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鵝瘟
小鵝瘟病毒引起的雛鵝急性敗血性傳染病
小鵝瘟是由小鵝瘟病毒引起的雛鵝急性敗血性傳染病。病雛鵝的臨診特點是精神委頓,食慾廢絕,嚴重下痢,有時出現神經癥狀,死亡率高。對養鵝業的發展,影響極大,搞好小鵝瘟的防治工作是當務之急。
小鵝瘟是由小鵝瘟病毒所引起的雛鵝的一種急性或亞急性的敗血性傳染病。臨床以精神委頓,離群獨偶,鼻孔流出漿液性鼻液,患鵝頻頻搖頭,拉灰黃色或黃綠色稀糞,神經紊亂,小腸中後段黏膜壞死脫落與纖維素性滲出物凝固形成栓子,形如臘腸狀為特徵。常呈敗血經過,發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對養鵝業生產危害極大。筆者根據多年來的獸醫臨床實踐經驗,將該病的發病情況、臨床癥狀、主要病變、臨床診療方法作一總結,為養鵝業主防治本病提供一個有益的參考。希望本文對養鵝業主有所幫助。
發病情況
1.本病全年均有發生,但多發生於冬末春初,主要侵害3-20日齡的雛鵝。
2.鵝群發病呈暴發流行,發病突然,傳播迅速,具有高度的傳染性和死亡率。
3.飼養管理水平低,育雛溫度低,鵝舍地面潮濕,衛生環境差,鵝只日齡小,其發病率較高。
4.飼料中蛋白質含量過低,缺乏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併發病的存在等均能誘發和加劇本病的發生和死亡。
5.患病的鵝群,若有混合感染或繼發感染,其發病率和死亡率明顯高於本病的單一感染。
6若發現有個別鵝場的患病鵝群發病日齡最遲的持續至33天齡,但死亡率極低。40日齡以上的鵝只,未見發生本病。
臨診癥狀本病潛伏期為3-5天,以消化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擾亂為主要表現。根據病程的長短不同,可將其臨診類型分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亞急性型三種。
最急性型最急性型多發生於3-10日齡的雛鵝,通常是不見有任何前驅癥狀,發生敗血症而突然死亡,或在發生精神獃滯后數小時即呈現衰弱,倒地划腿,掙扎幾下就死亡,病勢傳播迅速,數日內即可傳播會群。
急性型急性型多發生於15日齡左右的雛鵝,患病雛鵝表現精神沉鬱,食慾減退或廢絕,羽毛松亂,頭頸縮起,閉眼呆立,離群獨處,不願走動,行動緩慢;雖能隨群採食,但所採得的草並不吞下,隨采隨丟;病雛鵝鼻孔流出漿液性鼻液,沾污鼻孔周圍,病鵝頻頻搖頭;進而飲水量增加,逐漸出現拉稀,排灰白色或灰黃色的水樣稀糞,常為米漿樣渾濁且帶有氣泡或有纖維狀碎片,肛門周圍絨毛被沾污;喙端和蹼色變暗(發紺);有個別患病雛鵝臨死前出現頸部扭轉或抽搐、癱瘓等神經癥狀。據臨床所見,大多數雛鵝發生於急性型,病程一般為2-3天,隨患病雛鵝日齡增大,病程漸而轉為亞急性型。
亞急性型亞急性型通常發生於流行的末期或20日齡以上的雛鵝,其癥狀輕微,主要以行動遲緩,走動搖擺,拉稀,採食量減少,精神狀態略差為特徵。病程一般4-7天,間或有更長,有極少數病鵝可以自愈,但雛鵝吃料不正常,生長發育受到嚴重阻礙,成為“僵鵝”。
急性型急性型病例,解剖時可見肝臟腫大,充血出血,質脆;膽囊脹大,充滿暗綠色膽汁;脾臟腫大,呈暗紅色;腎臟稍為腫大,呈暗紅色,質脆易碎。腸道有明顯的特徵性病理變化;病程稍長的病例,小腸的中段和後段,尤其是在卵黃囊柄與回盲部的腸段,外觀膨大,腸道黏膜充血出血,發炎壞死脫落,與纖維素性滲出物凝固形成長短不一(2-5厘米)的栓子,體積增大,形如臘腸狀,手觸臘腸狀處質地堅實,剪開腸道后可見腸壁變薄,腸腔內充滿灰白色或淡黃色的栓子狀物(以上俗稱為臘腸糞的變化,是小鵝瘟的一個特徵性病理變化)。也有部分病鵝小腸中後段未見明顯膨大,但可見到腸黏膜充血出血,腸腔內有大量的纖維素性凝塊和碎片,未形成堅實栓子。
發病鵝普遍出現下痢、口吐粘液、採食量減少等癥狀,個別鵝出現轉脖、抽搐的情況。日齡較大一般沒有出現神經癥狀,發病鵝表現為下痢、採食量減少。
可見腸道的血管怒張,十二指腸的粘液增多,粘膜呈現橘黃色,小腸中後段膨大增粗,腸壁變薄,裡面有容易剝離的凝固性栓子。肝臟腫大,呈棕黃色,膽囊明顯膨大,充滿藍綠色膽汁。胰腺顏色變暗,個別的胰腺出現小白點。心肌顏色變淡,腎臟腫脹。法氏囊質地堅硬,內部有纖維素性滲出物。有神經癥狀的鵝剖檢時,可見腦膜下血管充血。
區別診斷
區別鵝副粘病毒病、與小鵝瘟,本病1-3周齡的雛鵝易發,前者所有齡期的鵝都可發生。
2、把好引種關,引進健康鵝。防止帶回疫病,已引進的要隔離飼養觀察。
孵出的雛鵝自身就有免疫力。如母鵝沒有進行防疫,雛鵝要在1日齡內皮下注射疫苗,或皮下注射可起到預防作用;發病時用鵝瘟康肽皮下注射可治癒
加強管理,增強鵝體的抗病力,注意鵝舍通風乾燥,定期消毒,冬天防寒保暖,平時可用土霉素、慶大黴素、環丙沙星飲水,注意每種葯使用后必須換另一種葯。