogside priest | Don Mullan | ---- |
O/C Provos | David Pearse | ---- |
Briefer | Charles Oakden | ---- |
Chief Supt. Lagan (as Gerard Mcsorley) | 傑拉德·邁克索利 | ---- |
Brigade Net | Jason Muir | ---- |
Brigade Net | Tim Clark | ---- |
Brigade Net | Matt Ashenden | ---- |
Brigade Net | Daryl Auckland | ---- |
Peggy Deery | Rita Hamill | ---- |
Willie Mckinney (as Robert O'Connor) | Robert O'Conner | ---- |
Barney Mcguigan (as Kevin Mccallion) | Kevin McCallion | ---- |
Jim Wray (as James Mclaughlin) | James McLaughlin | ---- |
Officer At Barrier 14 | Graham Harrison | ---- |
Ruc Man | Oliver Maguire | ---- |
303 Man | 達倫·西里 | ---- |
Lieutenant N | Simon Emberley | ---- |
Father Daly | Raymond Cullen | ---- |
Doctor Swords | Tony Bates | ---- |
Hospital Administrator | Kevin Meehan | ---- |
Journalist | Mark Redhead | ---- |
Sib officer | Ian Dray | ---- |
Maura Duffy (uncredited) | Eva Birthistle | ---- |
March Organiser (uncredited) | Gillian Rea | ---- |
Brigade Net | Bruce Alexander | ---- |
Brigade Net (uncredited) | Bruce Lawrence | ---- |
製作人 | 保羅·崔吉比斯、吉姆·謝里丹、Pippa Cross、Arthur Lappin、Don Mullan、Paul Myler、Mark Redhead、Rod Stoneman、Tristan Whalley、Keith Evans、Arthur Lappin |
導演 | 保羅·格林格拉斯 |
副導演(助理) | Keith Barry、Therese Friel、Elizabeth Gill、Luke Johnston、Alex Jones、Ray Kenny、Marcus Lynch、Clodagh Tierney、Jillian Wilson、Sean Griffin |
編劇 | 保羅·格林格拉斯 |
攝影 | Ivan Strasburg |
配樂 | Dominic Muldowney |
剪輯 | Clare Douglas |
選角導演 | John Hubbard、Ros Hubbard |
藝術指導 | 約翰·保羅·凱利 |
美術設計 | Padraig O'Neill |
服裝設計 | Dinah Collin |
(以上資料來源)
血腥星期天[保羅·格林格拉斯執導電影] | 伊萬·庫普 演員 詹姆斯·內斯比特 北愛溫和派議員,他組織了一起大規模遊行示威活動以抗議英國政府在北愛爾蘭實行的不經過審判便可以拘留的政策。在活動前,他從一觸即發的氣氛中感到了憂慮,為了盡量避免暴力流血事件,通過努力得到了IRA不會首先發動武力的保證。在遊行過程中,他也奮力控制局面,可惜並不成功。 |
血腥星期天[保羅·格林格拉斯執導電影] | 羅伯特·福特 演員 蒂姆·皮戈特-史密斯 英方陸軍將軍,也是遊行事件的對外發言人,得知伊萬·庫普即將組織遊行這一消息后,向媒體宣布這是一次非法的遊行,表示將實行鎮壓。 |
血腥星期天[保羅·格林格拉斯執導電影] | 麥克雷 演員 尼古拉斯·法瑞爾 英方陸軍准將,遊行活動前拘押了一批“可疑分子”並採取軍事行動,他派出由威福德上校率領的傘兵作為先鋒部隊來阻止遊行。在遊行過程中,也是他下令士兵用水管、催淚彈和橡膠子彈來對付人群。 |
血腥星期天[保羅·格林格拉斯執導電影] | 威福德 演員 James Hewitt 英方陸軍上校,他率領的傘兵是應對遊行的先鋒部隊。遊行過程中,也是他的部隊對民眾開槍,事後,他和福特將軍在媒體面前聲稱只有3名平民喪生。但實際上有13人死亡,14人受傷。 |
血腥星期天[保羅·格林格拉斯執導電影] | 傑拉德 演員 Declan Duddy 一名參加遊行的普通青年,在受傷后被迫接受軍隊的反覆檢查,實際上他身上根本沒有炸彈槍支,他在送往醫院的途中死亡,軍方宣稱在屍體口袋裡找到了炸藥。 |
(以上資料來源)
• 該篇一開始只是在電視台播放,吸引了350萬觀眾。由於受到好評,《血腥星期天》得以進入院線,並舉行了全世界規模的發行。
時間 | 頒獎禮 | 獎項 | 獲獎主體 | 備註 |
2002 | 第5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 金熊獎 | 保羅·格林格拉斯 | 獲獎 |
天主教人道精神獎-競賽單元 | 保羅·格林格拉斯 | |||
第15屆 歐洲電影獎 | 電影獎-最佳影片 | 《血腥星期天》 | 提名 | |
電影獎-最佳攝影 | Ivan Strasburg | |||
電影獎-最佳編劇 | 保羅·格林格拉斯 | |||
觀眾獎-最佳導演 | 保羅·格林格拉斯 | |||
第18屆 聖丹斯電影節 | 觀眾獎-世界電影單元 | 保羅·格林格拉斯 | 獲獎 | |
2003 | 第56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 電視獎-最佳攝影與燈光(虛構/娛樂類) | Ivan Strasburg | 獲獎 |
電視獎-最佳男主角 | 詹姆斯·內斯比特 | 提名 | ||
電視獎-最佳音效(虛構/娛樂類) | Albert Bailey 、Pat Boxshall、Danny Longhurst | |||
電視獎-最佳剪輯(虛構/娛樂類) | Clare Douglas | |||
電視獎-最佳電視電影 | 《血腥星期天》 |
(以上資料來源)
創作背景
影片根據1972年1月30日發生在北愛爾蘭的真實流血事件“血色星期日事件”改編。1998年,北愛和平協議簽訂,有關此事的調查於2000年重新啟動,調查逐漸揭示了新的證據表明“血腥星期天”是英國軍隊一次有計劃的屠殺行動,而為了掩蓋這一醜聞英國政府中有高層官員捲入其中,英國和愛爾蘭的媒體都展開了對此事的大規模追憶、尋訪和討論。英國兩家電視台組織拍攝了有關這一事件的電影,一部是由吉米·麥高文編導的《星期天》,而另一部就是《血腥星期天》。兩部影片都用到了調查的成果。
劇本作者是“血色星期日事件”的目擊證人,寫成的關於此事件的書影響了英國政府重新調查該事件。導演格林格拉斯曾作為第一個電視記者在1980年訪問北愛爾蘭反英國政府的犯人監獄,記錄了監獄里的一次絕食鬥爭。其中一個絕食者與他同歲,他們在一片土地上長大,聽同樣的音樂,看同樣的足球比賽和電視節目,對方為了宗教去槍殺,去絕食。這次監獄訪問之後兩人保持聯絡,犯人給格林格拉斯第一封信的開頭就是:“對我來說,一切都從那個血腥周日開始。”導演拍攝此片的初衷就是所有人都來共同經歷這場真實的惡夢,直接面對互相諒解,能給和平進程帶來一些小小的貢獻。他試圖從雙方的角度共同描述整個事件,為此在片中也扮演了一個傘兵角色。
拍攝過程
為了使影片呈現出粗礪的視覺風格和的現場感,劇組使用手提攝影拍攝,經常攝影機拍著這邊的事情,突然轉方向,生硬地調焦,去拍遠處的另一個事件;配音方面摒棄了配樂,大刀闊斧地採用現場聲響;場景之間的來回切換則通過黑幕聯繫。
類別 | 國家或地區 | 公司 |
製作公司 | 愛爾蘭 | Bórd Scannán na h Éireann |
英國 | Granada Television | |
-- | Hell's Kitchen Films | |
英國 | Portman Entertainment Group | |
發行公司 | 荷蘭 | A-Film Distribution |
荷蘭 | A-Film Home Entertainment | |
阿根廷 | Argentina Video Home (AVH) | |
英國 | Granada Film Council | |
英國 | Independent Television (ITV) | |
義大利 | Mikado | |
美國 | 派拉蒙經典 | |
阿根廷 |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UIP) | |
芬蘭 | Yleisradio (YLE) | |
波蘭 | Best Film Ltd. | |
愛爾蘭 | Bórd Scannán na hÉireann |
(以上資料來源)
上映時間 | 上映國家或地區 | 上映時間 | 上映國家或地區 |
2002年1月25日 | 英國 | 2002年1月16日 | 美國聖丹斯電影節 |
2002年4月19日 | 葡萄牙有限放映 | 2002年2月7日 | 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 |
2002年5月3日 | 義大利 | 2002年4月4日 | 匈牙利愛爾蘭電影周 |
2002年6月21日 | 波蘭 | 2002年9月22日 |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
2002年9月26日 | 以色列 | 2002年9月27日 | 希臘 |
2002年10月3日 | 澳大利亞 | 2002年9月29日 | 加拿大溫哥華國際電影節 |
2002年10月4日 | 美國有限放映 | 2002年10月6日 | 美國芝加哥國際電影節 |
2002年10月15日 | 美國新奧爾良電影節 | 2002年10月15日 | 法國瑟堡-奧克特維爾愛爾蘭和英國電影節 |
2002年10月17日 | 匈牙利 | 2002年10月25日 | 加拿大有限放映 |
2002年10月18日 | 土耳其 | 2002年11月23日 | 挪威奧斯陸國際電影節 |
2002年10月30日 | 法國 | 2003年1月29日 | 比利時 |
2003年2月21日 | 西班牙 | 2003年1月30日 | 荷蘭 |
2003年5月5日 | 瑞典 | 2003年3月8日 | 捷克歐洲聯盟電影節 |
2003年8月29日 | 冰島英國電影節 | 2003年8月18日 | 丹麥哥本哈根國際電影節 |
2003年9月11日 | 斯洛維尼亞 | 2003年10月31日 | 丹麥 |
2003年10月2日 | 紐西蘭 | 2003年11月19日 | 阿根廷視頻首映 |
2004年6月18日 | 韓國 | 2005年1月7日 | 墨西哥電視首映 |
2007年9月4日 | 芬蘭電視首映 |
(以上資料來源)
《血腥星期天》拍得非常真實,導演不惜破壞電影美感來製造真實感,感覺就像看CNN關於戰亂事件的直播新聞。用粗糙的素材來講好了一個故事,同時深深隱藏電影手段,沒有破壞真實感。該片體現了英國政府的魯莽偏執,愛爾蘭共和軍煽動和利用仇恨,政治鬥爭里沒有好人,流血事件中沒有贏家的思想。電影代表了愛爾蘭的良心,不僅好看,而且偉大,帶給觀眾非同一般的感動(網易娛樂評)。
《血腥星期天》中,導演保羅·格林格拉斯以近似新聞事件攝影的方式拍攝,電影場面調度靈活擬真,緊湊節奏,彷彿再現多年前的流血場景(時光網評)。
保羅·格林格拉斯在影片中力圖用記者的眼光去真實的記錄和再現那場血腥的政治屠殺。雖然電影是由電視台組織拍攝的,但在電影中,保羅·格林格拉斯卻將更多的同情投給了受屠殺的愛爾蘭民眾,用死難者淋漓的鮮血將譴責之箭射向了企圖掩蓋事實真相的政府,其政治隱喻不言而喻。拋開電影的題材和政治意味不談,保羅·格林格拉斯獨特的拍攝風格也在這部影片中彰顯出來,影片達到了真實的效果、層次分明的跳切和頗富立體感的普通視點,使人們幾乎感覺不到這只是一部帶有虛構色彩的電影,《血腥星期天》所帶給人們的,是如同身臨其境般的震撼(騰訊娛樂評)。
和吉米·麥高文同題材的《星期天》相比,該片缺乏從一個更加廣闊的背景下進行透視的大氣和深刻,在政治批判上也沒有麥高文那般鋒芒銳利鮮明。保羅·格林格拉斯的特點在於他以作為一名記者的高度敏感,採取了模仿新聞記錄片的樣式力圖忠實地重現多年前那次慘烈的事件(網易娛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