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事件

南陽事件

在紅軍長征徠后,閩東革命根據地開始進入三年游擊戰階段,在此期間曾經發生過一起在黨史界和網路上引起巨大爭議的“南陽事件”。

起因


“南陽事件”對當時的閩東遊擊鬥爭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剛成立不久的閩浙邊臨時省委宣告分裂,閩東紅軍獨立師兩個支隊死亡100餘人,這對剛剛從中央紅軍長征而孤立無援的困境中擺脫出來的閩東紅軍游擊隊而言是個極其重大的打擊。而該事件也給當時的策劃人劉英與執行人粟裕個人關係和立場之間造成了難以彌補的裂痕,原先的閩浙邊革命游擊區一去不復返。
而對於此次事件的前因後果,在後來的數十年間眾說紛紜,甚至於有心懷不軌者將其與封建王朝中的官場內鬥相提並論。故為辨明事件來歷真偽,鄙人在此整理部分官方說法、《葉飛回憶錄》、陳挺和黃烽回憶錄《閩東健兒征戰錄》、原福建省軍區副政委鍾大湖回憶錄《血火征程》、《大將粟裕》等多方面資料,希望能為廣大網友還原那個年代的真實情況。

省委建立


1934年冬天,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在閩浙贛、皖南一帶的懷玉山遭10倍於我之敵包圍,不幸全軍覆沒,領導人方誌敏等同志被捕犧牲。粟裕、劉英同志率殘部突圍而出,后組建為“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1935年,挺進師進入浙西南地區開展游擊鬥爭,並建立了浙西南遊擊根據地。同年8月,國民黨軍隊開始進剿浙西南遊擊根據地,為避其鋒芒,挺進師轉戰於閩浙兩省交界的景元、慶元、松溪、政和、建陽一帶。10月5日,粟裕、劉英同志率領挺進師百餘人在福建省壽寧縣鄭家坑與閩東特委會師。
徠當時的閩東特委在中央紅軍長征後由於鬥爭的殘酷就已經失去了與中央的聯繫,再加之原領導人詹如柏、馬立峰、葉秀藩等人的相繼犧牲,因此在軍事和政治上一直由葉飛、範式人、阮英平、許旺等同志領導。由於這些領導人摒棄了王明“左”傾路線的錯誤指導,根據當時閩東革命鬥爭實際情況制定相應政策,故在霞鼎(霞浦與福鼎)、濱海地區相繼恢復革命政權,並在屏南、古田、政和及浙江部分地區開闢了新的游擊區,黨的基層組織已經分佈到了老、新區的各個重要村莊,閩東的革命形勢又活躍了起來。
而在與挺進師會師后,閩東特委與劉英同志為首的浙西南政委會舉行聯席會議,會上葉飛代表閩東特委主動提出願意接受挺進師方面的領導,劉英同志也欣然接受,雙方隨即共同組建閩浙邊臨時省委。臨時省委書記劉英、組織部長粟裕,葉飛任宣傳部長兼團省委書記,阮英平、範式人、許旺等人也擔任相應職務,臨時省委共計十一人。同時成立的還有閩浙軍區,粟裕任司令,政治委員劉英。
由於當時挺進師的浙西南根據地已經喪失,因此閩東特委將鼎平地區和鼎平獨立團划給挺進師,也就是後來的浙南地區。劉英將挺進師和獨立團合編為閩浙獨立師第一師,閩東獨立師為二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